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云南大學出版,云南 昆明 650091)
對文化發展而言,文化出品與傳承的主要機構就包括出版社;當今世界,各行各業競爭日趨激烈,圖書市場也不例外,相較于其他行業,在出版業,圖書的競爭力主要來源于圖書品類及相關設計,由此可知,出版社能否成功贏得市場,市場策劃及選題策劃便是關鍵。編輯是出版社最為基本的組成要素,也是圖書選題及策劃的主體及主導;據此看來,編輯自身的市場意識決定著圖書銷量及發展前途,培養出版社編輯的市場意識,必須保證編輯能夠與時俱進,深入感知時代需求。
首先,市場調研并不簡單,可將其視為一門科學,需要花很多心思去學習、去鉆研。調研成果是否具有科學性,決定著尋找到的圖書市場的空白點及需求點是否合適。由此可知,出版社編輯在進行市場調研過程中,不僅要深入學習,以了解相關知識,還要掌握好調研方法及分析方法,以全面了解圖書市場詳細情況。其次,圖書市場調研應當以深度調研為主;對于編輯(尤其是策劃編輯)而言,必須深入了解圖書市場的出版現狀,找到需求點,作出高品質圖書;市場調研必須同事具備針對性、科學性、實用性、可比性,不能盲目調研,一旦失去方向。就容易成為無頭蒼蠅。到處亂撞,形成千絲萬縷的線,卻無法找到頭緒、厘清主次。據此看來。調研之前,應當做好充分準備。比如說,調研某類童書的市場,第一步,應當準備足夠的調研材料以及調研計劃書;具體來說,包括銷售地區、出版方向、圖書類型、出版次數、銷量、針對群體、銷售渠道、銷售效果等內容。第二步,調研信息的對比分析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單單擁有數據而不進行科學分析,注定事倍功半,難以保質保量地完成調研工作。
首先,在信息化、網絡化較為發達的今天,市場應當同時包含線上線下兩個市場;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進步,科學技術也在不斷發展,所有的東西都在變化。人們的閱讀方式及閱讀趣味也隨之改變;所以。進入新時代以來。出版社編輯若想讓自身市場意識更加敏銳、市場需求直覺更加出色,就應該深入了解網絡文化,分析網絡媒體的主要傳播形式,學會使用網絡科技來拓寬視野,將圖書策劃的思路理清,完善策劃形式,并不斷發展中,出版社編輯的市場意識得以提升,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具體來說,出版社編輯應當知道,在這個電子化的時代,人們的閱讀習慣已發生巨大變化,開始閱讀電子版書籍、網絡圖書、自媒體文章等,尤其是對網絡文化形式的內容極為喜愛。據此看來,一位各個的出版社編輯,應當深入了解網絡圖書文化,研究人們普遍習慣快餐文化、熱衷于網絡媒體傳播文化的內在心理及外在原因,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在圖書策劃及選題上加深功夫,使其更加科學化、合理化,然后層層推進,完成目標。其次,圖書的選題策劃固然是圖書市場意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也不能忽視宣傳的作用;一本書成為暢銷書。不僅是本身品質較高。還在于這本書的宣傳手段,得天獨厚而又吸引眼球的宣傳,可以讓圖書更為暢銷。據此看來,一名優秀的出版編輯,不但要做好圖書策劃,還要對圖書宣傳爛熟于心,能夠做好策劃與宣傳;在深入了解市場、分析讀者心理之后,根據圖書相關情況,制定合理而符合市場規律的宣傳方案,以吸引讀者;圖書市場意識強調圖書的市場定位及宣傳手段,它們可以在線消費群體中為圖書謀取一席之地,以挖掘市場利益。
圖書的屬性并不單一,不僅作為文化載體而存在,它還是商品、消費品;由此可知,一名優秀的出版社編輯,策劃圖書時不能只考慮圖書的文化性、知識性,思考不全面會導致圖書的某種情懷積聚,忘記了圖書在市場上應有的生命力;出版社端正思想,真正理解圖書的商品屬性,為圖書銷售做好功課,充分了解圖書市場性,為后期相關工作的開展做好鋪墊;簡言之,出版社編輯的市場意識包括對圖書市場及市場規律的把握、圖書商品屬性等。據此看來,圖書市場市場意識也不是一門簡單的學問,它要在反復訓教中得到提升,科學而系統地培養,可以讓編輯深入了解市場,掌握圖書市場規律,形成敏銳的市場意識。除此以外,編輯不可忽略圖書自身的商品屬性,圖書雖是文化傳播的載體,但編輯要擺正個人情懷,不要因情懷影響圖書的市場機遇,損耗圖書的生命力。
市場意識不能局限于對市場發展的判斷,更應當自覺地引導市場走向并培育市場;具體來說,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京東、當當總會有圖書促銷活動,利用各種活動培育新的市場主體;此時,出版社編輯不僅要主動推薦相關書籍。還要大力培養年輕人,物色具有潛力的年輕作者加入其中,定期溝通交流,激發年輕人創作靈感,深入挖掘年輕人創作潛力;以《小說月刊》為例,作為我國重要出版物之一,期刊編輯就十分重視年輕作家,推出諸多極具藝術性的作品,積極開設新欄目。
當今時代,文化市場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出版業也從傳統逐步走向現代化,這是發展,亦是轉型;對出版社編輯而言,需要面對市場,積極探索圖書發展新方向,在增強市場活力的同時,能夠積極培育市場意識,力求在波詭云譎的市場中占據有利位置,獲得主動權,給圖書市場提供更多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