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嬌嬌
(甘肅省隴西縣文化館,甘肅 定西 748100)
近年來,人民群眾對精神文明追求日趨強烈,文化建設需要不斷深化,文化館的普及與籌劃更加迫切。在文化館當中,聲樂的培訓工作可以說是占據了重要的一部分,而在培訓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一是文化館培訓聲樂呈現兩極化的培訓模式;二是文化館接受培訓學員聲樂整體水平較低。這影響了聲樂培訓的整體效果,也降低了聲樂培訓的保質保量的完成,不利于我國培養出優秀的音樂大家以及對聲樂常識的普及。因此,本文針對聲樂培訓當中出現的具體問題,給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議,為我國文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與幫助。
以群眾為目標進行聲樂培訓,其方法與在校的專業培訓有所不同,一方面,針對群眾的聲樂培訓可以通過網絡授課的形式進行,對參與學習的場地沒有嚴格的限制,對學院自身素質也沒有特別的要求;另一方面,針對群眾的聲樂培訓是開放性的,各個年齡層的群眾都能夠參與進來,而且授課的形式是根據群眾需要決定的。
以群眾為目標進行聲樂培訓應遵從兩個基本原則,首先,應以群眾學習聲樂的基本訴求為聲樂教學的基本目的摒棄學校專業教學的“先理論、后實踐”的模式;其次,對群眾進行聲樂培訓應將“業余”和“專業結合,以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啟發式教學方式進行聲樂培訓,并尋找學員中那些對聲樂有專業追求的人重點培養,使其在聲樂培訓中起到骨干作用,使聲樂教學能夠在群眾范圍內得以普及深化。
聲樂培訓作為一種音樂藝術的宣傳方式,是群眾文化建設中的重要環節,探討聲樂培訓對群眾文化的推動作用,有利于促進聲樂培訓機構尋找自身在群眾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也有利于群眾文化建設機構重視到聲樂培訓的益處,能夠使聲樂培訓教育的發展和群眾文化建設達到雙贏的效果。
僅就城市的群眾業余文化建設來看,雖然已經達到了文化建設設施上的全面開放,但仔細觀察這些設施的使用情況和業余文化生活的參與情況不難發現,大多數參與公眾業余文化生活的都是離退休的老年人;中年人和青年人雖然進行有組織的業余文化生活,但參與量不足群體總量的10%;最需要進行文化素質教育的青少年卻因為教育方面的原因很少參與到群眾業余文化生活中來。在寒暑假期間,青少年雖然有大量的時間可以參與業余文化生活,卻因為場地的不足不能有效進行。這種情況使得群眾文化發展的范圍受到阻礙,不同種類的文化活動發展空間受到群眾生活范圍、群眾年齡層次的限制。而聲樂培訓以其獨特的培訓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網絡授課使群眾可以在家學習聲樂,而完全開放的招生范圍也使得各年齡層的群眾都能夠在學習中找到自身的位置。
雖然進行群眾文化建設是目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部分,但群眾文化建設的質量還處于“娛樂、休閑”的水平。小城鎮的業余文化建設多與“廣場舞”相關,而大中型城市的群眾文化發展在質量上也遇到了瓶頸——余”范圍的人始終是“業余水平”,更多人對比較高雅的文化活動如繪畫、樂器等的興趣還比較低,認為這些活動浪費時間、效果不強的大有人在,這主要是因為此類文化活動的集體性活動性較低,人們在進行文化活動時的交流感不強,活動行為缺乏指導性。而聲樂培訓恰好能夠規避這些問題。在聲樂培訓的過程中,通過KTV這種娛樂活動就能使學員感受到自己在聲樂藝術上的發展;在進行一階段的培訓之后,組織學員進行各種形式的歌唱比賽和合唱排練等集體活動也十分容易,學員們的響應性也比較強,可見,聲樂培訓對提高—處于“業群眾文化發展的質量是有幫助的。
作為聲樂演唱者,并不是僅僅會唱出漂亮的聲音,更多的是把作品的情感內涵表現得更為豐富。在聲樂表演中,我們不但會遇到大量中國作品,還會遇到大量外國作品。中國作品包括古詞、古曲,新中國成立前后的藝術歌曲、革命歌曲、民族歌劇等,外國作品則包括俄羅斯的藝術歌曲,莫扎特、普契尼、羅西尼等著名作曲家的歌劇詠嘆調等。演唱者必須要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了解當時的文化背景,這樣才能深入體驗作品。因此,演唱者要有一定的文學藝術修養,才能深刻理解作品內容,把握不同時期作品及演唱特點,從而達到聲音與情感的統一。群眾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會逐漸對聲樂作品的文化背景進行了解,這實際上也是提高群眾文學修養、提高群眾審美能力的過程。在其他群眾文化建設項目中,很少有能夠從多角度對群眾的整體素質進行提升的,因此可以說,聲樂培訓能夠拓展群眾文化發展的意義。
要使聲樂培訓在群眾文化發展中真正發揮作用,首先應該使群眾接受聲樂培訓,因此了解群眾對聲樂培訓形式的要求是必要的。聲樂培訓機構可以對群眾進行培訓需求調查,確定適合群眾的授課時間、授課地點、授課方式和內容等,以使聲樂培訓能夠有效開展。
在針對群眾的聲樂培訓中,教師和學習者的關系應該是更平等、更親密的。群眾學習聲樂的目的無非在于娛樂和興趣培養,因此聲樂教師應摒棄在學校教學中的嚴格、專業的態度,多給學習者鼓勵,盡量將專業術語改換成群眾易懂的語言進行解說,通過直接的交流使學習者愛上聲樂。
聲樂學習不僅包括對發聲方式的學習,還包括對演唱表演的服裝、化妝、道具的了解。因此,聲樂培訓機構應該為學習者提供更豐富的聲樂學習資料,如相應的服裝道具、和著名的歌劇作品相關的書籍等,以此為學習者營造一個更加舒適、條件更充足的學習氛圍。
綜上所述,適用于群眾文化建設的聲樂培訓較之專業的聲樂培訓在培訓形式和原則方面都有其獨特性。聲樂培訓使群眾文化發展的范圍擴大、群眾文化發展的質量也逐漸脫離市井的通俗性,向更專業的方向推進,而進行聲樂培訓,使群眾文化發展對群眾審美能力培養的意義凸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