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懿靜
(甘孜州職業技術學校,四川 甘孜 626000)
舞蹈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其感染力與魅力是無限的。它能用獨特的魅力影響學生的精神領域,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而且也能讓學生不斷磨煉心志,養成高尚的品格。其次,舞蹈教育與素質教育相結合有助于促進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與發展。舞蹈要求表演者想象力豐富,同時又要具備細致的觀察能力與較高的領悟能力。在舞蹈教育中,要引導學生充分挖掘自身的潛能。最后,舞蹈教育與素質教育相結合有助于學生塑造良好的體態,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肢體訓練在舞蹈教學中很重要,而且囊括的范圍比較廣,包括訓練學生的平衡能力和自控協調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身體的靈活度,增強身體的柔韌感,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一部作品想要讓觀眾產生共鳴,引起觀眾心靈的思考要做的工程將是繁多的。題材的選擇、故事的創作、舞蹈動作的編排、情感的表達、舞臺與燈光的配合等等缺一不可。要編創一部作品,需要生活的積累和生命的感悟。舞蹈的動作是訴說的語言,不同的動作情感表達不同就會表現出不同的形象和含義。要做好這些就需要編導有豐富的生活積累和情感沉淀,只有經歷過歲月沉淀的編導才能從別致的角度來選擇與時代人文情懷相適應的題材并把它用舞蹈動作、音樂和情感來表達出來。
從舞蹈作品的角度來說,這個高于生活的地方其實就是舞蹈編導發揮藝術想象力的地方。舞蹈的最高意義就是在想象中創造一個新的世界。一部優秀的舞蹈作品不僅僅是根據舞蹈題材按部就班的用簡單的肢體語言去表達,而且要編導發揮自身的藝術想象力從細節入手,運用高級的表達方式上加以變幻賦予它真正的含義,這樣才能表現出作品的情感和它的思想狀態,直接撞擊到觀眾的心靈,讓觀眾體會到作品的意義。
首先,教師要善于用充滿想象力的語言去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去感知音樂,結合音樂的背景知識,啟發學生去想象音樂的內涵,為學生創設生動的情境,如給學生播放音樂MV,讓學生結合視頻去理解音樂的主題;其次,從教材中選取典型的音樂作品,組織學生仔細聆聽、辨析、思考,在音樂主題的渲染下讓學生沉浸在音樂營造的聲樂情境中,同時想象音樂的相關意境,從而實現樂感的提升;最后,教師應該注意培養學生聆聽音樂的好習慣,在安靜的環境中反復聆聽舞蹈音樂的節奏、旋律、音調等,在培養學生樂感的同時,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舞蹈的情感。
作為人特有的情感,對美的感受是人類創造力的源泉。在中職學校的舞蹈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對美的感受能力,這是培養學生舞感的關鍵環節。因此,中職舞蹈教學應該以培養學生美感為核心,有效提高學生感受舞蹈之美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從舞蹈教學的本質來看就是以感性認知為基礎,運用理性思維來開展的創造性藝術類創新實踐活動,這類創造活動要求學生擁有非常強的感受美的意識和能力。作為中職舞蹈教師,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美感,需要從以下幾點著手:第一,在開展舞蹈練習時,要注意提煉舞蹈練習作品的風格,引導學生結合舞蹈作品的內涵理解舞蹈動作技巧,從舉手投足之間體會美,把握舞蹈的動作語言,在每一個舞蹈動作中注入自己感情,讓每一個動作都具有思想;第二,構建利于美感培養的舞蹈教學環境,在規范學生舞蹈動作的前提下,提高學生舞蹈動作的流暢度,使學生能一氣呵成地完成一套舞蹈動作,同時引導學生去深入品味舞蹈動作中蘊含的藝術美;第三,在學生掌握舞蹈動作美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動作的內涵,結合其內涵修正自己的舞蹈動作,實現舞蹈動作與其內涵的和諧統一。這樣一來,學生的美感得到培養,學會運用舞蹈語言處理好動作形式與其內涵之間的關系。
人的肢體是表現舞蹈藝術的重要載體,人的肢體動作,走位可以表達舞蹈作品內涵以及舞者對作品的思考。隨著音樂起舞的舞者神態、動作、氣息、扮相等會將舞者的內心世界和舞蹈的內涵傳達給觀眾。而舞者要想準確表達舞蹈作品的內涵和自己的情感需要足夠的舞蹈悟性。因此,在中職舞蹈教學中,應該重視培養學生對舞蹈的悟性,通過讓學生反復觀看舞蹈作品,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領悟,學會帶著感情起舞,全身心投入到舞蹈中。
總的來說,在舞蹈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舞感是很重要的,不僅對于學生本人來說是一件非常受益的事情,對于教學質量提升等都有重要的意義。只有充分落實好我們舞蹈教學中的相關措施,才能更好的保障舞蹈教育事業的穩固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