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滿榮
(遼寧省本溪市第五中學,遼寧 本溪 117000)
初中階段,化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同時也是學生難以掌握的學科,化學中有很多比較抽象的概念和實驗,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積極創新教學策略,讓學生好學、樂學,進而不斷提升學習化學的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闡述了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策略,旨在讓學生樂學、會學、愛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提高學習效率。
化學教學是個有著極強技巧性的工作,做好化學教學,首先要做到從學生的特點入手,利用好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對化學的學習產生興趣,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會更加愿意去花心思,也學的更加有效率。激發學生利用興趣去進行自我教育,那么如何做到激發學生的興趣呢?就是更改以往的教學方式,不是簡單的一言堂,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只知道結果是怎樣的而不知結果從何而來。而現在要做到的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利用好學生愛思考的天性,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告訴他有個現象讓他思考為什么,思考就是學習的過程,引導學生思考,最終形成學習能力,當他學會用自己的思維去解決問題,便達到教學的目的。
化學教學對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所以教學過程老師要加強方式方法的引導,設置教學情境,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能夠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積極性。學生學習前思維就像平靜的湖面,設置針對性的教學情境,就像是向湖面扔一塊石子,會激起思維的浪花,通過這種刺激方式讓學習過程處在最佳狀態。情境教學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精力集中于學習內容,舉個例子,初中化學中有這樣一個習題:現象是有A、B兩個燒杯放放在一個密閉環境,A中的酚酞溶液變成紅色,問是何種物質造成這種現象的發生?設定情境,有下面兩種,一是蒸餾水作用的結果;第二種是B燒杯中的物質揮發,然后進入燒杯A中,最終使得A中的酚酞溶液變成紅色。設定完情境后學生就會對這個問題有自己的思考,然后也想知道正確的答案,這時候老師就要做好引導,引導學生通過既有知識及相關生活常識去思考,然后用合理的實驗得到最終合理的答案,通過該種方式,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種教學手段,充分尊重和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利用學生的思維特點高效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老師講課時,要多在教學情境方面下功夫,讓課堂內容更加貼近生活,讓學生覺得化學學習就是解決身邊的事情,從而知道學習化學的重要性。
化學本身就是一門通過現象進行實驗,最終得到結果的學科,所以實驗是化學學習的基礎,化學概念也需要通過化學實驗得到驗證,從而讓學生深刻理解。以往的化學教學,老師會以實驗太麻煩,實驗太簡單等等原因把化學教學中實驗這個環節忽略,這是錯誤的,老師要認清實驗對于化學學習的重要性,對于有實驗條件的實驗積極開展,靈活運用化學實驗這一手段,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也培養學生實驗能力、觀察能力,以及科學探索能力。舉個例子,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質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對學生演示演示“跳動的硬幣”這個實驗,實驗過程本身充滿趣味性,可以吸引學生注意,激發探索背后原理的欲望。再比如對二氧化碳是否與水發生反應的探究,首先可以從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可樂入手,可樂中有二氧化碳,這是我們都知道的,那么可樂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與水發生反應并生成新的物質呢?老師可以在引出問題后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小組內討論,得出方案去驗證二氧化碳與水是否發生反應,最終學生和老師對學生提出的實驗進行驗證,對于這種方案存在的弊端或者優點及時提出,讓學生也發現問題,知道化學的學習是一門嚴謹的學課。
以往的化學教學,由于講課方式和實驗條件的限制,會顯的很單調乏味,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現代信息社會環境下,現代化手段的出現,化學教學也可以變得很有趣。電腦、投影儀等多媒體運用于化學教學領域,給課堂增添趣味,也讓一些難做的實驗,難以觀察的現象可以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這樣更容易讓學生對知識點理解和消化。利用多媒體,也可以進行前面提到的情境設定。如化學教學中有一節“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老師在備課時可以下載一些相關的視頻,比如用滅火器滅火或者用飛機噴灑干冰進行人工降雨等,在后面的講解中,告訴學生這些就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生活中的例子,然后學生就會知道,化學就是我們生活中遇得到的,這樣他們在學習過程也更容易接受,在這節課結束時,老師也可以讓學生參與進來,發現生活中與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相關的現象或者例子,讓學生加深理解。
學好化學,用好化學,可以改變我們的生產生活,也可以為科技的進步與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初中化學作為化學起步學習的階段,顯得更加重要,要做好對學生化學興趣的培養,用正確的方法讓學生接受化學知識。化學的學習,關乎學生的未來,也關乎著國家的未來,教師要明確責任,增強責任意識,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手段做好教學工作,服務教育事業,為祖國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