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超
(河北省霸州市勝芳鎮第三小學,河北 霸州 065700)
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新世紀的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由于種種原因的影響,目前我校小學數學成績整體不太理想,就我所教班級而言,相對于我市其它學校還是有相當大的差別,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已擺在我們的面前。下面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方面的一些淺析認識和做法。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服從,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使學生處于活躍,積極的學習狀態,從而較好地接受數學信息,針對小學生具有好奇、對新事物易產生興趣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我常常利用栩栩如生的教學掛圖、多媒體和其他教具等多種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使學生在看、說、演、議的活動中形象地理解較抽象的數學知識,如我在教圓柱的體積時,把圓柱拼成長方體來求(將圓柱底面等分成16份、32份??),讓學生明確: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體圖形就越接近于長方體。①把圓柱拼成長方體后,形狀變了,體積不變。(板書:長方體的體積=圓柱的體積)②拼成的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高就是圓柱的高。③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字母公式是V=Sh 。在觀察中理解,在比較中歸納,通過這些措施可以使學生切實經歷圓柱體積公式,這樣的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且在公式的推導過程中,領悟了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互動”這個詞眼對于我們教師并不陌生,我們都知道互動的形式可有很多:有文字的互動、人與人的互動、材料和幼兒的互動,等等。可是有效的互動并不是這么容易做到的。要搞好課堂互動,首先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要想擁有良好的傾聽習慣,必須了解學生喜歡傾聽怎樣的聲音和語言風格。每個教師的語音素質和語言風格都不盡相同,根據觀察本班級學生的喜好,教師可以調適自己的語音特點,激發學生對傾聽的興趣。因為良好的傾聽習慣和學生的主觀的愿望有關系。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點,我們不難發現,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們對于傾聽內容的喜好也不相同。低年級的孩子們喜歡簡單的,富有韻律的動態的重復語言的文學作品;高年級的孩子們喜歡富有邏輯性的文學作品,它們更多的關注的是事物內在的聯系,而且喜歡學者大人模樣說話。中年級的孩子們他們既需要邏輯性同時也需要故事的情景性作為依托,他們往往不能分清藝術和現實的區別。所以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要選用不同的語調。其次,在選擇教具的時候,我們要根據自己執教的年齡特點來選擇合適的教具,這樣才能激發幼兒的傾聽的興趣,保證有效互動的產生。再次,就是課堂問題的設置,設置問題要做到“巧,精,趣”。數學課的師生互動就是一種思維的交流。所以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還需在教學過程中慢慢發現。可以讓學生分組提問題。相互解決問題。
數學不是一門孤立的學科,它來源于生活,同樣又為我們的生活而服務。在教學中,經常讓學生用數學的思維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可以培養學生們探索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能力。在課前,我們讓學生們收集生活中的數學信息,把學生們觀察到的實際問題在課上進行交流。這樣就能對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進行評價,同時也是對學生已有知識的創造。例:在講到長、正方體的體積時,有這樣的訓練:把一塊石頭放入一個盛有部分水的長方體的容器中,這時水面會上升,利用水面上升的高度和長方體的長、和寬,就能求出石頭的體積。同學們在解決這個問題后,我們又深入到實際生活的問題中進行探索:“你發現在你的生活中有類似這道求物體體積的問題嗎?看誰發現的問題最多?”學生們很快的就說出了在平時生活中有洗蘋果、洗澡等同樣的問題,這是又給定學生一定的已知條件,讓學生們求小孩洗澡時小孩的體積,并求出用水的量,甚至還求出洗一次澡大約需要多少錢的問題。學生們在這節課上的表現,足以說明他們具有了觀察生活、感知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能力。為數學課堂評價做了很好的因素。
教學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師生共同努力解決了學生學懂的問題,才只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三分之一。因為“懂”,只是學生把教材的新知識弄明白了,這并不等于學生真正掌握了新知識,他們往往離運用新知識去解決問題還有一段距離,還沒有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當堂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為了提高訓練的效果,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要明確訓練的目的性。訓練時要防止盲目地多練,多而雜抓不往關鍵的練,結果加重了學生的負擔,效果并不好。所以訓練的內容防止脫離實際,追求偏、難、怪的現象。每節課都應該緊緊圍繞本節的教學目標進行訓練,把學生掌握知識的現狀和教材的重點、難點有機地整合,適當地調整教學預案,訓練的針對性才強。
第二,訓練要注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一般來說,一節新課,課堂最好有十至十五分鐘的訓練,特別要注意訓練題的數目不要過大,應用題的語言敘述和題目結構要清楚簡單,不要在數字語言上干擾學生對本節課主要知識的理解。在可能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口述或口算一些問題,以檢查學生理解的情況,但要注意訓練題的形式,避免學生死套書上的語言來回答問題。教師要結合本節課的知識點,自編一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生活閱歷的習題,以便能看出學生對知識是否理解了,真正讓學生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從而也培養了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果學生掌握得非常順利,耐用效果非常良好,這時,教師可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引出運用本節課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例子,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也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本節課的知識點,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例子或問題,大家合作交流解決,真正使本節課內容升華。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我總認為要做個有心人,讓數學真正成為學生愿學、樂學的學科,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實踐的空間和時間,才能調動大多數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大面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