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陜西省渭南市渭南初級中學,陜西 渭南 714000)
初中歷史教學除了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掌握必要的知識技能,還要教給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策略。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應對自如,真正為自己的今后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尤其復習課通常都是教師布置具體任務,學生按任務自己執行,但是學生具體掌握的效果如何,教師往往不得而知。要在歷史課堂上真正把復習做到實處,讓學生在歷史復習中切實地學到知識,得到能力的提升就需要教師制定高效、可行的方法策略,切實為學生學到歷史知識做好保障。
歷史學科是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科,學生也普遍重視,但是談到歷史復習課,學生和教師卻多少有些怨言。對于教師而言,復習課意味著教師可以輕松一些,布置好任務讓學生去執行,但是,教師僅僅根據學生復習的表面很難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對于學生來說,復習課無異于“背誦課”說到復習,其實就是要背誦無盡的知識點,和數不盡的繁瑣知識點。學生會感到厭煩,多數學生在復習課表現得不積極,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在復習課上,教師過分強調了學生的自主性,卻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即便是復習課,教師仍然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領導者,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一切活動要在教師的掌控下進行,否則教師的作用就沒有得到真實、有效的發揮,那么這樣的一節歷史復習課就變成了學生不喜歡的背誦課。。即使學生當時記住了很多的知識點,但是根據遺忘規律,學生很快就又忘記了,導致學習的實效性不高。
合理的目標能夠引導著學生向正確的方向前進,學習行動是建立在清楚的學習目標之上的,才能一步一個腳印進行學習行動。因此,學習目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在學習過程中,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堂課內的學習任務,還能促進學生更良好的完成任務。特別是面對枯燥復習課,讓學生清楚自己這節課要學習的目標是什么,要采取何種方法去學習,才能有效的完成學習目標。例如,在教學“新文化運動”這節復習課時,上課伊始,教師就在多媒體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熟悉背誦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時間、標志、口號等基本知識點,還能準確分析新文化運動在中國的思想解放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到這樣清晰明了的學習目標,同學們都有了心理準備,因此接下來的課堂各環節進展很順利,教師在這堂課上應對自如,學生學得自主、高效。
筆者認為復習歷史課程,啟發式教學能有效的復習效率,這種學習模式主要是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思考,也是幫助學生提高復習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啟發式教學能引導學生內化教材知識,我們利用課前設計的問題,有的放矢地熟悉教材知識,引導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如復習《中國歷史》第二單元,運用材料解析問題的方式,將學生引入預設情境之中,培養學生在新情境下看懂材料、篩選信息、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進而形成綜合概括和遷移知識的能力等。給出材料:自鴉片戰爭以來……救亡圖存和實現現代化一直是我國人民奮斗的根本目標。”材料:“在全世界近代文明的轉型中……促使中國內部改變,清朝時候的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民國時期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等運動;有志之士譬如張之洞、梁啟超、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周恩來等等,都在探求將中華民族引向復興之路……”。
思維導圖主要模式是運用圖示法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所學知識,夸美紐斯說:“凡是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應將其本身或它的圖像,呈現給學生,學生可以看看、摸摸、聽聽等等。”思維導圖是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自主“動”手建構知識體系的基礎。課前要求學生獨立制作與所復習知識相關的思維導圖,這樣的導圖是學生內化所學歷史知識的載體,培養學生自制導圖的習慣,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復習的一致性和連續性,還有助于那些有心的家長配合我們課外落實,提升復習效率。
中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概括問題的能力,但是由于深入分析知識,深入調查研究的機會有限,所以學生在歸納概括方面還不能很好的完成,這時,就需要教師巧妙的引導,耐心的點撥,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分析問題的同時不至于偏離了本節課的重點。在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學習之后,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的匯報作出最誠懇的回應,既要肯定學生們積極主動的熱情,又要運用巧妙的語言“點石成金”,進而使學生完善不恰當的答案。轉變解決問題的思路,讓學生跟隨老師的引導,繼續找到正確的答案。
收集錯題一方面能讓學生通過對錯題的整理分析快速找到自己知識的漏洞和能力的欠缺,另一方面收集錯題,建立錯題本能大量節約學生的時間和精力,減少無效學習的時間,對初三總復習階段的學生來說尤其明顯。那么,如何選擇錯題呢?一是整理出張冠李戴、識記不牢的錯題,比如對歷史上幾次統一戰線記憶不清導致的錯題;二是概念不清、囫圇吞棗的錯題,比如對民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待議制度等概念認識不清的錯題;三是因為思考的不夠全面導致的錯題。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復習教學,關鍵是引導學生有效掌握從前所學歷史知識,它要求我們積極探索有效提升獨立學習的能力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有條理的進行復習,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