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磊
(西安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運營分公司,陜西 西安 710018)
培訓是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手段,它不僅可以為組織創造價值,而且可以為組織獲得競爭優勢,更有助于企業迎接各種新的挑戰和調整。培訓的重要性已是無容置疑,但培訓的效果如何、培訓的投入是否值得,一直是員工培訓工作中尚未解決的一個最大問題,科學的培訓效果評估對于企業了解投資的效果、界定培訓對組織的貢獻、證明員工培訓所做出的成績非常重要。
培訓效果是培訓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培訓效果評估是指企業在組織培訓過程中,采用一定的形式,把培訓的效果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式表示出來。良好的培訓評估體系是在工作分析、崗位說明、績效標準和管理以及培訓要素之間的流程管理,這種流程管理的核心,就是通過培訓不斷提高業績,并在提高業績的基礎上,逐漸提高績效標準,進而使企業培訓進入良性循環,真正服務于企業的經營戰略。具體來說,通過培訓評估可以及時發現培訓項目的優缺點;培訓內容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找出不同受訓者從培訓項目中,收益大小并分析原因所在;幫助企業分析培訓項目在經濟上的收益和成本,并于其他非培訓投資進行比較。
(一)對培訓評估認識不足,缺乏投入。
目前大多數企業已經認識到了培訓的重要性,每年也在培訓中投入很大的成本,但對培訓評估的認識還比較落后。企業通常認為,培訓投資應重點放在培訓工作的開展上,盡量使更多的人有更多的培訓機會,而不該在培訓評估上浪費過多的資源。正是對培訓評估的片面認識,企業對培訓評估中人力、財力、時間都投入的很少。
(二)培訓針對性和實用性不強,培訓管理人員在培訓之前對受訓者的崗位實際工作能力和崗位要求能力之間的差距沒有進行深入調查,結果缺乏針對性。另外沒有把培訓工作和受訓者的職業規劃聯系起來,導致受訓者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從而影響培訓效果。
(三)不注重培訓評估結果的利用。在培訓結果的利用上,企業的做法更是片面,大多數僅限于培訓結束后對培訓工作在網站上進行宣傳有多少員工參加了這項培訓。以證明培訓部門做了這項工作,而不是將培訓評估結果反饋給相關群體加以利用和完善,導致培訓評估結果運用不充分。
(一)評估的層次
1.反應層次
這是培訓效果的測定的最低層次。主要利用問卷來進行測定,可以問以下一些問題:受訓者是否喜歡這次培訓?是否認為培訓師很出色?是否認為這次培訓對自己很有幫助?哪些地方可以進一步改進?
2.學習層次
這是培訓效果測定的第二個層次,可以運用書面測試、操作測試、等級情景模擬等方法來測定。主要測定受訓者與受訓前相比,受訓后是否掌握了較多的知識,較多的技能,是否改善了態度。
3.行為層次
這是培訓效果測定的第三個層次,可以通過上級、同事、下級、客戶等相關人員對受訓者的業績進行評估來測定,主要測定受訓者受訓后行為是否有改善,是否運用了培訓中的知識、技能,是否在交往中態度更正確了等等。
4.結果層次
這是培訓的最高層次,可以通過事故率、產品合格率、產量、銷售量、成本、利潤、離職綠、遲到率等等指標進行測定,主要測定內容是個體、群體,組織在受訓后是否有改善,受訓者所轉變的工作行為對企業組織的貢獻。
(二)培訓評估的類型
從教學系統設計的觀點來看,完整的培訓程序包括:分析-設計-發展-實施-評估等環節,但并不是培訓結束后,才能進行評估。因此,就培訓評估的目的與類型而論,一般將評估的類型劃分為以下兩個大的種類:
1.形成性評估
形成性評估適用于培訓需求分析至培訓實施階段,主要探究各階段實施的細節及其成果(如學習目標、教材、教學法等)是否有缺失,除確保各個階段的品質之外,也使整個培訓課程合乎教學科技的標準。因此,形成性評估是以培訓過程控制的方式運作,通過嚴格控制各程序細節及成果,以求得最好的培訓課程。
2.總結性評估
總結性評估適用于學習活動結束之后,主要衡量培訓課程的效果、效率、價值、或貢獻,總結性評估可分為下列三種:
(1)結果評估。主要探討學員是否獲得了培訓目標所列的知識技能,繼而判斷培訓課程的好壞及成本效益,再決定是否繼續采用或舍棄該培訓課程。
(2)證實評估。適用于培訓活動實施一段時間后,定時搜集、分析資料,以決定學員是否能繼續表現其能力,或檢視培訓課程的持續效果。
(3)終極評估。適用于培訓課程已結束,而且學員回到工作崗位一段時間之后,以了解學員將所學轉移應用于其工作的程度,以及所學知識對于其工作與組織的實際貢獻。終極評估不僅針對學員學習課程的效果,更注意所學應用于組織營運的整體績效,可以說這是一種最切實際、但卻不容易達成的方法。
總之,企業要想適應時代的發展,必須重視員工的培訓。為了使企業與員工實現雙贏,就必須重視并認真做好培訓評估這項基礎性工作。培訓評估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復雜性的管理活動,沒有一個完全標準的執行模式,企業只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人員特點,選擇合適的方法才能保證真實、客觀的評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