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桂梅
(廣東省廉江市第一中學,廣東 廉江 524400)
當前,一部分中學生的心靈或多或少因為某種因素蒙上了一些灰塵,在心里或輕或重地壓著一塊石頭——對于現代中學生來說,幾乎每個人都會覺得有壓力,心靈難以燦爛、明亮起來,比如因為升學的殘酷競爭帶來的焦慮、痛苦、失望,或者因為家長、教師的期望過高而帶來的壓力,又或者因為一些學生因為自我調節能力太差,遇到困難挫折而束手無策,從而造成心靈的抑郁、孤獨……面對種種類似的這些狀況,作為一個班集體的教育者、管理者和組織者,班主任應該責無旁貸地肩負起呵護學生心靈的重任,讓學生的心靈明亮起來,讓他們能健康地成長,快樂地生活。
要為學生拂去心靈上的灰塵,使之變得明亮起來,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不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沒有與學生進行情感與心靈的交流,學生就不會把心事交給班主任,班主任也就無法與學生實現真正的心靈溝通。所以,了解學生,和學生交朋友,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這是呵護學生心靈、讓學生的心靈明亮起來的第一步。
首先,班主任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不要總是在學生面前不茍言笑、嚴嚴肅肅的,要平易近人,把自己放在和學生平等的位置上,向學生展現一種親和力,使學生感到老師的可親近。
其次,要積極組織一些課外交往活動,多設一條師生之間的交往渠道。師生的交往,最多的還是課堂活動,但僅憑這些是遠遠不夠的,班主任要有計劃地組織一些文娛活動、知識競賽、體育活動、外出調查實踐等集體活動,豐富多彩的交往可增進師生的相互了解,消除了課堂活動中的拘謹、嚴肅等交往的不良因素。這樣,師生的交往就容易得多了,隨著師生間互相的了解、彼此理解的加深,就會收到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效果,老師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準確了解學生在想什么,渴望什么,有什么困難……
再次,要建立學生心理情況檔案。班主任工作是繁瑣的,班主任要做一個有心的人、耐心的人,為學生建立心理情況檔案,這是一種詳細掌握學生心理活動狀態的很好方法。班主任把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習情況、性格特點、近期狀態等記錄下來。這樣,班主任就能詳詳細細、切切實實地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為呵護學生心靈、讓學生的心靈明亮起來備下扎實的基礎。
讓我們看看河北省安國市一位教師“讓學生舉起右手”的故事吧:在課堂提問時,這位教師發現一位學習很差的學生和其他學生一樣舉起了手,讓他回答時又一個字都回答不出來。下課后,老師帶這位學生回辦公室,問他為什么不會也舉手,這位學生哭著說:“別人都會,如果我不舉手,別人會笑話我。”對此,這位老師不是批評,更不是嘲笑諷刺,而是引起了他的深思,最后這位老師讓那位學生不會時舉右手。就這樣,那位學生慢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這是愛的力量!
無數的教育實踐表明,各方面都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的心靈十分渴望愛的滋潤,需要愛來激發他們的潛能和智慧,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愛是一種最偉大的情感,它總是在創造奇跡,創造新的人,創造人類最偉大的珍貴的事物。”“舉起右手”,是一種從內心深處產生的偉大情感——對學生的愛護的體現,它可以使學生自尊、自律、自強,讓悲觀者看到希望,讓冷漠者燃起激情,讓他們的心靈明亮起來。
哲人詹姆士曾這樣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賞識正是肯定一個人的具體表現。對待學生,特別是不那么優秀的學生,老師應該竭力去尋找他們的“優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優點”,發自內心去賞識,去鼓勵,去贊揚。這樣,就能撼動他們的靈魂,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和勇氣,那心靈之苗就像得到陽光和雨水的指引和滋潤,快樂、健康、茁壯地成長。
這是有事例可證明的。《中國青年報》曾經發表過這樣的一篇文章——《賞識你的孩子》:南京人周宏第一次給自己雙耳幾乎全聾的小女兒做應用題,十道題她只做對一道,但周宏沒有發火,而是只在對的地方打上一個大大的紅勾,并發自肺腑地對她說:“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應用題就對了一道,爸爸像你這么大的時候,連碰都不敢碰哎!”小女兒聽了,自豪極了,自信多了,勇氣大增了,以后越做越愛做,一次比一次對的多。升初中考試時數學居然考了99 分。十歲時,寫出了6 萬字的科幻童話,并經出版社出版了。
周宏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但你卻應該眼含熱淚地欣賞他、擁抱他、贊美他。”這就是賞識。家長賞識孩子,能使孩子在愛的沐浴中充滿自信;老師賞識學生,能使學生在愛的愉悅里激發無窮潛能,能讓他們的心靈明亮起來。
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有個性的個體,他們都有自己獨立自主的意識,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學生總是有差異的,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犯一些過失的。這是客觀事實,教師必須正視并接受這一點,對學生的管理不能以“管教”的方式進行,對學生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多一份平等相待,甚至多一份尊重,使學生的心靈在老師的關注、理解、尊重中自由飛翔,得到呵護,讓他們的心靈明亮起來,從而能健康成長。
柏拉圖說過,人的本質是精神的,而精神的本質是理性,理性的本質則是永無止境的探索和發現。以理性為主導,呵護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的心靈明亮起來,激發他們的生命活力,拓掘他們的潛能,相信班主任工作會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