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濟嶺
(蛟龍鎮初級中學,山東 臨沂 276708)
相對于剛性管理模式來說,柔性管理能夠關注到學生個體的心理狀態,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在班主任管理過程中采用柔性管理的方式,能夠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避免由于采用剛性管理模式造成學生的抗拒心理,通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教育雖然主要目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但也受到了應試教育的極大影響,很多教師常常將學生的成績作為考核和評價的唯一標準。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會忽略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久而久之,因為得不到理解,學生的逆反心理會越來越嚴重,進而影響了班級管理的效率[1]。
很多家長都認為將學生送到學校后,就可以放松對學生的教育。實際上,為了真正實現用教育影響個體的目的,需要家庭和學校密切配合。很多家長也存在嚴重的教育誤區,認為只要學習成績好,就代表孩子在健康成長,教育方向的偏離使得家長只抓學習,對學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
很多學校班主任都認為,對于處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剛性管理才是有效的。實際上,學生對于這種硬性監督,反而更加逆反,導致學生表面做樣子但私下繼續叛逆的情況出現,久而久之,心理健康也會隨之出現問題。剛性管理的管理思想中并沒有將學生當做差異化個體看待,沒有注重個體在發展過程中的自信心和自我價值實現。這種管理模式會對學生造成不好的心理影響,甚至造成傷害,嚴重時,甚至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自信心對于個體發展來說至關重要。如果學生缺少自信心,不僅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有挫敗感及喪失學習興趣,也影響了人際交往等方面。所以,通過柔性教育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至關重要,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后,很多管理也能順其自然地開展下去[2]。自信教育主要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首先,班主任應當了解學生的特性,為學生塑造更多自我展示的機會。在了解學生的特點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和學生以及家庭的溝通,了解學生的成長環境以及個性,做到對每個學生的性格特征都能心中有數。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針對性管理。
由于這個學習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常常會出現逆反心理,如果受到了周圍不良信息的影響,很容易出現認知偏差,不僅影響學習也會影響身心的健康發展。如果此時教師再進行班級管理時仍然采用剛性管理模式,不僅限制了學生思維模式的自由發展,也會讓學生產生更多的抵觸情緒。柔性管理能夠針對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對學生進行引導。實際上,柔性管理模式就是讓教師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教師需要了解學校學生學習基礎較差的問題,從而放慢教學節奏,通過豐富教學形式等手段,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而不是給學生巨大的壓力,甚至采用懲罰等手段。換位思考在柔性管理中至關重要,也是讓學生從傳統教學和管理模式中走出來的有效方法。
在傳統的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常常會通過扣分以及記過等制度約束學生的行為。這種管理雖然效率較高,但是對學生的行為管束只是暫時的。長期實行這種管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都會受到限制,對個人行為的監督并不是出于規范行為,而是擔心自己扣分或者挨批評[3]。柔性管理的管理理念是讓學生能夠意識到約束自己的目的在于提高自身,從而在教師的激勵下,自發地規范行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也是激勵者,需要找到符合。
學生實際情況的感性化管理方式,尤其對于平時存在學習困難有自卑心理的學生,教師更需要多鼓勵將感性化的管理融入日常,從學習和生活上真正關心他們,通過給予溫暖讓學生能夠重新認知自己,從而培養自信,發揮自己的優勢。中職班級的管理也需要教師多和其他學科的教師交流,通過協同管理的方式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注以及幫助。柔性管理也是一種互動性很強的管理方式,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主要表現為讓學生參與到班級日常管理過程中,讓學生不僅能夠認識到行為規范的重要性,也能實現自我管理。
班級管理能夠提高學生的責任感,讓學生獲得來自集體的認同,獲得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的提升。班主任可以在班級內選舉班干部隊伍,并采用輪值的方式,激勵學生加入到日常管理中。通過組織各種班級活動,在班級范圍內形成良好的班風氛圍,讓柔性管理方式能夠真正落實,也要鼓勵班級干部發揮帶頭作用,從而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自強、自立、自我管理的意識,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綜上所述,在班主任管理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通過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避免師生之間的矛盾,拉近心理距離,采用柔性管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平和的人生態度,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糾正不良的心理狀態,增強挫折抵抗力,從而獲得個體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