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嬌
(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區川流初級中學,河北 張家口 076250)
眾所周知,人類的審美能力并非與生俱來,而是需要通過對日常生活中一些美的事物的了解,以及不斷對美的感知實踐得來的,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獲取方面就是校園教育體系的審美教學,因此,初中階段音樂教學的審美能力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初中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讓學生通過對音樂的想象、感知、創造與體驗來深入了解音樂的審美優勢,使學生樹立真正的審美觀念,因此,教師可以使用創設情境、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賞析與體驗教學方式,從根本上加強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進行初中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想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首先就是要創設情境,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到音樂這門學科的感性魅力,在情境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以創新的思維看待音樂的豐富內涵,以前瞻性的眼光對待音樂的發展趨勢,以多元化的方式建設良好的思想道德體系。
傳統的初中音樂教學并不注重對學生進行審美的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目的僅僅是放松身心,增強愛好,教師的課堂教學內容單調乏味,學生也興致缺乏,整體的教學過程可以說是毫無意義的。然而新課程改革提出了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要全面發展,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的要求,使得傳統的教學觀念得到削弱,教師更加重視對學生審美的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能夠有效促進綜合素質的發展,非常有利于學生對各個科目的深入學習,也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同步發展。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創設情境的方式,首先讓學生身臨其境,不僅要用耳朵感受音樂,還要用眼睛、咽喉、皮膚去感知,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在這一方面,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先進多媒體,并結合信息科技的前瞻性,對學生進行前瞻性的情境教學。例如,教師設計教學目標,需要讓學生了解交響樂演奏的相關樂器,在課堂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著名交響樂團的演出視頻,讓學生先閉上眼睛聆聽交響樂演奏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樂器的音色,再睜開眼睛,觀察交響樂團中出現的各種樂器,找到自己聽不出音色或不認識的樂器,向教師提問。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仿佛自己也是交響樂團中的一員,想象自身正與樂團一同演奏,從而了解交響樂的相關特點,提升基礎審美能力。
主觀教學,即利用學生主觀的思維去學習音樂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先以自身初級的審美能力去感受音樂的魅力,教師再通過引導學生主觀思想的方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審美感知能力是審美能力中最基礎的部分,想要提升審美能力,首先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和一對聆聽美的耳朵,因此,教師可以立足于時代特性,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例如,教師先向學生播放《彩云之南》這首歌,讓學生發揮想象力,講述在這首歌中“聽”到的景色,說出這些景色是如何利用歌曲曲調表達的,為什么這些曲調會讓人心中生成云南的美好風光,學生首先發揮了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對音樂進行了主觀感知,再由教師的引導理解了音樂的美感,從根本上提高了審美感知能力,對審美能力的總體提高有很大幫助。
審美能力培養的第三步,就是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音樂創造力,所謂音樂創造力,并不是要求學生能夠進行專業的音樂創作,而是要求學生能夠根據音樂的特性聯想到生活實際,并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能夠通過音樂更好的展現自我。在這一方面,教師需要定期對學生進行音樂賞析教學,讓學生自行分析音樂帶給人們的愉悅感,為人們提供生活的充實感,以及對思想和心理的積極影響,例如,教師在課前向學生播放《鴻雁》,讓學生用生動的語言描繪音樂的主題、情感與意境,學生已經接受了系統的審美感知能力教學,便能夠輕易感受到《鴻雁》中所展現的草原風光和草原文化,進行充分的樂曲賞析,此時教師便可要求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和知識積累,畫出《鴻雁》中的意境,拓展學生的音樂思維,以通感的方式鞏固學生的音樂素養與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不僅作用于藝術門類的學科中,也作用于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中,良好的審美能力能夠促進學生思想道德體系的建設,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對文字、圖像知識的通感認知,音樂教學便是以聽引發學生的其他方面能力提高,非常適合當今社會素質教育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