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萌萌
(桓仁縣西江初級中學,遼寧 桓仁 117200)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中如何滲透心理學知識,成為目前道德與法治教師急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在核心素養要求之下提升初中學生道德素養的重要目標。
初中學生年齡普遍處于11到15歲之間,而這一年齡段學生記憶力與學習力是最佳狀態。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學會如何利用這一年齡優勢,進而幫助學生在課堂中強化記憶力特點。隨著現代化教育體制的不斷更新換代,許多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得到創新與改革,所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之中,初中學生教育問題需要收到現代化教育體制與教育思想的影響,逐漸開展科學化教學方向。所以,心理學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而集體無意識理論思想能夠有效促進班級學生開展小班集體教學,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提升學習注意力,從而深刻構建學習氛圍,以推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有效性,淡化教學分層結果,提升集體榮譽感。
心理學之中行為主義理論能夠有效幫助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走上科學化發展道路,通過行為主義理論能夠有效引導學生開展觀察與模仿學習行為,并積極引導學生成為一個樂觀、有抱負、有想法的人才,并努力通過自身學習與訓練成為榜樣。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之中,要求教師對時事政治與社會時間新聞進行引導,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社會發展的事件,不可過分引導學生觀察負面效果,更不用夸大其實誤導學生思維。心理學上要求教師應作為一個能夠包容他人的教師,并且在平時教育過程中接受各種學生挑戰,以強化教師容忍度,從而在包容之下完成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塑造一個良好的教師榜樣,讓學生能夠真正在愛與包容之中感受教師魅力所在,并愿意積極主動與教師形成學習互動,以此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
初中學生由于處于青春期發展階段,其逆反心理是最為強烈的階段,而且學生逆反對象主要有家長與教師,這是由于對于學生管束而言,家長與教師是對學生產生影響最深刻的兩個對象,所以對教師的逆反也是情理之中。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與教師作對的學生,比如,在進行問題回答時,教師會請求某位同學給予回應,但是學生會不理不問,對教師冷漠對待,這便是逆反心理作用之下對教師所產生的負面情緒。根據心理學發展要求看待問題,可能是由于學生內心需求無法得到滿足,進而與教師形成矛盾對立,以求得心理需求的滿足感。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學會與家長溝通,從而找尋學生逆反根源所在,以此制定具有 針對性特點的教學方案。當一個人得到足夠尊重與信任時,他將愿意配合教師的一切行為,而當一個人無法得到滿足感與成就感時,他將不愿意再積極主動發揮自我價值。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學會充分利用心理學知識內容,并為學生構建一個滿足內心需求的真實環境,以化解與教師的矛盾,從而形成雙方合力共同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發展。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存在諸多專業性缺陷,使得在教學之中對學生產生了不良影響,或過多要求學生完成教師制定任務,或過分評價學生缺點與不足,這類行為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心理,并產生了消極態度,從而與教師形成對抗局勢。在這種情況之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不斷更新自身專業素養,從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之中,不斷吸取核心教育理念,通過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以滿足學生對學習與生活上的需求,從而在學習提升之中感受到課堂魅力所在,愿意發揮自身核心素養與學習能力,一同構建一個完善的教學氛圍。
在網絡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學會如何采用網絡信息技術來支持課堂教學,并運用心理學知識挖掘學生內心需求與興趣點,從而在網絡教學之中合理設計符合學生需求的課程 內容,并盡可能找尋學生熟悉的因素加以構造。比如,如今社會上比較熱門的老人摔倒應該不應該去扶這個熱點新聞,教師應首先為學生播放一些扶老人與不扶老人的視頻,從而在觀看之中尋找自我看法,從生活道德角度來看,我們應該去扶,但是從法律糾紛角度看,我們不敢扶,以這兩種角度幫助學生形成互動與討論,從而在分析之中找尋自我觀點,進而提升初中學生觀察能力與分析能力,并在遇到真實事件時,能夠從內心世界出發,做一個有道德有素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