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宗民
(撫順市新賓縣第二高中,遼寧 撫順 113000)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在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了“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之后,黨的十八大報告進一步將“立德樹人”的定位置于“全面發(fā)展”之上。對高中學校而言,應把德育放在第一位。而班會課是班主任向學生實施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門課程,是建設好班集體,形成一個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的班集體的重要保障,其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但我國當前高中的班會課中,普遍存在重說教輕感情、內(nèi)容單一、形式呆板等問題,并沒有發(fā)揮出真正的德育作用。對此,國內(nèi)許多教師積極探索有效開展班會課的新途徑,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改善德育課堂的一個有效措施是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中。眾所周知,小組互助合作學習是一種較為新型的教學模式,符合新課標中“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的理念,當前在國內(nèi)高中學校各個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此,如何把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引入到主題班會中,值得我們深入研究。關于這方面的探討,目前國內(nèi)發(fā)表的系列論文中,提出了一些良好的建議。本文將聚焦于在高中學校利用小組合作學習來開展初中的德育主題班會課的教學策略。
小組互助合作學習僅僅是實施班會課的形式,教師在籌備班會課之前還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唯有如此,才能為開展高效的主題班會課奠定基礎。
高中階段基礎薄弱的學生,大部分學習成績差,長期以來形成自信不足,本能與教師保持距離。甚至有些學生性格孤僻,獨來獨往。另外有部分學生,他們成績不好但絲毫不自卑。其中有些人看似調(diào)皮搗蛋不愛學習,但其實思維敏捷,可塑性極高;還有些人在文體或其他方面具有特長,這些學生內(nèi)心深處非常期盼老師能欣賞他們。若想提高學生在主題班會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教師平時應主動接近學生,關心學生,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每位班主任均應在心中建立一個全部學生的性格、興趣愛好、特長的“數(shù)據(jù)庫”。只有把師生間的心靈障礙打通后,才能開展好德育工作。
教師應結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和大部分差等生學業(yè)成績不好的特點,制定合適的主題,達到恰到好處的德育目標。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開始階段,情緒容易波動,但總體上性格開始朝著穩(wěn)定與成熟的方向發(fā)展。因此,班會課可選取目標不太高但格調(diào)上是催人奮進的主題,這樣就易于引起學生的共鳴。例如,高中生行為規(guī)范和職業(yè)生涯都是比較合適的主題,或者邀請往屆優(yōu)秀畢業(yè)生分享成長歷程。
很多學生對主題班會課缺乏興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班會課的形式太過單一,上課前他們基本上就能猜到這節(jié)課的大致情況。同樣一個主題班會,可采取不同的實施方式,比如教師主講、播放影片、學生表演等。不同方式產(chǎn)生的效果也不一樣。但是,再好的班會課形式也不應從一而終,應有所變化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參加完一次班會課后就能期待著下一次班會課。特別是,高中社的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快速發(fā)展,且不滿足于簡單的說教和現(xiàn)成的結論,教師應盡量少用說教為主的班會課形式,多采用那些有利于讓學生稱為主角的課堂形式,我們現(xiàn)在身處在信息社會時代,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特殊情況獨立地創(chuàng)建一些課堂新形式也是值得提倡的。
上段提到教師應采取形式多樣的方式來開展不同的班會課,而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具有較強的知識性的主題班會,如環(huán)境保護、安全教育、青春期教育等,均可采取這種方式。教師在采取小組合作學習來開主題班會課時,需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根據(jù)本班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分組,每組中均應包含組織能力較強、表達能力好、思維活潑的學生,以不超過6人為宜,而那些不善言辭、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應分散到不同組中。教師應盡量將平時合得來的學生放在一個小組,避免出現(xiàn)合作小組貌合神離的現(xiàn)象。其次,要從開始階段就消除課堂緊張感,營造輕松的合作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的討論氛圍,打消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的顧慮。比如,上課前教師先講一個幽默的笑話,就是不錯的做法。再次,要鼓勵小組探討和獨立思考相結合。有些學生平時不愛動腦筋,只要小組中有人能出主意,他就隨聲應和。教師應特別留意這部分學生,一方面是設法提出他們熟悉的和感興趣的議題吸引他們的興趣,另一方面注意在巡察時把目光適當停留在這些學生上,讓他們感覺到老師的重視。鼓勵獨立思考是為了避免有些學生人云亦云,對思想教育體會不深。最后,允許學生表達觀點時各抒己見,教師隨后做正確的引導。主題班會課與數(shù)學、語文等課程不同,沒有非常明確的答案。每個學生自身的知識、世界觀和情感認知差異大,教師應鼓勵他們充分表達所思所想并適時發(fā)現(xiàn)問題,引導糾正。
總而言之,教師若想在德育課堂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須改變枯燥的主題班會課堂。這需要教師在平常生活中成為學生的知心人,才能構建學生感興趣的班會主題。在召開班會時,教師應采取形式多樣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興趣,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一個很好的班會形式。本文提出了在德育主題班會上應用小組合作模式的若干注意事項和建議,但在實踐中仍然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地方,需要教師不斷嘗試、改進,以期取得更佳的德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