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華
(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馬跡塘鎮新塘完小,湖南 桃江 413400)
隨著教學質量的全面發展以及提升,小學數學學科逐漸走向全面化教育以及深度化教學。在現有的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實踐發展中,數學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能力以及素養的提升,也要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融入德育思想,以全面、綜合提升小學生的科學技術水平以及思想道德層次。
在正式開展德育教育實踐之前,教師需要更新、改進以及完善現有的數學教學實踐規劃以及組織設計,以便能夠提升數學教學以及德育教育融合的效率以及成果。對此,數學教師需要根據數學教材的內容、數學教學的進度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融入德育教育。
首先,教師需要解剖教材,從數學教材中延伸、挖掘德育教育的內容。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實踐內容設計的時候,要根據每節課、每個教學單元的主題確定德育教育的重點內容以及目標。例如,教師在統計單元的教學實踐中,可以根據統計的教學特點確定相應的德育主題。小學數學教育中,統計單元的設置能夠幫助學生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應用緊密聯系起來。因此教師可以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務實精神、實踐精神,幫助學生形成、養成正確的學習意識、觀念以及行動。
其次,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需要設計相應的德育教育內容,主動將目標德育教學內容融入到授課環節中。例如教師在日常觀察中發現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照搬公式、不動腦筋、不會變通等問題,就可以將培養創新精神這一德育目標融入到后續的數學實踐教學中。對此,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自主探究環節、動手實踐環節等來提升學生自身以及學生小組的創新精神以及能力。
德育教育工作不僅需要理論講學以及支持,同時更應該從實踐入手,讓小學生在實踐教育中提升數學能力以及德育水平。由于在小學階段,學生對于知識講學的吸收能力不足,興趣程度不高,因此采用數學實驗的教學實踐形式,能夠起到雙贏的效果與局面。在小學教學階段,數學實驗有其存在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除此之外,數學的實驗具有一定的分類,從課程輔助類實驗到素質拓展類的實驗。對此數學教師需要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實驗類型,制定相應的實驗教學規劃以及執行方式。課程輔助類數學實驗以數學教材為主要依據,與教師的課堂授課形成相互補充和完善;素質拓展類的實驗以學生能力發展為主要立足點,可以脫離課本大綱以及教學需要,主要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和能力。例如,在學習幾何相關知識時,教師一方面可以設計課程輔助類的實驗完善教學過程,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素質拓展類的實驗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和德育水平。
首先,在學習三角形穩定性的性質時,教師可以通過實驗來幫助學生實際觀察到三角形的穩定性,將這一概念內化和應用。教師可以通過木棍手工制作三角形的可移動架子以及四邊形的可移動架子,并通過同時增重的實驗過程,觀察哪一邊的架子最快變形。在這樣的實驗中,學生能夠直觀了解以及學習相關的定義。課程輔助類的實驗可以由教師操作進行演示,也可以由學生來獨立完成。教師需要根據實驗的難度以及重要性來選擇合適的實驗組織形式。在實踐過程中,學生能夠養成理性、正確的科學精神以及不斷進取的實踐精神。德育教育工作就隱含在數學教學實驗和實踐中。
其次,在幾何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素質拓展類的實驗幫助學生全面提升數學素養和德育水平。素質拓展類的實驗更加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可以設定實驗的主題,讓學生或者小組自行設計以及組織。
隨著教學工具、科技的發展完善,學生能夠從課堂中直觀、形象的學習知識、發展德育。對此,數學教師需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工具,創造適合的、優化的教育氛圍以及環境,以提升學生數學學習、德育發展的成果和效率。例如,在通過多媒體課件介紹圓周率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插入發現圓周率的故事視頻,讓學生在直觀的故事觀看中了解、學習數學家的執著精神和堅強意志,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和人生觀念。這種故事教學法需要結合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才能夠實現對學生的多感官刺激,讓學生從視覺、聽覺等多角度感受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作為基礎性的思想教育,具有應用和實踐的廣泛性和包容性。德育教育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和關鍵性教育內容。因此教師可以結合課本以及學生需要,通過內容重構、實驗教學、豐富的教學工具實現數學教學實踐與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