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紅霞
(衡水市前進小學,河北 衡水 053000)
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小學教學體系中頗為重要的一部分,主要在于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然而在過往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一直是由學校獨挑大梁,家庭教育嚴重缺失,不能發揮出家校合作的重要作用,這直接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效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的工作,需要學校和家庭之間的通力配合才能實現,任何一方都不能缺少,學校要發揮主力軍作用,家庭也要積極配合,從而提高心理教育教育的實效。
當前有很多家長都存在著錯誤的思想認識,認為將孩子送到學校后,教導孩子的任務就完全交給了學校,還是是否成才都是學校的責任,自己卻很少關心孩子,或者只關注學習成績,忽視孩子的情感及品德狀況。同時,一些學校和教師也片面的認為,學校是講授知識的場所,教師只要講解知識就可以了,學生的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應該讓家庭主要承擔起來。針對家長和學校雙方在孩子教育責任上相互推諉的問題,主要是雙方都缺乏充分的思想認識,沒有充分的相互溝通交流,以此要想確保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順利有效開展,家長和學校雙方都必須要重新思考自己的職責問題,深刻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雙方都在這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雙方需要達成共識,合力保障教育效果。學校是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主力軍,承擔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責任,要通過召開家長會、家訪活動,或者借助家校通等方式增進雙方之間的溝通交流,家長則應該積極努力的給予配合,雙方各負其責,承擔相應的教育職責,強化雙方的合作觀念,這樣才能為家校合作的有序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家校合作要想得到長期持續的發展進步,還應該建立雙方聯動機制,開展多樣化的教育活動,增進彼此之間的聯系,使得雙方的關系更加穩固。校方應該積極主動的通過召開家長會等方式,要求家長參與進來,針對孩子們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探討,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也讓家長了解學校在心理教育方面所做的各項工作,比如教育內容、教育方式等,這樣才能督促孩子在家也要保持相應的良好表現,引導其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塑造心理健康。當前有很多小學生是由于學習成績不理想而出現了焦慮、灰心、急躁等心理問題,在學習中不能獲得喜悅感和成就感,導致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打游戲、打架等方面,對此必須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多鼓勵和表揚學生,為其設置適當的學習目標,要讓他們輕松上陣,以輕松快樂的心情投入到學習中,這樣才能不斷取得進步。學校和家長應該這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共同討論,集思廣益,探究實施針對性強、可行性高、實際效果好的措施,從而在雙方通力合作的聯動機制下,保障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
為了充分發揮學校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力作用,學校應該成立專門負責家校合作的協調機構,并且應該建立相應的領導體系,明確負責人,要讓各方工作都能有統一的領導,這樣才能真正的做到家校通力合作,確保教育取得良好的實效。學校和家長雙方都要明確負責人,要在指導方針和管理方針的指導下,雙方相互監督,相互配合,這樣才能真正落實相應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方案,確保雙方合作的有序性和實效性。還有必要建立家長委員會,相關專業學者應該對家校合作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做好及時的反饋,不斷完善家校合作制度。此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就是要促進小學生能夠實現心理健康發展,學生是整個教育的核心,然而當前很多教師和家長都沒有認識到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才有可能實現,學生才能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自我、了解自我,進而更好的發展自我。因此,學校和家長應該注重分析和把握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研究其年齡特征,通過密切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孩子內心中存在的心理問題,并有針對性的進行相應的輔導,這樣他們才會樂于接受教育和引導,真正實現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目標。
家庭教育的開展對于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有著很重要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前部分家長雖然在思想上認為孩子也應該身心協調發展,但在實際行動中卻還是不能擺脫應試觀念的思想束縛,對孩子的考試成績過于關注,每次與孩子交流的時候基本就是圍繞學習這個話題,這會無形中讓孩子產生畏懼、害怕的心理,承擔著巨大的學習壓力,也容易形成內向膽怯的性格。對此,學校應加強對家長的專業指導,要讓他們對心育形成比較科學的認識,要對孩子理性的科學施教,進行針對性強的心理疏導,從而不斷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總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塑造學生內心品質,增強心理素質的重要方式,學校有著教書育人的重要職責,家長也有著相應的教育培養責任,因此必須要注重家校合作的開展,雙方充分交流互動,建立統一的協調機制,不斷穩固雙方合作關系,共同為孩子們創設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