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超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鼓樓小學,河北 張家口 075100)
隨著英語教學的不斷改革,英語繪本開始逐步引入到小學英語教學中,但是,小學英語繪本的教學還處于探索期,教學的方法和理論也不完善。我將依據執教經驗,通過學習、收集豐富的教育素材,以小學英語繪本教學的教育觀和教育質量觀為核心思想,對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在小學英語教育教學中產生的作用及影響展開論述。
人類的潛能開發一直是教育家、心理學家重視的領域。美國教育家霍華德·加德納教授,在1983年的著作《智力的結構》中提到“智力是社會、文化環境及文化環境的價值標準中,通過‘智力’來解決個體面臨的困難及創造產品所需要的關鍵能力。”提出個體與生俱備的有語言、邏輯數學、音樂、空間、身體運動、人際關系和內省的多元智力。
基于多元智能理論,我們將在教育領域發展六種技能,重點關注學生以下六種能力:1.語言表達;2.邏輯與思維;3.音樂節奏與視覺空間;4.自我檢查;5.合作;6.觀察外在事物。它主要基于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差異,并根據他們的個體優勢,從而發現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理念。小學英語圖畫書具有直覺、故事、生活、情感、可重復性、節奏等特點,在小學閱讀教學應用中延伸教材本身,從而達到培養個體的多元個性化發展,為學生的未來有更多的可塑性奠基應有的教育基礎。
英語繪本具有特殊性,要依據學生的認知邏輯和認知規律進而選擇合適的繪本教學,同時還要注重繪本本身的挑戰性內容。從多元智能理論的角度來看,我們必須重視學生的邏輯推理思維的培養,在教學的過程適當添加具有挑戰性的內容,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深刻思考和推理理解。
教師首先要自己熱愛英語閱讀,首先養成閱讀習慣,然后再帶動學生進行閱讀,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安靜的閱讀氛圍,引導學生愛上閱讀,教授學生如何閱讀,培養學生主動閱讀的習慣,促使其主動進行更多的英語閱讀。
在傳統的繪本教學過程中基本以“教師講故事、學生聽故事”的單一教學方式為主,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想象力與個性化的發展,有時甚至會把繪本故事的詞匯提煉出來,讓學生反復聽、重復記,這違背了繪本教學的初衷。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先讀文、后讀圖,先讀圖、后讀文、同時讀、邊讀邊猜”的方法,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和記憶,進而達到理解新知的目的。
1.讀前鏈接學生生活經驗,在整體大語境背景下進入繪本閱讀
閱讀前的幾分鐘非常關鍵,它起到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等作用。除此以外,它還決定了課堂的基調并創設了一個大語境背景。
2.讀中關注圖文信息,以內容和情感為雙主線引導學生多層次內化繪本故事
除了關注繪本顯性的內容主線外,對繪本隱性的情感主線的挖掘也很重要。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情感去閱讀,以主人公的身份去體驗故事,讓學生成為故事的一部分,學生對閱讀才會更深刻理解,而不是停留在文本表層。閱讀過程中可以采用的閱讀指導途徑有:圖片環游,故事地圖,持續默讀,拼圖閱讀,閱讀圈等途徑,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對這些實用性很強的教學途徑進行組合。
3.閱讀后遷移運用,多種形式輸出,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小學繪本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從簡單到復雜、從淺到深的教學順序,進而掌握整個書籍的閱讀方法,養成閱讀英語書籍的習慣。
學生即是學習的主體,也是發展的主體,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和時間去思考和探索。多元智能理論強調差異化,針對差異化進行因材施教,倡導學生自由閱讀、去發現、去探索,教師則充當引導者、啟示者、輔助者,讓學生在正確的學習道路上,正確地學習。英語繪本不僅僅傳授語言知識,更要通過故事性、情節性的繪本,讓學生在繪本教學中感知生活的真善美,從而在這個過程的學習和思考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同時,在繪本中滲透情感教育。
交流反饋是小學英語繪本閱讀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它能夠通過及時反饋、及時調整,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進而得到不同的認知結果,也可以通過小組學習、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交流,更好地把新知鞏固,也能從中獲取屬于自己的認知。教師對學生的反饋不應該只是評價性的,而應是具有導向性的,要在評價中對學生的努力給予肯定。老師在教學中提倡什么、推崇什么,也應該體現在反饋中,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流動,而不只是給出一個標準的正確答案。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后進行獨立思考,站在自己的認知角度去考慮文本意義,而不是揣測老師所希望得到的答案。
繪本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探索并沒有多長時間,但在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教師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進而更好地提高小學生的英語基礎,幫他們鑄造扎實的功底,完成教師的使命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