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宇 郭莉
(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永城市供電公司,河南 永城 476600)
雖然我國電力工程建設施工逐步完善,但是人口基數大,人均用電量不足,使得我國產生一定程度的能源危機。在家家戶戶都需要耗電的情況下,國家開發了智能電網建設,加大電力資源供應。但是在實際開展智能電網建設的過程中,還是需要解決相關問題,使得電力工程技術的應用更加規范。因此,需要對電力工程技術進行分析,使其能夠與智能電網建設相結合,增強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發展效用。
智能電網是建立在集成、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的基礎上,將傳感技術、測量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能源電力技術等相關技術融入電網基礎設施中,實現電網的經濟高效、安全可靠等目標,促使現代電網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智能電網與現代電網有所不同,智能電網將電力流、信息流以及業務流融合在一起,在電網技術支撐體系下,對外來的干擾以及網絡攻擊進行抵御,對電網出現的多種復雜問題進行修復,可以為小型分布式電源提供穩定接口并且可以為用戶提供詳細的用電信息。
在建設智能電網的過程中,利用電力工程技術能夠將其與傳統的交流電輸送方式進行區分,因為其主要是利用高壓直流輸電的方式。在利用這種輸電方式的過程中,能夠利用儀器的直流及逆流輸送,使得電流能夠達到輸送點。高壓直流輸電可以增強輸電的穩定性,還能夠為供電企業節約建設成本。在部分偏遠地區開展電網建設存在一定的不便之處,利用電力工程技術開展高壓直流輸電比較方便。還能夠將其應用于孤立的地區輸電供應,使得智能電網建設覆蓋面更廣。
現代電力工程技術中重要的一部分便是電能質量優化,將電網中的電能進行優化可以使得供應的電能更加穩定、安全。想要進行電能優化工作首先需要對電網中的電能進行分析,將不同質量的電能劃分并歸入不同的等級之中,以便后續處理工作的進行。自適應靜止無功補償技術和直流有源濾波技術是兩種最為常用的質量優化方法,經過該方法的處理不僅可以達到降低電網供應成本的作用,還可以讓電網輸送電流的質量得到提升。
隨著環保理念的不斷提出,智能電網在建設的過程中也逐漸加入了許多環保理念。而隨著智能化的不斷發展,我國未來的智能電網也主要采用低碳能源來作為主要的能源供給,這樣不僅能夠維持整個電力規模,而且還能在提高整個電能的遠程運輸能力,從而提高電網的運行效率。此外,就針對當前我國的智能電網的能源來看,其主要包括兩種,即分布式和可再生式。其中,分布式又可分為分布式儲能和分布式發電兩種。分布式儲能主要就是通過蓄電池、飛輪等方式來實現對電能的有效儲藏。而分布式發電則主要是利用潮汐能、風能等清潔資源來有效實現電力的發電。此外,可再生能源具有無污染、可再生的特點,其在當前智能電網中的應用,可以有效改善環境給社會帶來的壓力,從而智能電網的穩定發展。而電子工程技術在智能電網中的運用,對于分布式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
智能電網建設的變電及配電作為其中難度較大的環節,要求供電企業加強重視程度,利用相關方法對其進行完善。利用電力工程技術能夠與智能電網進行良好的配合,達到相關效用。主要是由于變電環節能夠對信息進行自動收集,還可以自動執行測控任務,使得工作的開展更加順暢。電力工程技術中的自動化系統能夠用于繼電保護,體現較強的智能性。在開展配電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利用電力工程技術中的信息化技術對配電網絡進行優化,提高運營效率。這樣一來,配電網絡的雙向流動就能夠與電力輸送終端的自動電壓進行調控,使得智能化功能得以實現。
電力供應系統除經濟、節約和智能之外,最為重要的要求便是要保證整體線路和工作系統的安全,這就離不開性能更為完善的預警網絡,只有更加完善的預警系統才能給電路供應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電力供應系統是與社會生產和民眾正常生活服務密切相關的基礎設施,一旦在電力供應上出現問題,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必然是大范圍和深層次的,盡可能地減少電力供應系統出現問題的概率并提升對于電網突發問題的處理能力便是對于電網供應能力的最大保障。現代電路工程技術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不得不提及預警系統,結合了現代電路工程技術的智能網絡可以在運行的過程中將各項數據實時收入統一的數據庫之中,建立其對于整個電路工程的監控系統,一旦發生電網系統中某一組分的故障,系統就會在第一時間觸發警報,并同時進行系統的自我檢查,找到問題的源頭,讓故障的處理時間大大縮短,降低由于電路供應系統出現問題給社會生產和民眾生活所產生的影響。
我國電網建設智能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受到電力工程技術的影響,電力技術發展程度是智能電網建設水平的決定性因素。為了全面實現智能電網的建設,需要大力發展電力工程技術,培養專業的技術型人才,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結合我國電網建設的實際水平,建成符合我國能源戰略和企業發展要求的智能電網,實現電網運行的快速響應,提高電網的安全性與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