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海
(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仇莊鄉景村小學, 河北 廊坊 065000)
數學的教育注重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在學習的過程中比較枯燥乏味。要通過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將數學的學習結合具體生活展開,使學生通過主動的思考、理解、討論,升華教學內容,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實現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那么,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學會生活,探索生活的奧秘,并將其與數學背景知識相聯系,將數學的概念引入生活中來,實現數學與生活的互聯互通。
數學的學習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我們處理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的關系中,要明確二者的區別。數學是在知識體系和社會生活的基礎上,通過長期的提煉、總結概括出的前人的經驗。教師在課程的講授過程中,要明確區分彼此的聯系和區別,不能將概念混為一談。
例如,有的教師在基于數學問題后創設出有關的生活情境,而后不顧如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反而回過頭去繼續講解教材內容,又將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拋到腦后,成為解決課堂的數學問題;有的教師將生活實際等同于數學問題,旨在通過生活化的場景解決數學問題,但是學生只顧聽熱鬧,甚至不知道老師講授的內容為何物,這對學生知識水平的提升并沒有實際用處。其實,數學是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教師要以生活為背景對數學知識進行總結和提升,結合學生的學習現狀,將數學問題生活化,將對生活問題的解決轉變為對數學問題的思考,引導學生脫離枯燥的理論知識和書本內容,帶領學生帶著對數學學習的好奇走入生活,感受生活中的數學智慧。
教師在數學的授課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知識背景和生活常識的引導,啟迪學生從真實生活中發現數學的奧秘,引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建立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幫助學生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增進對數學的認同,達到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目的。以數學為起點,以生活為終點,建立起循環往復的健康教學方式。
數學是現實生活的高度凝練,為了使學生充分掌握數學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生活,觀察生活,探索生活的真諦,以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難題。教師要將抽象的課本知識生活化,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走進課堂,鼓勵學生在積極思考的過程中解決數學難題,并以此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學習新的數學知識,尤其是一些相對獨立又抽象的知識,教師就要依靠生活經驗以提升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好奇心。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未知的世界充滿了探索的精神、對未知的生活保持著足夠的熱情,教師要利用這個年齡的學生特點,根據學生的實際進行生活體驗式的教學,為學生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保留學生對生活的濃厚興趣。教師要在學生熟悉的環境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入新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的興趣。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總體目標是:了解小學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體會數學學習與生活的聯系。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將所學的數學知識聯系生活實際,有效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在將小學數學生活化的過程中,實際就是教會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問題,用數學的思維解決問題,用數學的視角化解生活的真實問題。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教會學生理解數學常識、掌握數學知識,實現數學學習服務于生活的目的。
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把數學知識與真實生活有機結合起來,營造與所學內容一致的生活場景,使學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時探索其中的數學奧秘,在解決數學問題的同時解決生活的難題。例如,教師可以結合人民幣講解數學知識,將教師營造成市場的模樣,印制不同面值的紙幣,讓學生在仿真的環境中自由交易,體驗使用貨幣的完成交易的過程,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
教師在講授完數學知識點后,要讓學生從課堂內容遷移到生活中,引導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并主動的利用數學思維探究生活中的奧秘。例如,學生在學習了三角形的知識后,教師可以提問,如果桌椅板凳搖晃了,如何對其加固,用什么辦法才能保證桌椅板凳的正常使用。用設問的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活就是課堂,生活就是教育,只有讓學生融入數學學習的天地,找尋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創設生動真實地教學環境,才能真正做到“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實現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