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環宇
(河北省霸州市職成教育總校,河北 霸州 065700)
自我國國務院部門出臺并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以來,我國各大中職院校紛紛進行教育改革,并且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職業院校在教育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提升,學會正確的處事方式,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求,逐漸轉變傳統的教育模式,采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以及頂崗實習等多種現代化教育模式,以期能夠培養出更多的專業應用型復合人才。但是在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過程中,中職院校的辦學理念和企業人才培養訴求存在一定的差異,政府的支持力度不足,所以導致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面臨許多問題,無法實現校企雙方合作共贏?;诖耍仨毑粩嗾{整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充分考慮多方面因素,才能更好地培養復合型實踐應用人才。
當前,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社會對于中職應用人才的需求逐漸擴大,我國政府部門正在加大對校企合作辦學教育的重視,并且希望開發出切實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但是就實際情況來看,國家的政策法規不完善,沒有充分緩解校企合作辦學的壓力,無法滿足企業與學校的合理訴求。國家針對校企合作辦學沒有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相關的利益導向機制沒有正確建立起來,結果導致校企雙方的配置資源被嚴重浪費。而且對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給予的財政補貼嚴重不足,所以造成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缺乏穩定性。
在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辦學中,中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意愿非常強烈,希望企業能夠配合自己開展教學活動,甚至不惜犧牲企業的利益,來促進中職院校達到教學目標,這也就造成了企業的利益需求被嚴重忽視,將會導致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積極性降低。同時,當前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主要為了解決中職院校的師資力量不足以及教育實訓基地匱乏的問題,中職院校沒有充分考慮到合作企業的人才需求,所以在制定課程教學方案時,沒有注重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因此,中職院校的課程教學目標與企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存在較大的偏差,無法使校企合作教育培養項目順利開展下去。
近幾年以來,國家正在大力倡導校企合作教育,并且出臺了相應的政策鼓勵,這也使中職院校和企業積極開展合作教育。然而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中,企業更多地注重自身的利益需求,希望培養的學生能夠為自身所用,學生畢業之后能夠進入企業崗位,為企業創造生產效益。企業沒有充分認識到合作辦學教育的功能價值,只是把各大中職院校作為輸送廉價勞動力的場所,如果學生的專業操作技能水平過低,不僅無法給企業創造效益,而且會成為人員負擔,這也就導致企業缺乏積極性。為使培養出來的人才真正符合“訂單”及職業崗位的要求,保證企業用人的質量,企業應全方位、深層次地參與人才培養過程,即不僅參與培養計劃的制定,而且參與人才培養計劃實施的全過程。為此,校企雙方都會充分利用現有的一切有利條件,投入相應的人力、財力、物力,提供相應的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因此,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更能充分整合社會教育資源,提高教育效率,解決了學校在辦學中師資、設備、教科研等多方面的困難和不足,解決了學生的學習和就業問題,實現了企業、學校、學生等的多贏。
當前,我國企業和學校之間的溝通、合作交流比較少,企業沒有了解校企合作辦學中的間接效益,而且認為間接效益需要較長的回報周期,所以不重視校企合作教育模式,這也將對校企合作的關系產生不利影響。因此,為了促進校企雙方的溝通合作,企業和學校都要成立相應的溝通部門,針對校企合作的事宜進行具體的溝通、交流,選擇交流能力較強的管理人員來進行合作。
企業要充分認識到“階段式”、“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模式。中職院校的技能人才最終輸出的對象就是企業組織,所以在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中,企業希望更好地提升專業人才素質,使人才能夠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發展的要求,校企合作也是當前企業發展的內在需求。企業在合作辦學中投入成本,能夠更好地獲得收益,所以在合作教育模式中,企業要明確“階段式”與“訂單式”人才培養需求,這樣才能積極參與到合作教育模式中,并且參與到人才培養定位、課程設計以及制定考核標準中,使學生的專業技能能夠更好地滿足企業崗位需求。
當前,在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政府必須加強援助和扶持,盡快出臺完善的政策法規,對于校企合作辦學給予一定的經費投入、優化管理運行機制,并且鼓勵企業參與合作辦學培養人才,鼓勵企業生產技術人員參與學校教育工作,使其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實訓教育。此外,各個地區政府必須加快完善創新體制,出臺優惠政策,以此來減少校企合作教育成本,推動校企合作模式創新發展。
綜上所述,在市場化運行機制下,職業教育必須加強校企合作辦學,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階段式”、“訂單式”人才為主要目標,政府要起到調節和扶持的作用,才能不斷優化校企合作模式,促進我國職業教育發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