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萍
(新疆省阿拉爾市十二團中學,新疆 阿拉爾 843301)
傳統的音樂教育,使眾多學生由于無法跨越技能技巧的障礙而產生了對音樂的冷漠和厭倦,而我們現行學校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將來一輩子熱愛音樂,享受音樂的能力,是培養具有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的公民。其實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體驗快樂,享受美好,這才是我們音樂教育者應關注的焦點和努力的方向。那么,在音樂教學中,如何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們可以嘗試一下音樂實踐活動。
讓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索者,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創造者,而在兒童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更為強烈。”這段話語對我啟發頗深,于是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到我們的教學過程中來,在教師的幫助引導下快樂地探索知識、創造知識。例如:在學習《歡樂頌》一課時,課前我讓學生搜集了有關《歡樂頌》曲作者的有關資料及時代背景。學生們收集的內容豐富極了:有的同學從網上下載了曲作者貝多芬那光輝一生的情況介紹;有的在音樂近代史書中找到了貝多芬的作品介紹;有的同學還將電影《貝多芬》的光盤拿來,為大家播放,我熱情洋溢地為同學們播放了電影《貝多芬》,并通過制作的簡單網頁對學生進行了教育,使學生對《歡樂頌》所蘊含的情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為下一步深入學習奠基鋪路。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深入感悟的基礎上我注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在音樂知識的海洋中盡情暢游。
讓學生參與到音樂中去,這又是有別于傳統的音樂教育的一個觀念,它革除了“以教師為中心”的陳舊觀念,打破了“教師系統傳授”的教學格局。在教學中,用鑼、鼓、鈸等打擊樂器,進行節奏訓練與創編。這一方式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創造性思維,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參與的熱情以及合奏的音響,會使我們深深感受到: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真諦的音樂教育在與那種廣泛的適應性,在與敞開自己的美麗胸懷去真誠地擁抱每一個孩子。
最需動腦筋的是教學方法的創新。這是每一位教師最直接的研究課題,是體現教學成效的重要因素。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傳授知識為目的,以教師為中心,讓學生被動地接受而無需動腦,課堂氣氛講究一個“靜”字。而現代教育講究學生的“參與”、“創造”,要讓學生大膽發問,敢于質疑,課堂氣氛講究一個“動”字,當然音樂教學并不完全排斥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這里的關鍵是運用什么樣的方法,將知識技能巧妙地融入到學生感受體驗美妙音樂的樂趣中。音樂教學中提倡“趣味化”教學。即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調動一切有利因素,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中,從而達到培養和發展他們感受和表現音樂的能力。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天生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總是通過各種動作表現出來。要提高音樂課的教學質量,應根據兒童好動、好游戲的心理特點,把少兒的音樂學習與游戲、舞蹈有機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概念、復雜的音樂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訓練,轉化成生動有趣的游戲、舞蹈,使之形象化、具體化,讓少兒通過自身的活動,把聽、視、觸等各種感覺活動和運動、唱歌、表演、游戲、舞蹈等結合起來,從而把他們從座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既動口、動手、動腳,也要動腦,蹦蹦跳跳地進入音樂世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技能,培養思維能力,同時也受到美的熏陶。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抓住孩子這個特點,就能增強教學中的趣味性。比如學生喜歡猜謎,教師可以把一些較難的樂理知識,變成詩歌謎語,讓學生念一念、猜一猜。我在教學生學習附點音符時,就編了一個謎語讓學生來猜:“一個小不點,真是不起眼,音符后邊站,時值加一半。”學生在猜謎語的同時也學會了知識。
由于年齡的原因,學生愛動,所以想讓他們愉快地學習,就千萬不要讓他們做的太死板,可以利用增加“律動性”教學解決這個問題。課堂中時不時穿插一些律動,可以調節氣氛,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還能強化他們的音樂節奏感。比如在三年級的音樂欣賞課上,學生對于西方音樂感到陌生,且學習時感到有些吃力。為了激發他們的興趣,我加入了打擊樂器的伴奏。于是同學們的注意力就集中了,興趣也提高了許多,不僅學會了旋律,還學會了基本節奏,并且可以一邊拍打一邊演唱,更好地理解了音樂。
引導學生體驗音樂的情感,表述感情是人的能動反映,情感為歌的生命之魂,情感能賦予歌曲生命和活力。在教學中我同時注重了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啟發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感悟歌曲、樂曲的所滲透其中情感。例如:在教授《國旗國旗真美麗》一課時,課上,我首先用生動的語言與設問開啟學生的情感閘門,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師:“國旗代表了什么?為什么每個人都要會唱國歌?每當國歌的樂曲響起,你站在迎風飄動的國旗下時,你內心有一種怎樣的感覺?”
總之,隨著時代不斷發展,學生要學的知識會越來越多,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將盡我最大的努力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使學生有興趣走進這美妙的音樂世界,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與學生共同探索、共同創新。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培養成為善于創造、勇于創新的開拓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