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玲
(湖南科技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118)
在信息時代,許多高校通過對信息技術的認知,將信息技術引進到學生的思想政治教學中,比如新媒體,這些新的教學手段的使用,使老師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同時也讓教師能夠和學生相互間的交流變得變得十分融洽,但有利就有弊,目前,我國在校大學生多為95后和00后,他們是信息時代的原住民,是隨著信息技術一起成長的一代人,因此,在對于新媒體等技術的運用上除了學習還有娛樂,因此,高校在使用這些信息技術進行學生思想政治教學時好要引導學生正確使用這些技術,除此之外,學校使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還在探索階段,也要注意科學的運用。
歐美等發達國家信息時代的開始是從公元后1969年,而我國以及部分發達國家所的信息時代比歐美等發達國家晚了15年,是從公元后1984年開始的。在信息時代,隨著計算機的誕生以及廣泛的使用,信息成了影響人們生活的重要因素,信息量、信息傳播速度、信息處理的速度以及信息應用的水平以幾何得方式不斷增長。新媒體作為信息時代主要的技術之一,在高校教學中被廣泛運用,如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是相對于舊媒體相對而言的,在新媒體時代,主要的媒介形式是數字電視、手機、電腦等,這些媒介借助新媒體技術,包括計算機網絡技術、手機、電腦等相關技術設備向用戶提供各種娛樂資訊與信息宣傳。并且,在信息傳輸與存儲方面,新媒體比舊媒體的傳輸速度和存儲量要快和大。
新媒體能夠承載海量的信息,比較于舊媒體的主要媒介類型電視和廣播來講,新媒體時代的手機電腦等信息的存儲能力明顯的提高,并且信息也更易于保存,因此,在高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中運用新媒體技術有利于教學材料得保存和通知信息的保存。除此之外,新媒體互動性強,有利于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比如說老師與學生之間使用微信隨時交流。新媒體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信息虛擬化,這就給老師的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一些阻礙,在新媒體時代,人們每天被海量的信息所包圍,除此之外,人們還要從這些海量的信息中辨別信息的真假,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學生如果受到虛假信息的干擾,也會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呈現出得首要問題就是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缺乏。信息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礎設施不夠全面,也就是網站建設不完善,部分高校在進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時并沒有設置相應的網站,部分設置了網站的學校在網站內容的更新和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文件的解讀上也跟不上節奏,使得學生的學習材料和學習能力不足。
目前在校的大學生多為95后和00后,這代人的行為方式深受信息時代的影響,新媒體信息的多樣化讓學生們形成了多樣的行為習慣,有些同學受到新媒體上不良信息的影響,形成了不良的三觀,這就讓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大大加大。
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逐漸被運用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但是,有些高校老師的新媒體思政教育水準卻反映出極度欠缺的情況,信息時代已經發展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信息技術運用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時間還很短,因此,高校老師對于新技術使用不熟練,這就需要老師經過實踐去不斷提升自己。
在信息時代下,根據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制度欠缺的問題,進一步加強高校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這就要求老師要加強對信息時代新媒體技術的了解,借助這些技術幫助更好完成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技術作為信息技術的代表,伴隨著新媒體而來的就是信息爆炸,越來越多的信息充斥著網絡,并且這些信息的質量良莠不齊,面對這種現狀,老師在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時需要做到兩點,首先,老師要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因為只有輔導員的綜合素質提高,具備辨別新媒體信息的能力,才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其次,老師要引導學生,老師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里指導學生實現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在引導學生的同時,多向學生傳遞一些積極向上的內容,幫助培養學生辨別信息的能力,讓學生找到辨別良莠信息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媒介素養。
針對高校老師信息技術使用不熟練的問題,學校應該給予重視,通過對老師的培養,提高學校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學校在對于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師從招聘的時候就可以關注老師的綜合能力,如對新媒體和新型教學手段運用的能力,這樣就能大大提高學校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的老師信息技術的運用,其次,由于信息技術發展十分迅速,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對老師的信息技術運用培訓,來提高老師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從而提高老師的教學水平。
信息時代下,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高校在人才培養的時候加強了對新技術運用的重視,在高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中運用新技術對老師的教學工作提供幫助的同時也提出了很多挑戰,希望本文中提出的信息時代下高校思政教學面臨的挑戰以及相應的解決措施能夠對新技術在高校思政教學實踐中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