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靜
(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梁村學區,河北 邢臺 054300)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在教師授課的過程中,出現授課內容不夠完整、理論與實踐的內容不符等一系列問題。解決此類問題,從而有效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發展就成為教育的目標。小學語文閱讀自身是具備一定內涵的,學好閱讀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交流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作為閱讀教學的主要組織者和指導者,其教學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新課程教育理念明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重視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堅持以學為本的教學理念。然而,在現實中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使得一些小學語文教師仍然堅持灌輸式的陳舊教學理念,難以很好地啟發小學生的閱讀思維,難以有效提高小學生的閱語理解能力。此外,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承擔學科教學任務,還要擔任班主任等管理工作,這就使得廣大一線語文教師難以深入學習和應用各種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的提升。
在相對陳舊的教學理念的影響下,一些小學語文教師雖然已經接觸各種先進的閱讀教學方法,但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卻仍然使用單一且落后的強制灌輸教學方法,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對閱讀文本進行機械的講授和分析,而小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在這種相對僵硬化且程序化的小學語文閱讀封閉式教學的影響下,學生雖然可以獲得一定的知識以應對考試,但由于過于強調死記硬背,忽視對小學生開展科學閱讀訓練以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思維習慣,難以使小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與感悟優秀作品。
為激發學生興趣、優化閱讀教學,小學語文教師可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即在講課之前利用講故事的方式創設問題情境,向全班學生征求解決問題的方案,接著帶領學生一起進入文本,探索文本主人公是怎樣解決問題的。如此一來,教師就能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培養學生對問題的解決能力,領悟閱讀與生活的真諦。如在講解課文《守株待兔》時,就可在課堂的開始環節創設問題情境:同學們,今天大家都是農夫,有一天,看到一只野兔慌慌張張躥出草叢,一頭撞在田邊的樹樁子上就一動不動,于是大家都很高興,沒花費一點力氣就撿到一只又大又肥的野兔,那么大家以后還會繼續守在那根樹樁子旁邊等待下一只兔子來撞嗎?全班學生眾說紛紜,教師成功把閱讀課堂氣氛搞活,于是把握機會引出課文:但是今天要學的課文中的農夫跟大家的想法卻不一樣,大家閱讀課文,看看農夫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成功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還為學生展示和課文相同的情境,幫助學生通過對比悟出課文的道理,把情境變成學生閱讀的階梯,優化閱讀效果。
豐富理論內容主要包括兩個階段,首先是在課程內容的選擇過程中,其次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構建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閱讀教學內容。在閱讀內容的選擇上,教師要結合實際發展,在閱讀教學理論課的選擇中,應當選取較為經典的閱讀內容進行教學,以此提高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能力。例如,《丑小鴨》一課,教師可以把最為經典的寓言故事作為教學材料,引導學生認真地閱讀文章,并且布置相關問題:丑小鴨在什么環境下出生的?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怎樣的困難?在什么情況下變成白天鵝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運用此類文章來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構建閱讀內容,主要是指要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制定的閱讀內容具有針對性。在閱讀內容的制定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提要、指導、分析等角度出發,盡量選擇語言類型或是經典類型的閱讀材料進行教學,并且教師還可以采用案例的形式展開閱讀教學,以此激發學生自我探索的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以下教學方式:(1)多媒體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技術創建可視化教學情境,這是很多小學教師在教學中普遍采取的教學手段之一,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對文章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例如,在教學《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將烏鴉喝水的畫面以動態化的視頻呈現出來,讓小學生可以直觀地去理解和感受。又如,在教學《游子吟》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與親情有關的音樂,營造出濃郁的情感氛圍,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2)角色扮演法。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具有一定的童趣性,如《狐假虎威》《狐貍和烏鴉》等,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深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3)小組合作教學法。即語文教師布置一個開放性的閱讀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和交流。這樣既能拓寬學生視野,激發學生思維,又能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識。
要想有效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內容,首先建立內容體系,確立教學目標;其次豐富理論內容,提高學生積極性;最后發掘隱性內容,提高學生理論水平。只有做到以上幾點,才能夠真正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內容,以此完成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