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斌
(遼寧地質工程職業學院,遼寧 丹東 118008)
通過對礦產地質與勘查專業相關專業畢業生和企事業單位進行關于現有工作崗位、所用專業知識體系和所需提升的崗位能力等一系列問題的調查研究,提高礦產地質與勘查專業教學水平,辦學層次和服務能力,提升學生的崗位能力,改善學生就業情況,增加學院的社會知名度。
1.能掌握企事業單位需求地勘類學生最應具備的崗位能力;2.有助于掌握地勘類專業的發展前景;3.有助于掌握企業對地勘類學生提供工作崗位類型;4.有助于掌握企事業單位對專業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的意見建議。
研究過程中,通過查閱文獻、實地訪談、結果總結等研究方法,對畢業生、企事業單位及兄弟院校進行充分調研,分析存在的問題,找出高職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瓶頸,提出解決對策,提高學生的工作崗位能力。
(一)關于“企事業能為礦產地質與勘查專業學生提供哪些類型的工作崗位(多選)”的調查中,能提供“礦產勘查”及“室內資料整理”的31 份,占84%,“礦山地質”及“礦山企業管理”的23 份,占62%,水文工程環境地質調查(勘察)崗位的10 份,占27%,區域地質調查崗位的4 份,占11%,工程測量崗位的4 份,占11%,信息技術等其它崗位有3 份,占8%。
(二)在對“企事業單位認為該專業學生最應具備的專業能力(多選)”調查中,認為學生“具有地形測繪和地形圖、地質圖判讀的基本技能”及“具有野外地質資料的收集和綜合整理的能力”的占100%,認為學生“了解地質羅盤、顯微鏡(偏光、反光)的基本工作原理、結構,能正確使用這些儀器,具有測量產狀和礦物、巖石鑒定的能力”“掌握地質找礦工作方法,具有礦區大比例尺填圖、各種探礦工程原始地質編錄,樣品采集的能力”“具有MapGIS、AutoCAD 等專業軟件繪圖能力”均占80%,認為學生“具有典型礦床的識別能力”“具有對物、化探異常、遙感信息初步判讀、推斷和應用的能力”“具有礦山地質工作的能力”均占60%。
關于該專業的學生最應具備的非專業能力(多選)”的調查中,認為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團隊協作、吃苦耐勞的敬業精神”占100%,認為學生“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具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具有較確切的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的均占80%,認為學生“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操作與應用能力”及“具有較強的法律意識、社會責任和服務意識”均占60%,認為學生“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及“具有高尚的文化素養和人文素質”均占40%。除此之外,還希望學生能具備一定評價和組織管理能力等。
(三)在“企事業單位認為該專業學生需學習的課程”的調查中,認為學生掌握“地質學基礎”“礦物、巖石肉眼鑒定”“構造地質學”“礦床學“”固體礦產勘查“”數字化地質制圖”“水文地質學、工程與環境地質“”地質填圖實習”的均占100%;認為學生掌握“地層古生物”“地球化學找礦”的均占80%;認為學生掌握“遙感地質”“地球物理勘查技術”的均占60%;認為學生掌握“大地構造”、“測量技術”“晶體光學”及“地質認識實習”的均占40%;認為學生掌握“畢業論文撰寫及答辯”占20%。
(一)研究結論
1.能提供的工作崗位。能提供的就業崗位仍然主要是礦產勘查崗位、礦山地質及礦山企業管理;并呈現出向工程勘察、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環境調查與治理、工程測量等方向轉變的趨勢。
2.學生最應具備的能力。專業能力:學生最應具備的能力有礦物、巖石的肉眼鑒定、地質圖件分析、野外調查和地質填圖、樣品采集等;MapGIS、AutoCAD 等專業軟件繪圖能力也是必備的技能。
非專業能力:用人單位更注重學生的品德、團隊協作、吃苦耐勞的敬業精神;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理素質、較強的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計算機操作與應用能力;較強的法律意識、質量意識和服務意識等綜合素質。
3.學生要學習的課程。“礦物肉眼鑒定”“巖石肉眼鑒定”“構造地質學”“礦床學”“固體礦產勘查”“數字化地質制圖”等,傳統的課程仍是學生必須要學習和掌握的主干課程,此外,根據市場的變化有必要開設城市地質、環境地質等課程。
(二)對策建議
1.加強主干課程的建設,強化實習實訓環節,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目前的行業形勢下,應加強主干課程的建設,注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訓練,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打造精品專業。加大實習實訓課程的總學時量,使之占總學時量的50%以上。精心組織安排好地質認識實習、地質填圖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及課內實習,不斷提高學生實踐操作動手能力,以滿足企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2.新增的專業課程。新開設水文工程環境地質、城市地質、旅游地質等方面課程,以培養學生的拓展能力,擴大其就業面。
3.強化非專業能力的培養。思想政治理論課、計算機應用技術、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要開足開夠;另外開設一些職業素質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責任、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等方面的公共選修課程。以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團隊協作、吃苦耐勞的精神;較強的表達能力、計算機操作與應用能力;較強的法律意識、質量意識和服務意識等綜合素質。
4.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理實一體化、小組討論法、積極行動教學法等,注重理論與野外實踐相結合,學生野外動手能力的培養,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