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星
(三峽大學藝術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2)
對于音樂來說,其美感與價值不只是體現在單純的音符堆積上,還體現在創作者的情感表達上。情感是鋼琴演奏的靈魂,也是最能打動聽眾之處,是鋼琴教學追求的目標。鋼琴演奏大師創造音樂就是用來滋養心靈,讓受眾獲得更加豐富的人生體驗。在鋼琴教學中,要能夠認識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把情感教育融入進去,讓學生在學習鋼琴彈奏知識的同時感受情感的力量,提升其綜合素質。
在鋼琴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不能夠主動引入情感教育,學生自然會忽視這方面的學習意識,導致鋼琴教學陷入音符與彈奏技術的簡單堆砌,只追求彈奏的流暢性與否,并沒有關注其內在情感的表達,學生就是單純的跟著老師學習,過程比較枯燥,學生就會逐步喪失對鋼琴彈奏的興趣,學習積極性降低。而把情感教育融入其中,能夠讓鋼琴教學內容得以充實,教師在傳授鋼琴技巧的時候,可以融入進去某一個樂曲創作者的經歷、其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在緩和課堂氣氛的同時,也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在感受情感的同時學習鋼琴演奏知識。
學生的創造性是其綜合素質的體現,也是提升自身素養的要求,在鋼琴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是鋼琴教育事業發展的目標。但是,鋼琴教學的目標不只是提升學生的演奏技藝,還需要升華蘊含在其中的情感,讓鋼琴演奏帶給受眾更大的震撼,并給生活帶來正能量,這也是鋼琴教學的發展方向。在鋼琴教學的時候融入情感教育,能夠深化學生對于整個作品的感悟力,加深其對作品的理解,從而能夠提升鋼琴演奏水平。學生能依據自己實際中不同的情感認知能力來創新學習方法,更好地發揮并表達自身的創造力。通過進行情感教育,還能給學生帶來非常豐富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對生活多一些感悟和理解,并把這些感悟帶入到實際生活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性格,還能形成獨特的演奏風格,讓音樂文化得以充實。
鋼琴作品的文化內涵比較豐富,特別是那些聞名海內外的優秀作品,體現了時代特征,也體現了整個社會文化環境。事實上,鋼琴作品是創作者精神以及情感方面的重要體現,學生的社會意識是一個逐步強化的過程,文化知識也是不斷更新的過程,這些作品都是具備很強價值的資源。在教學過程中,在講授演奏技巧的同時融入情感教育,充分挖掘作品背后蘊含的創作者的精神,能夠讓學生的視野得以拓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和方向,明確作品背后的文化內涵,讓學生自主感受鋼琴家的高尚品質,包括其藝術精神所在,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人格品質、人生理想以及未來職業目標。
首先,用“愛”來激發情感。在開展鋼琴教學的時候,教師要能夠充分運用自身的情感體驗,還要對學生的個性特征有個細致的了解和認知。在開始上課之前,教師要能夠結合學生的不同特點來選擇教學的角度,比如,其鋼琴學習的初衷、興趣愛好等,這是備課,也是“備”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個體,能夠認真地傾聽學生的想法,觀察學生的動作。課下,要能夠主動跟學生進行交流,進入到他們的情感世界,用“愛”與學生拉近距離。這就要求教師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修養,用藝術表現形式跟學生進行情感的碰撞與交流,讓學生對鋼琴作品有個清晰的認知。
其次,用“技”來滲透情感。鋼琴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藝術跟技術的結合。要明確學生具備熟練研究技巧的重要性,能夠幫助學生準確地表達情感。在實際鋼琴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要能夠讓學生理解到“情感”跟“技巧”之間的關聯,引導學生去表達情感。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學生就能夠感受到鋼琴這門音樂藝術的生命力,理解這種藝術跟情感表達的聯系,進而在演奏過程中把個人情感跟藝術結合,觸景演奏,用曲抒情。
教學內容的選擇是引導學生發現鋼琴藝術魅力的鑰匙,所以要把這個作為前提條件進行分析。其一,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結合學習者不同階段的學習需求,滿足其智力發展水平,這樣可以保證學生能夠接受所學習的內容。其二,鋼琴教學內容要能夠讓學生的精神世界需求得到滿足。在學生成長的不同階段,學生具備不同的內心世界,尤其是性格特征呈現出很大的不確定性,也說明其內心的波動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選擇鋼琴教學內容就要注重其審美的層次性需求。要能夠兼容,有音韻美,有意境美,也有從情感抒發的角度去看待作品、選擇樂譜。
融入情感教育要注重引發學生的共鳴,強化學生對于作品的理解,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鋼琴音樂作品。為了迎合情感教育需求,教師在鋼琴教學的時候要能夠創造條件,讓學生感受整個作品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這就需要鋼琴教師能夠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在信息化迅速發展的今天,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設備來增強教學效果,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作品背景與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包括創作者要表達的情感訴求,借助具體的音頻和圖片等展示出來,引導學生去感悟、去設想。此外,教師也可以創造情境讓學生當作鋼琴作品的創作者,讓其聯想自身處在這樣的環境下會是什么樣的心理狀態,要表達什么樣的情感訴求,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讓學生把握鋼琴作品的深層次的情感,提升教學成效。
鋼琴知識學習沒有任何捷徑可言,唯有刻苦訓練,還要有很豐富的知識儲備,這是學好鋼琴的重要基礎。所以,要在鋼琴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要重視鋼琴演奏的訓練,尤其是演奏指法以及身體感官的練習。一方面,學習者要能夠學會如何“聽”,我們所說的“聽”不只是聽鋼琴演奏的聲音,還有其中蘊含的情感。學生在傾聽樂器的時候,要能夠用心,區分出每個作品表達的不同情感,之后進行聯想、深入體驗。通過多次的“聽”的訓練,讓學生養成相對較好的練習習慣。另一方面,還要引導學生去“動”,運用身體的不同部位去感受鋼琴作品演奏的“奇妙感”。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還要關注鋼琴的整個樂譜,要能夠分辨出不同的音符與停頓。在熟悉整個樂譜之后,還可以去“哼唱”,感受音樂作品從口中飄蕩出來的感覺,這樣也有利于記住樂譜。最后一方面,在認清了樂譜之后,還要能夠識記、分析,這樣才能把情感真正的融入進去。
綜上所述,情感教育在鋼琴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培養學生的鋼琴知識學習興趣,還是大幅度提升學生的鋼琴演奏技巧,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人格品質等都需要進行情感教育的滲透。所以,對于鋼琴教學而言,教師要進行多方面的嘗試,積極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創造實際的教學情境,注重聽、感、動的結合,教會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鋼琴作品,進而提升鋼琴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