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學
(河北省黃驊市齊家務鄉李村小學,河北 黃驊 061109)
《英語課程標準》實施建議之教學建議第七條: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設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有助于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展智力和個性、展現才能的課外作業。通過對課外作業設計的改革,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好奇心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得到激發和保護,從而培養其對英語學習的自主性和創新意識。
(一)作業布置隨意性較大,缺乏系統性。很多老師平時在布置作業的時候總是根據自己的感覺隨意地給學生留一些作業,不是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而去布置作業,根本就談不上是設計作業,作業布置缺乏系統性。
(二)作業形式單一,缺乏趣味性。目前,小學英語課外作業的形式單一乏味,抄抄、背背的機械練習較多,很少考慮學生的天性。很多時候,為了讓學生能及時鞏固所的知識,很多教師總是把“聽磁帶、抄單詞、背課文”作為學生主要的課外作業形式。這樣的作業很難讓學生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也不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果。
(三)作業布置很少考慮到學生的特點,缺乏個性化。作業的布置大多圍繞教學大綱設計,很少考慮學生的個性發展或興趣特長的差異。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的需要,沒有能夠從各層次學生的實際出發去設計不同的作業,而更多的是實行“一刀切”的作業;或是在“減負”口號的影響下,不布置課外作業。這樣處理,荒費了學生課外學習英語的時間和機會。
(一)作業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趣味性原則。小學生對事物的喜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事物本身是否有趣,對他們是否有吸引力。所以,我們在設計課外作業時,不妨時時為學生想一想,想想他們的需求。個性化原則。小學生活潑好動,他們喜歡動手操作,喜歡研究和想象,所以給他們布置的作業應該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這些特點,投其所好。開放性原則。開放型作業,是學生喜歡又適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方式,他們可以自主選擇或設計自己喜歡的課外作業,為學生提供施展才華的廣闊空間。發展性原則。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在實際生活中進行運用,而語言是不斷發展的,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不僅要不斷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要在課外作業的布置上充分地體現出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發掘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實用性原則。教師設計的課外作業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也是檢查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有效方式,所以,在布置課外作業時,一定要體現出它的實用性。
(二)尊重個體差異,設置層次化作業。
學生的學習能力各不相同,“一刀切”的作業往往導致“好的學生吃不飽,后進的學生吃不了”,必然會加重學習困難生的課業負擔。作業太難或過易,教師就很難兼顧學習困難生和優等生。因此,在布置作業時要考慮到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進行作業設計,既讓后進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又能保證優等生免受“饑餓”之苦。如,我們可以根據學生情況和教學目標,將作業設計成A、B、C三個層次。其中A層次作業偏重于綜合能力的運用,C層次作業偏重于基礎知識的鞏固和積累,B層次則介于二者之間。學生可以自己選擇想完成的作業,增加作業的彈性,多給學生選擇的空間和權利。這樣使每個層次的學生大都能有質量地完成練習作業,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獲得成就感。
(三)設計合作型作業,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
新課程改革綱要已明確指出,學生的合作精神與能力是重要的培養目標之一。新課程的生成性、建構性,已要求學生必須加強合作,學會合作。因此在設計作業時可以讓多個學生共同完成。在教學StoryTime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課后自由組合,相互幫助,共同表演好。這樣學生為了表演出色,自己調節分配,學得快的同學會主動地幫助需要幫助的同學。學生之間的交流增多了,不足之處會在練習表演時逐步減少。這種聽說型的合作性作業也能讓學生懂得,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說英語,運用英語來交流、溝通。
(四)聯系學生生活,設置生活化作業。
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才是學生感興趣的;只有學生感興趣的,才是有效的。我們的作業設計也應該從學生的生活出發,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我時常引導學生隨時留意觀察周圍生活,將與英語有關的資料、信息一點一滴地收集起來,形成自己的“百寶箱”,經過一段時間后,請學生將“成果”拿到班內進行交流評比。這種形式既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又有利于引發他們主動學習英語的欲望,讓他們覺得英語就在身邊。這樣的作業形式不僅具有新鮮感,而且還與學生的生活密切地聯系了起來,學生就樂意去做,作業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總之,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還處于發展時期,小學英語課外作業的布置要按照《英語課程標準》的理念,遵循以上原則,針對現在小學英語課外作業的布置以及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現狀,英語教師精心設計能夠體現探究性、實踐性、綜合性的作業,并加以藝術性的評價,在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興趣方面定會取得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