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雄
(景泰縣喜泉鎮尚壩小學,甘肅 景泰 730400)
我國教育事業經過不斷努力改革發展創新,已經初步成效,取得不錯的成果。創新教育就是指以培養創新人才目標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高度重視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即不僅要授之以“魚”而且要授之以“漁”更加要導之以“創”。它是要在全面優良素質的基礎上通過實踐迸出智慧的火花。從這種意義上講,創新教育不是一種具體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種意義深遠的教育思想。
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知識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我們要改變以往的教學理念,讓學習成為學生認識科學本質、訓練思維能力、掌握學習方法的手段,在教學方法上應樹立“授人以漁”的教學思想,在學習過程中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強調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掌握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精神。教學過程中所提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靈活性、多義性,使學生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所面對的是不知道結果的問題情景,讓學生感觸創新,形成創新意識。如在教學《鳥的天堂》這一課時,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外出到山林間旅游時的情景來創設問題,讓學生說說所見到的森林有什么特點,最后強調如果要讓學生自己來寫一篇描寫濃蔭覆蓋的森林,百鳥鳴唱于其間的情景文章的時候,應如何動筆來寫?這樣學生就會紛紛發表自己的想法,各抒己見,奇思妙想也會曾出不窮。
課堂作為教育教學的主要陣地,老師的教學思想必須要做到與時俱進,有創新發展的意識。在當先網絡化時代背景下,語文老師一定要積極學習網絡知識、熟練掌握網絡教學設備的使用方法,為學生構建出科學、先進的新時代教與學的課堂。比如,在講授課文《桂林山水》之前,老師就先可以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紀錄片《廣西故事:桂林山水甲天下》,讓學生跟著紀錄片了解、欣賞桂林的山水,使學生的思緒跳躍起來,飛出課堂,領略桂林千峰環立、一水抱城的自然風光,達到身臨其境的感受和體。等學生入了狀態,欣賞感受了獨特桂林山水,再接著講解課文以及更多的相關的知識,教與學的質量就能得到保證。
在教學過程中,要想實現預期的教育目標,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有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發揮創造性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創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手段,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活動。在練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維持課堂紀律,要求學生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鼓勵學生積極提問,讓學生充分參與到交際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創建學習情境,再組織學生自導自演,使學生主動參加交際活動。同時,在交際活動中,教師要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合理安排教學活動,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教”和“學”的統一,過程中既要傳授學生語文基礎知識,還要注重學生的學校情況,并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感情樞紐,體現出民主的、和諧的、平等的關系。學生在這種師生關系中,能夠充分了解到教師對學生的關懷之情,在課堂中能夠被得到尊重、信任、理解和包容等情感認識,學生在受到教師的激勵和肯定,更能夠培養出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從而被點燃出探知的欲望,激發自主學習熱情,從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提高綜合素質能力。
創新欲望是一種發現和探求新知識的心理需求。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創新能力,不僅以其知識和智慧作基礎,而且要與其積極情緒,特別是創新欲望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必須優化課堂教學氣氛,為學生創設民主、寬松的學習環境,誘發他們的創新欲望,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放下老師的架子,作為學生的“大朋友”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真摯、坦率地與學生平等相處,互相交流思想,事事處處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學生平等對話,給學生創設一種暢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創新的開放性教學情境。給學生創設一種心靈愉悅和諧的氛圍,使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堅持自己的見解,敢于與老師,同學討論,從而建立起自主學習的激勵氛圍。
任何時候,任何方式的教學改革,其目的都是為了更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也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有效和實用。所以,新時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方向,也離開學習的質量,教學的質量,更離不開小學語文教學的全面發展。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改革教學的方式方法,摸索與學生興趣和個性發展相適應的教學手段,不僅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途徑,也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手段,更是實現課堂教學良性發展的關鍵因素。
創新教育已成為了當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學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是實施素質創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所以我們必須從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特點出發,抓住契機,深入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通過自身素質,在教學中扎扎實實落實素質教育,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而努力。當然創新教育的實現需要改革的因素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