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休玲
(四川省宜賓市筠連縣維新鎮中心校,四川 宜賓 645250)
數學是小學生學習的重點及難點課程,小學時期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重要階段,數學知識會幫助學生構建情感,認知等知識結構體系,并為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提供重要基礎。如何提升數學課程的教學質量是目前備受關注的小學教學問題。針對于目前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學校和教師改良了以往枯燥無味的逼迫式教學模式和授課方法,以學生本身為主體,因材施教,從而提升了教學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就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及指導教師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策略作簡要分析。
1、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深入,學校加強對現有數學教學模式的改良,然而依然存在部分教師缺乏對新課標數學學習模式內涵的認識,忽視了其重要性。所以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拘于形式化。在面對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時,如果數學教師不能及時的調整教學模式,會導致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著相應的盲目性。這樣的錯誤的教學方式會使數學教學的內容缺乏針對性,不利于小學生優勢的發展。
2、小學年級學生年紀普遍分布在8-14歲,自控力較弱,沒有辦法接受生硬刻板的教學方式,好奇心強,難以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但同時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們,其形象思維較好,學習記憶能力較強,因此,因材施教的通過轉換現有的教育方法,采用結構化,圖像化教學模式,使學生對數學的理解更全面深刻,構建數學形象化的思維,將會提高低年級學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性。
3、由于小學數學課程是極為重要的的教學課程,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部分學校和指導教師對教學的結果過于重視,從而以逼迫式的方式授課,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接受程度,數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不達標的問題嚴重影響數學教學的實施。
以往的應試教育模式使得小學數學老師過于注重學生的成績,從而忽視學生作為教育主體的接受能力,使得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的數學教育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應該考慮到小學生活潑好動,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的性格特點,因材施教。學生喜歡貼近生活,游戲化的教學方式,游戲是低年級學生喜愛的活動和認識學習的方式。通過游戲的方式,將學生帶入到情景模式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例如:在練習數的組成學習上,教師“指出數字7的組成?”,教師通過手勢出4,讓學生猜測應該出數字幾才能實現7的組合。通過這種游戲化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傳統意義上,學習本身與游戲是對立且統一的事件,如何寓學于樂需要教師提高對游戲的選擇和應用,數學游戲利用游戲的趣味性傳遞知識,使數學教學在游戲的幫助下更具高效性。總之,創造構建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主觀的意識到數學學習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將會簡單高效的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隨著多媒體設備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媒體設備應用在日常教學領域。我們可以利用媒體上富饒的教學資源對學生加以講解。此外,小學生的課堂氛圍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如何有效的利用多媒體設備活躍課堂學習氛圍變得至關重要。比如,在小學生學習計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數鴨子等兒歌,讓這些生活中熟知的童謠變成我們數學學習的有效策略。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多媒體學習有關“面積求算”的課程,將抽象的內容通過新媒體的輔助,使得傳統模式的教學立體化,豐富化,更加有利于低年級學生的接受和學習。
每個學生性格特點,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習數學的能力也有所不同。教師在指導學生的時候,應該避免過焦過躁,而是應該循序漸進的誘導學生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數學解題思維。在小學數學的實踐教學過程,指導教師需要對每個學生性格特點以及學習情況,學習能力進行準確掌握。之后根據不同階段的數學學習任務,對學生采取不同的配置方法,從而防止學生課程學習落伍,引導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的角色中。在數學問題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這樣既可以讓每一個學生充分體會自己在小組中的作用,又可以鍛煉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同時數學教師還需要做到能夠對具體任務合理分解,并指導每個小組成員對相應分解任務逐步完成,督促學生充分發揮自身能力。此外,數學教師還應該對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行培養,尤其是培養學生的解題思維。通過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使他們能夠正確、順利對數學問題進行討論,之后,教師通過總結陳述,全面的為解決數學問題任務的有效完成提供確切保障。
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是小學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如何有效的提升數學的學習效率,需要指導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合理有效的改善目前強迫式的教學手段勢在必行。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每個同學的學習能力和性格特點,因材施教,充分發揮指導作用。與此同時,教師需要利用新興的教學手段,多媒體等教學設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良好的數學教學模式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