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虹
(永安職業中專學校,福建 永安 366000)
教育部印發的《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2014年修訂)》指出:“學校要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合理設置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針對學生在學習、生活和求職就業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問題,開展心理輔導或援助,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可見,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中職德育內容重要組成部分,顯示著它愈來愈重要的地位。
“德育課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是學校德育的主渠道?!币虼耍诘掠n教學中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
一
在控制論中有一種獨特的方法,叫做“黑箱辨識”:主體對客體的研究,要通過外部觀測和試驗,認識其功能和特性。它是用于對于那些不能打開黑箱系統,不直接考查其內部構造和機理,而是通過研究和控制黑箱的輸入和輸出變化來推斷系統行為規律的方法。
黑箱辨識法是從系統的整體出發,不注重系統的復雜的細節,不陷入難以勝任的局部性結構分解,強調系統綜合為特征。那么這樣一種科學方法對于德育課教學有何益處?它們可以改變以往只注重個別要素的優化,而不注重優化教學系統的作法。
在以往的德育課教學中,德育課教師往往很注重個別要素的優化,其效果并不盡如人意。例如在德育課課堂常常存在這樣一種現象:老師自認為備課、上課已經做得非常認真、充分,準備的材料也很有針對性,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發覺整個課堂還是死氣沉沉,學生一點反應都沒有,而我們的老師還摸不著頭腦,不明白問題出在哪兒。我想真正的原因在于忽視職校生的心理,缺乏對職校生的了解。所以,解決好每個要素之間的聯系,注重教學系統的整體性,這就是黑箱辨識法運用到德育課教學的實踐意義。
二
本著這個原則,在教學實踐中,應從教學系統整體考慮,而不是只強調哪個要素的優化。在以往的德育課教學中,我們往往注重傳授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思想覺悟,而忽視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而這跟當下所提倡的加強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相違背的,因此,在德育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優化學生心理素質是每一位德育課教師必須考慮到的。
三
“怎么做?”每一位德育課教師都會這樣問自己,我們可以將學生的內部心理結構視為一個黑箱系統,教師無法直接考察其內部結構,只能通過對黑箱對象施以教育和訓練,影響黑箱系統的輸入,觀察相應的輸出變化,從而推斷出學生心理結構水平的發展狀況。
結合以往德育課教學實踐中的一些探索和心得,我認為要將職校生的心理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應做到以下幾點:
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教育氛圍。
職校生生源復雜,普遍帶有明顯的厭學情緒,上課不認真、不專心,愛玩手機,要怎么激發學生的求知愿望,改變這種狀況?我認為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1.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例如這學期在《職業道德與法律》課中,我設計了“職業素養訓練”這一環節,讓班上同學以“我的職業道德觀”為題,發表演講、說說自己的觀點。14計算機的童源鈺同學結合自己以往打工的經歷,提出“無論做哪種職業,都要愛崗敬業”;藍全隆同學則認為“不愛崗,就下崗”等等;通過這一環節,在班上形成一種積極向上、健康和諧的氣氛,從而帶動起大家認真學習的干勁,將厭學的不良情緒一掃而去。2.在提問環節上下功夫。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設計好問題,打開學生的心扉,積極互動,分享快樂。例如上《職業道德與法律》課時,我經常會問學生“能不能與大家分享一下你打工時愉快和不愉快的經歷?”、“能不能跟大家說一說將來走到工作崗位,自己想怎么做?”等問題,這樣的問題往往很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暢所欲言,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實現互動溝通,分享苦樂。
(二)從實際出發,及時調整學生的學習心理情緒。
例如我在上《職業生涯規劃》課時,給14計算機班學生制訂一個目標:請每一個學生在課程結束后,交一份《我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圖作為學期作業,要求圖文并茂,但任務布置下去,馬上就有學生喊“太難、不好做”,這既是對困難的一種畏懼心理,也是對學習的一種懶惰的心理,怎么辦?在詳細分析這個班同學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我認為這個班的學生完全是可以做得到的,但要鼓勵。于是我在平常的教學中,精選類似的案例、材料,啟發學生構思、設計,同時鼓勵他們積極進取、勇于挑戰,調整自己害怕困難的心理,迎難而上,爭取期末每人交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事實證明,這樣的做法效果還是很好的。
(三)多理解、關心、愛護學生。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心理特征,德育課教師應尊重學生個性,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教師不應只以學識來征服學生,而應對學生多一份理解和尊重,和他們思想相通,懂得分享他們的酸甜苦辣,做他們的知心人。正如列夫.托爾斯泰所說:“如果教師把對事業的愛和對學生的愛融為一體,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薄坝H其師而信其道”,尊重學生、愛護學生,自然學生就會親近你,也才會喜歡、愛上你的課。
(四)積極尋求心理咨詢室的配合,提高自身理論素養。
德育課教師畢竟不是專業的心理教師,與心理教師相比,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德育課教師要積極尋求心理咨詢室的配合,定期開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理論方面的講座,請專業心理教師從實踐上指導等等,從理論上提高心理方面的專業素養,從實踐上增加自己心理指導方面的經驗,這樣在德育課教學中對優化學生心理素質、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有幫助作用的。
以上只是我在德育課教學中對如何優化學生心理素質所做的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經驗總結,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希望能與各位同行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