侯改儒
(河北省唐縣北店頭鄉東楊莊小學,河北 唐縣 072350)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教師容易陷入的一個誤區就是把“課堂教學質量”替代“有效教學”,過分關注教學成果跟教學目標間的切合度,但是卻沒有重視課堂教學活動是不是能夠滿足學生發展需求。數學知識比較復雜,知識點也比較散亂,要想系統的掌握存在一定的難度,歸納整理起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很多學生在解題的時候找不到合適的方式,甚至走了彎路也不能解決問題。但是,經過認真總結分析可以發現,數學解題是有規律可循的,關聯性與邏輯性強,只要教給學生用科學的解題思路進行歸納整理,就可以慢慢探索中其中的規律,完成解題過程。數學教師在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要找出各個環節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注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解題方式,享受解題帶來的快樂,激發其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
通過細致的觀察和仔細的分析可以發現,在當前數學解題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部分學生解題能力提高不上去的主要原因就是被應試思維所影響,無法突破應試思維的局限,這種現象在農村小學尤為突出。由于農村小學生升入重點初中的壓力比較大,教師和學生都沒有重視摸索解題多樣性,一味的追求“標準答案”,這就限制了學生解題的靈活性,對其解題能力的發展不利。很多學生通過開展所謂的“題海戰術”,針對某一種數學類型問題形成了固有的思維套路,這樣的方式看似高效,但是對學生的長遠發展不利。而且長時間受應試思維的束縛就難以讓學生獲得解題的成就感,也沒有挑戰多樣化解題的欲望。
除了應試思維的限制之外,部分小學生解題能力不強的另外一個因素就是缺乏扎實的基礎知識。在小學階段是學生數學知識學習打基礎的階段,要注意鞏固知識點。當學生從幼兒園升入小學之后,剛適應小學生活,數學基礎知識學習可能就會有所欠缺,導致其解題能力不高。畢竟數學科目具備很強的邏輯性,解題能力的培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長期的培養,強化基礎知識掌握。
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要對學生自身學習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的分析,以此作為前提和基礎。如前文分析我們知道,學生在應試思維的影響下缺乏解題的靈活性,在認清到這一點問題之后就要能夠“對癥下藥”,打破應試思維的束縛,讓學生養成一題多解的思想意識,讓學生不再被“標準答案”影響,能夠發散思維,在數學題海中找到合適自己的解題方式,培養解題的靈活性。教師要認清這一現狀,以此作為發力點,讓學生多思考來刺激大腦思維,提升解題能力。比如,在活動中進行數學實踐,屬于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像在學習圓的周長的公式的時候,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圓周率×半徑×2,也就是C=πd=2πr,要給學生講解公式的來歷,能夠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針對問題進行思考,通過實踐活動找出數學問題解決的方式,以此來學習新的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孔子曰:“吾聽吾忘,吾見吾記,吾做吾悟。”所以,數學教師要能夠認識到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的重要性,并為其提供材料,讓他們參與到問題體驗與探討過程中,尋找問題解決的方案。比如,在學習“正比例”的相關知識的時候,可以結合知識點設置這樣的問題情境,把竹竿垂直的放置在地面上,各組同時測量竿影長度,再測量竿長,然后匯報數據,填寫表格(表略)各組從表中選擇兩組數據,計算影長與竿高的比值,再填寫表中第四項(影長、竿高),然后教師指導學生觀察結果,并說說自己的發現。通過對比具體數值數據,學生能夠看出:時間和地點確定的情況下,物體自身的高度跟其影子高度的比例數值是固定不變的,成正比關系。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引導學生通過折對稱圖形與不對稱圖形,再要求打開已對折的圖形。通過三次實踐讓學生有三個方面的發現:也就是說,通過第一次操作發現了“重合”問題,第二次操作發現了“部分重合”以及“完全重合”問題,最后一次操作發現了“軸”。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去觀察、去思索、去比較、去分析,總結出軸對稱圖形的特征所在,對軸對稱這個知識點的內涵有個更加深入的認識。總之,學生動手操作,能夠讓數學問題更加的切合實際生活,讓學生運用數學化的思維方式去解決數學實際問題。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開展自主探究,在探究中提升解題能力,實現學生自主發展的目標。
所謂分類討論就是分不同情況進行問題的討論,這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解題方式。分類討論解題方法適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的每個章節,用途比較廣。在讓學生針對數學問題進行分類討論的時候,會出現多種狀況,有可能每種條件下經過分析都能得出不同的結果,這就要求在分析和解題的時候要視情況而定。在解決這類問題的時候,要先讓學生找出題目的主體條件,確定分類的標準是什么,要全面考慮不同情況下得出的不同結論,做到不重復也不遺漏,這是分類討論進行分析和解題的原則。比如,在教學“小數加法”時,教師可以以生活中比較常見的購物情境作為出發點,給出下列的信息數據,讓學生以此為依據提出數學問題。因為創設這樣的數學情境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其求知的欲望調動起來,通過解決生活化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跟生活之間的聯系,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機會。
總之,數學課堂的生命線就是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解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