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琦
(江西省樟樹市第二幼兒園,江西 樟樹 331200)
由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入學考試對于學生的音樂素養沒有作硬性要求,大部分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不具備鋼琴演奏基礎,而鋼琴作為幼兒歌曲彈唱教學的主要樂器,因其動聽的聲音和靈活的技能深受幼兒喜愛,因此,熟練地掌握鋼琴的彈唱技巧給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帶來了很大的考驗。很多初學鋼琴的學生們都使用《拜爾》、《車爾尼》等教材,這些教材集指法練習和音樂理論為一體,是鋼琴入門的基礎性教材,但是這對于零基礎的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在尚不具備讀譜基本能力的時候,對他們而言這些教材是枯燥無味的,很難被學生消化吸收。
學前教育專業培養學生的目標是使學生能夠邊彈邊唱,鼓勵學生能夠大膽的唱出來。而實際教學當中,學生往往由于專注于雙手配合,在唱歌的音準和歌詞的準確性上很難加以配合。
在幼兒彈唱教學的課堂上以往的教學方式采用了集體授課的形式,但是學生們對于教學內容的吸收速度不同,因此導致了教學質量偏差。彈唱教學是一門重實踐教學的科目,學生們需要對授課內容進行反復的練習和配合才能夠將知識吸收消化。由于學前教育的學生課業繁重,往往不能夠保證充分的課后練習,特別是一些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不能夠把知識當堂消化,最終導致了教學效果差異較大。
如何選擇教材是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的難題,首先要夯實學生對音樂理論的基礎,才能在一定的基礎上開展后續彈唱教學。學生要掌握正確的彈奏姿勢、彈奏技巧以及手型,養成良好的彈奏習慣,之后循序漸進,陸續將注意力轉移到樂譜和演唱技巧上來。
比較有名的基礎教材可選用國外教育體系中常用的,如《巴斯蒂安》、《菲伯爾》等,在實踐當中逐漸提升彈唱技巧,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由于學生具備不同的音樂基礎,吸收知識的能力也不盡相同,因此,在幼兒歌曲彈唱教學這樣的實踐類課程當中應當采取分級化的教學方式。將學生們根據不同的學習程度進行分組。
例如,在課堂前半部分用集體教學的方式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然后將學生按熟練程度分為若干小組。小組之間可以互相觀摩、學習,教師可以給各小組設置不同等級的目標,幫助學生由小組內表演慢慢的過渡到班級內表演,教師也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這樣既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感,也有效地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
幼兒歌曲彈唱教學需要學生能夠熟練的應用所學技能到實際的幼兒教學當中。因此在學前教育的課程設置上應當注重情境化教學法的應用。例如,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分組到幼兒園參與到實際的教學情境當中,在一線教師的帶領下,學生們直接面對突發狀況較多的幼兒學生們,使他們能夠直觀體驗到教師彈唱教學在技巧的程度上又提升了新的難度。學前教育的學生能夠切身的體會到彈與唱對幼兒們的影響力,從而提升學生們對于歌曲彈唱教學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考核方式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一些內向害羞的學生,即使在平時練習很努力,在考試的高壓狀態下單獨演奏經常會因發揮失常、忘詞等因素導致考試不通過,而一些喜歡偷懶的學生,在考前突擊一下也能夠通過考試,因此應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來對期末的技能考試進行綜合評價。
例如,在每元結束的時候安排單元演奏會,安排學生在人群較為密集的公眾禮堂等地點彈唱表演,既能夠及時的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又能夠提升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為學生積累了一定的表演經驗。或者,在每個季度結束的時候開展學習交流觀摩會,使學生得到不限于科目教師和同班同學的評價,學生因此能更加客觀的看待自己的學習成果,通過群眾的觀摩也能夠提升學生表演的臨場應變能力,學會了“繪聲繪色”的表演,扎實了彈唱的基本功。
綜上所述,幼兒歌曲彈唱教學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學生不斷地鍛煉基本功,扎實基礎,提升表演經驗,其成果并不能一蹴而就。當前的用人單位很多要求學生能夠流暢、生動的表演歌曲彈唱,甚至要求學生能夠達到幼兒歌曲即興彈唱的水平。讓十七、八歲的學生們在短短的兩三年內達到這種程度就需要學生勤奮的練習,更需要教師們提供更實用的教材內容,更合適的教學方式,以及更客觀的評價考核條件。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當中邊彈琴邊組織教學是常用的教學手段,也是每一個一線教師的基本功,因此學前教育專業要更注重學生“彈、唱”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自信地走入課堂,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