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玲
(豐城市孫渡初級中學,江西 豐城 331100)
新課程標準中的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主動掌握數學知識、發展數學能力、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的認識與發展相統一的過程,而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和諧的雙邊活動。而和諧又是人們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作為教師應致力于構建和諧的課堂,讓課堂從單純傳授知識的場所,變為師生的情感交流、經驗積累、釋放活力、展示成長的空間。在和諧的數學課堂中,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導者,而是引領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是知識發現的引導者,是對話的啟發者,是學習的指導者,是學業的評價者,是教學信息的傳播者。因此,在整個和諧數學課堂中,教師要從傳統的角色中走出來,進一步明確自己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努力創設和諧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和諧、寬松、活躍的課堂里遨游,充分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把生活帶進課堂,讓小課堂變成大社會。在平時教學中,對每節課的引入我都注意從生活實際出發,引入新知,再反過來運用新知來解決生活實際中的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數學的過程中及時掌握所學知識,感悟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情,拓展數學學習的領域。如在初二數學第一章節全等三角形中加入了“豐富的圖形世界”,從學生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物體出發,這一系列身邊的問題引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利用數學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解決身邊常見的問題,促進師生教與學的互動與和諧。
養成學生真誠的交流。俄羅斯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如果教育家希望從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須首先從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只有了解學生,學生互相了解,老師才能更好的教育學生,學生之間才可能更好的交流。而這都需要有一個和諧的課堂,和諧的課堂應該是學生自由發展的天地,強烈的表現欲望是孩子們的天性,所以,我們不能用成人的“規矩”去抑制他們的創新思維發展。在數學課堂上,松開手,放寬心,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去感受,去領悟。在教學過程中,作為課程的引領者,我們要善于運用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別開生面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段時間后,我發現孩子們課前預習更積極了,課上的質疑問題也有獨到之處,別具一格。一個贊許的微笑,一個鼓勵的點頭,一個發自內心的稱贊,拉近了我和學生的距離。在“思考”、“練習”、“復習鞏固”、“綜合運用”、“拓廣探索”等教學中,努力給學生創造思維情境,給學生動眼、動腦、動手、動口機會,讓學生親自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講一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學生主動學習的氛圍,給學生創造更多自我表現的機會,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快樂。學生在輕松愉悅中學會知識,掌握知識,他們的心靈在和諧的氛圍中得以舒展。
德國的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勵。”在充分了解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和數學思維能力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數學知識和思維能力水平對學生分成多個層次。并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對基礎好的同學有針對性地對他們提出較高要求和開小灶。要求他們除完成課本習題外,盡量多看些有關解題和數學競賽的數學課外書,鼓勵他們提數學問題,多鼓勵他們自學和進行一題多解。對基礎中上的同學,要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鼓勵他們在課堂上多提問題,多鼓勵他們自學,多鼓勵他們一題多解,要求他們在測驗時爭取優分并追上成績最好的同學。對基礎中下的同學要多耐心輔導教育多鼓勵,盡量多提問,提高他們聽數學課的興趣,要求他們完成作業和在測驗中爭取合格以上成績。體現出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育,因而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數學思維能力,進而提高了數學的教學效果。在實踐中,我體會到課堂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促進和諧課堂的一種有效方法。班級分為10個自主學習小組,各組實力均衡。教學中,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系統材料和問題展開研討和交流,這樣優等生可以得到發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鍛煉,學困生可以得到幫助和提高,群體之間的互補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合作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可以得到發展。如八年級的第十五章因式分解么一節中,我們可以讓學生分成6個小組,從不同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答案雖然一樣,卻可以得到多種不同的表達方式,這一過程既讓學生學會了分析問題的方法,又擴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最后,經過小組成員的積極參與,推出本組成員認為最佳的方案參加全班的交流。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滿足感和喜悅感。數學課堂成為學生享受快樂的場所,教師也在其中體會到成功的愉悅。合作為促進和諧課堂搭建了快速發展的平臺。
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說過;“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觀察那些稍縱即逝的實物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別人之上。”學生對實驗、圖形的觀察上特別感興趣,但他們的目的不明確,思維不夠積極就造成了被動的學習知識。那么,我們老師可以利用直觀的教學方法把學生帶入熟悉的環境中去觀察,要求我們老師引導他們有明確的目標,積極主動地去觀察,引導學生對圖形、實驗的變化原因,條件和結果進行討論,逐步的得出結論。這樣能使學生體會觀察所帶來的收獲與喜悅,自覺養成觀察的習慣。任何一門科學知識都有它的吸引人的魅力,數學盡管比較抽象,但它并不枯燥乏味,它廣泛而不失統一美,奇異而不失邏輯美,豐富而不失和諧美。在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能體會到數學是一門教人聰明的學科,數學問題中的一題多解、一題多變,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如利用多解、多變等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多向思維,讓學生在數學王國里尋求最優、最簡捷、最獨特的解法。一題多解、一題多變,有利于引導學生沿著不同的途徑去思考問題,通過“多解”,找出既新穎獨特,又有省工省時效益的“最佳解法”,真可謂變化萬千而又不失和諧美。
和諧,如春花燦爛,沁人心脾;和諧,給學生以寬松的學習空間,給學生以親密的交流空間,和諧的數學課堂就是一個和睦的大家庭,讓愛充斥其中。如果我們的課堂師生心靈融通,教師怦然心動、神采飛揚,學生妙語連珠、興致高漲。學生的想象放飛了,學生的靈性喚醒了,課堂洋溢著創新的火花,學生的自主探究與教師的引導點撥恰到好處。那么,這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充滿和諧的數學課堂,學生會在課堂上充分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品味數學的美,體驗到數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