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楠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余糧堡高中,內蒙古 通遼 028000)
在教育部頒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規范中,將核心素養定義為學生應當具備和掌握,能夠推動自身健康發展,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品格與能力。其指出,在新時期,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以及社會參與三個層面的內容。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核心素養不只是某一個知識點或者是技能,其包含有多方面的內容,是一種有助于學生長遠發展的素養。
高中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也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該教學目標要求之下,教師的教學方法和理念等如果不能及時的做出創新和調整,那么,將很難滿足相關的教育教學需求。所以說,高中生體育核心素養培育實際上對于教師教學方法的創新有一定的幫助,其能夠使教師認識到自身在教學中的不足,并及時的做出相應的調整。
體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關注學生體育技能的掌握,其還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意識與能力的鍛煉、情感與品格的培養、知識與行為的引導等,而在培養學生這些能力時,教學也開始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教學內容和形式得以不斷的豐富。在課堂上,教師開始注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育,課堂上注重調動學生的自主性,這樣學生更容易感受到體育這門課程趣味性,有助于其學習積極性的調動。
教育教學中,體育是一門生命力旺盛的課程,其貫穿于學生學習發展的始終。自學生進入到學校伊始,其就開始接觸到體育課程,獲取籃球、足球、羽毛球等多樣化的體育技能。但是,傳統的體育教學過于注重學生成績的提升及體育技能的培育,而忽視了學生們其他方面多元化的需要,這實際上是極不利于學生學習發展需要和體育教學長遠發展的。而高中生體育核心素養培育則能夠有效的緩解這些問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面臨著高考,學習壓力極大,文化知識學習幾乎占據了學生的全部時間。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也比較注重學生文化課成績。體育雖然也是學生的必修課,但是其受重視程度遠遠低于語數外等課程,體育課經常為文化課讓道,被這些課程所占用,尤其是在學生進入到高三之后,部分高中甚至直接取消了體育這門課程。在這樣的教育教學環境下,學生的核心素養培育效果可想而知。因此,筆者認為要想培育好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還需要及時的更新教師的思想觀念認識,使其認識到文化課成績固然重要,但是對于學生來說,如果沒有一個好的身體,那么文化知識的學習必然也將會受到影響。所以說,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準確解讀核心素養的內涵,認識到體育課程與其他課程同等重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體育核心素養的培育,還需調整課堂教學內容,從思想情感等方面轉變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認識。首先,教師要結合不同體育項目特點,對學生的體育情感和品格進行培養,如以籃球和足球等學生經常會接觸到的項目為例,其屬于團體運動,在平時的活動中,學生的個人能力雖然也顯得十分的重要,但是其更加注重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在比賽或者是平時的活動中,如果學生彼此間無法較好的配合,那么活動的開展也將會受到影響。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情感品格,如在教學時,發現有的學生責任心強,敢于拼搏時,可以適當對其進行引導,使其逐漸認識到合作團結的重要性。同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還需及時的滲透健康知識,部分體育活動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以籃球為例,在傳球和搶球的過程中,容易出現碰撞,手指挫傷或者是摔傷。因此,在體育課堂上,教師還應重視健康行為的引導,幫助他們掌握多樣化的體育技巧和方法,進而更好的保護自己。
評價是教學反饋的重要手段,但是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比較單一,基本上都是以技能考核為主,這種考核方式顯然是不能滿足高中生體育核心素養需要的。因此,在體育核心素養培育過程中,還需豐富評價內容,如學生體育興趣、運動習慣、體育意識及體育能力等。同時,教學評價體系也應當適當的擴充,要將教師、學生及學生家長等都融入到評價活動中,全方位的對學生體育學習效果進行評價,進而更好的提升教學質量,達到體育核心素養培育目的。
總之,體育是教育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其能夠有效的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有助于學生文化知識的學習。但是,在素質教育深化的背景之下,體育教學的方法和內容等也應當及時的做出相應的調整,其不能只是注重運動技能的傳授,還應當重視核心素養的培養,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幫助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意識,以促進教學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