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玲
(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第四小學,江西 贛州 341900)
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在小學教育階段對音樂課程的開展常常是以副課的形式進行教學,教師更加注重語數外等應試學科的教學,音樂課的教學內容也大大被簡化。小學階段作為學生成長的關鍵期,是學生個人素養形成的重要階段,音樂的主要功能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因此不僅要對音樂課程的教學加以重視,更應高優化小學音樂的課堂教學,為新時期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提供動力。
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較小,對于剛步入校園的孩子來說,自控能力較差,同時對于新鮮事物又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容易受外界的各種因素所干擾,注意力容易分散。同時傳統的應試教育觀過分注重考試成績,而忽略了對學生個體全面發展的需求,教師在教學中積極性不高,對音樂課程的認識態度不夠端正,導致學習效率得不到提高。教師在講授過程中,一味地講,學生處在被動接受學習的狀態下,只能跟著教師的思路去學習,沒有空間發揮自我的獨到見解。教師唱什么,學生唱什么,這種枯燥無味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且千篇一律,學生在對音樂的學習過程中沒有發揮主動性,更不存在興趣與愛好,相對感興趣的同學在這種死板的教學方式下也會被磨滅天分。課堂中出現的以上種種問題都是源自于教育本身對音樂課的不重視、教師對音樂課程的教學不夠重視[1]。
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自控能力較弱,在一節40多分鐘的課程中,學生無法做到長時間全神貫注的聽講,同時課程的乏味更對他們學習主動性造成了阻礙。音樂這門課程的學習最主要是依賴于興趣和愛好,而應試教育下學生每天接觸的知識大多是考試學科,對音樂了解的少之又少,缺乏接觸的機會,即使感興趣的學生也會因為長期枯燥的教學而漸漸失去興趣。對于音樂課程來說,失去了興趣就失去了課程學習的動力,因此大部分學生在學習中缺少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對音樂課程的學習效率始終得不到提升。
教師作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起到了示范作用,學生的學習大多是對教師的機械模仿,這就要求教師要注意自身的行為規范,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個人形象和言談舉止,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注意教姿教態。另一方面,師生關系的融洽也是促進學生高效學習的重要內容,師生和睦相處的班級學習效率通常較高,而教師高高在上的班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反而不高。這就要求在音樂課程教學中,教師在每一個環節都能夠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課前備課時,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接受能力以及課程進度;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多與學生進行眼神、情態以及肢體動作上的交流;課后更應該及時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對課程的掌握與熟練程度。教師對學生的關懷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對教師教學起到了推動作用[2]。
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師一言堂會導致課堂氛圍緊張、沉寂,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通常不積極、被動,小學生因其年齡、生理以及心理等特點,更容易出現走神的情況。在音樂這門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活躍的課堂氛圍是調動學生興趣的主要影響因素,如果課堂氛圍過于古板,學生沒有參與興趣,就更加不會有較高的學習效率。因此,課堂氛圍的提高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運用豐富的肢體語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將一些學生參與度較高的課堂活動結合起來,比如把游戲、表演環節與樂器演奏相結合,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這對學生積極性的提高也具有幫助作用;同時,教師也可以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具進行教學演示,比如在學習聲樂時,放映相應的演出片段,或者在學習某一首歌曲時,用涉及到該歌曲的動畫影片進行演示,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增加學生的興趣。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手段,為創設趣味的課堂做好準備,這對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3]。
語言在人際交往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一個人的語言風趣幽默,就會帶動周圍的人也活躍起來,也會更容易地被他人所接受。而教學活動就是教師與學生的一種人際交往,教師語言使用合理恰當,學生就會逐漸對教師具有崇拜感,這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也具有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生動的語言來與學生進行交流,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又會讓學生產生崇拜心理,對學習也具有幫助作用;同時,在面對課堂中可能遇到的突發情況時,教師也要注意不能一味的指責與批評,而是用幽默合理的語言去感化學生,這不僅不會給學生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學生又能夠及時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并加以改正,這對優化課堂教學是一種積極的手段。
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意到現階段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加以改正,更要從自身進行規范,不斷適應新課程改革對教育的要求,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以及日常生活中尊重、關心學生。這不僅是時代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是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