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華
(河北固安一中,河北 廊坊 065500)
要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對學生創造性的培養,要求我們做到以下幾點:
一、認識新課改,更新觀念,提高對教育的認識
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從過去的“雙基論”發展到今天的“核心素養”教學目標,在實施新課程的教學中,應該鼓勵質疑,發展個性,培養批判性思維,因此實施新課程的教學中只有提高教師自身對創造教育的認識水平,才能在課堂教學中,依據大綱要求,根據現有的課程和教材去滲透創造教育;才能將創造教育滲透到備課和講課,滲透到教與學的各個環節中去。
二、在數學學科教學中,我們嘗試構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操作樣式:創設情境,有效質疑——明確目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互動雙贏——反思回顧,總結歸納——拓展延伸,創新實踐。具體我們是這樣操作的:
(一)創設情境,營造“問題”氛圍,有效質疑,實現學生自主學習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是讓學生對所學內容充滿疑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認識特點和心理特征,有意識地營造“問題”的氛圍,培養學生質疑的興趣,以趣生疑,由疑生奇,由好奇引發需要,因需要而思考,使學生不斷地發現問題,自覺地在學中問,在問中學。問題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知識的系統化,讓學生今后學習新知識也會采取類似的思維方式,達到在疑惑中學習的目的。而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情境是一條重要的途徑。
(二)明確目標,自主學習
學生具有很強的能動性,并非什么都需要教師教了才會,當學生投入到自主的學習活動中去時,學生智慧的火花會不斷地碰撞、開發。因此,教師只要引導學生借鑒一些先進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己摸索和總結出一套適于自己學習的方法,或自學看書、或操作發現、或觀察歸納、或猜想驗證等。讓學生明確自主學習應達到的目標與要求之后,教師要面向全體同學,留給學生一些自由支配的時間,讓每一個學習者都“活動起來”,讓他們能夠獨立地思考和冷靜地處理問題,從而獲得體驗和樂趣。
(三)喚起原知,搭設平臺,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互動雙贏
學生學習的過程,不是被動吸取、記憶練習的過程,而是調動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用積極的心態去嘗試解決新問題,同化新知識,健全自己知識體系的過程。合作學習,是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多通道的相互交流,是一種錯綜復雜的、網絡式的立體交流體系。因為大家相互交流,又相互啟發,每個人的思維都處于活躍、開放的狀態,思維的不斷碰撞將會形成“思想風暴”,激活學生的神經細胞,接通學生的神經聯想,從而產生創造性思維,迸發出各種獨特的想法和見解。教學中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讓學生自主地發現規律和結論,學會傾聽、思考、討論、實踐和表達。在合作探究中我們要求學生學會觀察,學會傾聽,學會質疑,學會尊重,學會交流。小組合作前,教師要為學生留出獨立思考的時空;合作過程中,教師要給足學生討論交流的時空,讓不同程度學生的智慧都得到盡情的發揮;合作完成后,教師要給足學生發言、補充、更正甚至于辯論的時空,這是學生思維火花最易閃現的時候。只有以合作的學習活動為紐帶,才能使學生在探究學習中,“朦朧的意象變得清晰、具體、血肉充盈了”。
(四)張揚個性,拓展時空,幫助學生探究學習
探究學習需要老師在教學中進行學法指導,讓他們具備一定能力基礎再進行探究學習。教學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自己探索知識,發現規律,拓寬學習領域,開掘學習內容,運用學習收獲。從 “事先預設”走向“動態生成”,問題在動態中不斷生成,在動態中不斷解答,賦予課堂更多的開放性、動態性、發展性和生成性。在動態的不斷發展推進的過程中,發展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自探究的主發展。
(五)加強指導,促進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形成和完善
“合作、探究“教學模式不應是“放羊式”的盲目自動,而是要加強教師的組織、引導、幫助與促進。教師應鼓勵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探討和解決問題,把質疑、釋疑作為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學生質疑問難的指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合作、討論,激發學生在學習中探究、合作解決問題的求知欲,讓學生學會從知識的探索與對比中提出問題,留給學生充分思考與探索的空間,使學生能夠真正地從事思維活動,加深自己的理解。
(六)反思回顧,總結歸納
在課堂教學中,還需及時地指導學生反思與回顧。反思與回顧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是對知識本身的小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和內化,促進新知識結構的形成與加固。另一方面則對學習方法進行反思與回顧,讓學生畫知識結構圖或畫學習流程圖。讓學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反思中,不斷總結經驗,歸納學法,能夠遷移并發現和提出更為復雜的問題,獲取一次次心理上的愉悅,為新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奠定自信的基礎。
(七)拓展延伸,創新實踐
為了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致,引導學生運用本課所學知識和本課學習形成的技能去解決生活的問題,在這一環節中,教師主要從創新實踐的目的出發安排拓展。在數學教學中,聯系生活實際設計開放性題目:裝修新房、包裝禮品,最佳儲蓄……讓學生一題多解,觸類旁通;課后,要求學生上街購物,開展價格大調查,在繁忙的路口統計來往的車輛數……這些活動有效地培養了學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良好心理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