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強
(綿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二十一世紀是跨文化交流的時代,對外語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培養(yǎng)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國際型、應用型和復合型外語人才,是高校教師肩負的重要任務。日語作為外語專業(yè)學生備選的二外課程之一,受到廣大師生的喜愛,學習的人數(shù)不斷增多,學習的氛圍也越來越濃,學習方式也越發(fā)多樣,而學習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此時,日語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就越發(fā)地凸顯出來了。比如教學時間不足,教學內容固化,教學模式單一等方面的問題。因此,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就如何提高二外日語教學水平提出一些建議:
二外日語在高校課程設置里從前是專業(yè)必修課,后改名專業(yè)限選課,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近年來,二外日語課程教學時數(shù)不斷減少。以筆者所任教的綿陽師范學院為例,二外開設的時間從4個學期改為3個學期最后改為2個學期。目前是大三年級的兩個學期開課每周4個課時,教材為《新版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由于學生基本都是零基礎,自學能力相對較弱,教學時數(shù)又非常有限,兩個學期下來只能完成初級上冊的內容。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既要兼顧聽、說、讀、寫、譯等技能的教學,還要對學生進行文化上的熏陶,時間緊,難度大。因此,教學內容多,教學時間不足已成為影響教學的一個重大問題。因此,建議在課程設置時,對二外日語分配足夠的教學時間,以保證教學的全面化和深入化。對于需要參加日語能力考試和考研的同學,以及對日語學習有更高要求的同學,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但課堂學習時間遠遠不能達到他們完成自己目標的要求。加上二外本身起步晚、學習時間短,大部分學生在大三結束還沒有完全掌握學習方法,沒有教師的指導,后續(xù)的學習存在較大的難度。因此有必要在大四開設日語進階選修課程,以滿足不同層學生的學習需求。
作為第二外語使用的日語教材,目前國家教育部并沒有統(tǒng)編教材。大部分教材把重心放在教授語言知識上,教學內容以詞匯和語法為主。部分教材內容過舊、過專,這要求教師在選擇教材內容作為授課內容時要做到有主次之分,進行定性、定量分析,該精講的精講,該泛講的泛講。教學內容以教材為基礎,但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內容,可以酌情增減。選擇講解的材料內容要深加工,提煉出精華,所選擇的材料內容既要準確又要有利于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目前社會對于外語人才的需求已經不是單純進行語言的對譯和表達,而是具有實際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二外日語的教學過程中,除了讓學生掌握語言知識點之外,還需結合教材內容,適時適當?shù)卦黾尤毡疚幕?、禮儀等內容,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日本與其他國家的文化差異,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同時,適當增加視聽說內容的教學,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在教學理念方面應突破原來以日語語言知識的輸入訓練為主的設計思想,向突出語言表達,重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特別是突出聽說能力培養(yǎng)的方向轉變。在初級階段,必須注重語言基礎和聽說能力兩者的有機結合,因此教學內容的科學化調整是每一位教師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教師需要積極探索和創(chuàng)新二外日語教學模式,總結出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根據社會需求和二外日語課程目標的要求,突破以往“滿堂灌”、“填鴨式”、學生被動接受、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因此,教師需要理論結合實際,以學生為主體,采用任務驅動法、項目教學法等教學方法安排教學活動。加強語言輸出訓練,實現(xiàn)語言知識向語言能力的轉化。建議對教學中的學習任務設定具體模塊,將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將學生分成小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項目任務,從而實現(xiàn)教學做一體化。在課堂上經常采取動態(tài)性練習,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盡量創(chuàng)造日語語言環(huán)境和開展各種訓練活動,注重聽力和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可采用小組討論和互動練習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大量的聽說訓練使學生掌握應對各種場面的表達方式。為了達到提高學生日語語言交流能力,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場景,配合相關視頻,讓學生進行跟讀、學唱、分角色表演、課堂討論等方式開展互動教學,訓練日語思維,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xiàn)“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另外,努力拓展課外教學空間,分配適當?shù)恼n外任務,開展課外實踐活動來配合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在信息化時代,網絡多媒體的運用在教學中非常重要。多媒體課件富含直觀的圖文資料以及生動活潑的音視頻資料,使教學更加生動靈活,更受學生的喜愛,因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引起學生的興趣,才能促進學生產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需大量搜集教學配套的教學資源,靈活運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與方法,制作出集圖、文、聲、像為一體的優(yōu)秀的教學課件,使課堂教學內容條理直觀、清晰、形象地呈現(xiàn)給學生,使其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快速掌握學習內容,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能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感受到地道的日語語音、語調,從而有利于提高聽說水平。在多媒體教學中應注意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的良好互動,將傳統(tǒng)教學與多媒體教學有效結合起來,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從而提高二外日語的教學效果。這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較高的外語能力還要能夠熟練地操作電腦,同時還需要有廣泛的知識面。
綜上所述,二外日語課程存在的種種不足,需積極進行優(yōu)化與改革,改變長久以來固化、單一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水平,從而提高學生的日語綜合能力,培養(yǎng)出語言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復合型人才,為國家社會發(fā)展做出相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