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惟建
(邵陽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邵陽 422004)
曾經一直以來,由于受傳統教育思維方式的影響,使我們在高校教育中,不知不覺地收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課堂上以講授知識為主,考查學生也只是考查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點為依據,未能走出應試教育的陰影。譬如,在講授微積分時,往往把主要精力傾注在讓學生掌握微積分的方法上,而忽視跟學生講微積分的形成過程。如能講微積分的形成過程,就是一種數學文化滲透。
近年來,在中學數學教育中,已經越來越多的提及數學文化,甚至把數學文化列入數學課程標準,然而學生進入高職以后,由于受到“重專業,輕基礎”的影響,文化基礎課已經邊緣化,甚至還有被“砍殺”掉的現象,保留開設數學課的幸存在有限的幾個工科專業中,而且課時也是很少。在有限的課時中,教師也很難對學生進行數學文化的滲透。
高校教育已經不再是升學教育,而是培養高素質、高品位綜合型技能人才的教育。作為對中學數學課程的延續,在高職數學課教學中,如何進行數學文化的滲透呢?下面談談個人看法。
數學本身就是一種文化[1]。廣義的數學文化是“以數學科學體系為核心,以數學的思想、精神、知識、方法、技術、理論等所輻射的相關文化領域為有機組成部分的一個具有強大精神與物質功能的動態系統”[2]
可以說,數學及與數學產生相互作用的各種文化對象包括哲學、歷史、政治、教育、藝術、經濟、思維科學及各門自然科學,構成一個動態系統,這個動態系統即數學文化。
數學真理對任何人都一樣,不因地位、不因貧富、不因老幼也不因性別的不同而不同。
不可偏袒,有利于客觀公正。數學的演算和證明不能投機取巧,數學的結論對錯分明,不容撒謊狡辯。
數學教育是培養學生誠信觀的重要渠道之一,在數學課上形成的誠信觀是持久的,根深蒂固的[3],前蘇聯的數學家辛欽說,數學教學一定會慢慢地培養青年人樹立起一系列具有正值和誠實等特性的道德色彩[4]。
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應該是人人皆知,當年沈元給陳景潤所在的那個班上課時講了哥德巴赫猜想:
1.每個大于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奇數之和;
2.每個大于7的奇數都可以表示為三個奇素數之和。
沈元在介紹了哥德巴赫猜想之后,還給學生講了一段在科學界家喻戶曉的話:“自然科學的皇后是數學。數學的皇冠是數論。哥德巴赫猜想是皇冠上的明珠。”[5]可以想見,這段話對陳景潤具有多么大的激勵效果,陳景潤日后報考了數學系,并把畢生精力和心血獻給他熱愛的數學事業。
數學中不缺少美。自然界很多美妙的事情都可以用數學的觀點去解釋。如對稱美、圖形圖像美、曲線美、邏輯推理美、馬鞍線、植物的花瓣數、、、、、、類似的列子不勝枚舉。在數學課堂中融入數學欣賞,可以培養學生科學的審美觀。
數學中有豐富的人文精神、人文思想、道德倫理和審美意識。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把藴含數學文化的內容選進教材,在講授數學內容時切入相關數學文化內容,可以是數、學史、可以是數學家的故事、可以是哲學、可以是數學思維等等,也可以是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數學與文學、數學與理化、數學與美學。
好的內容還需好的教師,數學文化內涵非常豐富,內容相當廣泛,具有創新性,要把好的內容滲入數學課堂,離不開好的數學老師,這就要求必須有一支具有較好數學文化內涵的教師,可以通過傳、幫、帶、;可以通過培訓;可以開展數學文化課題研究和實踐打造一支優秀的教學團隊。
數學文化的發展與研究,為高職數學教育開辟了一片廣闊的新天地,廣大高職數學教師的春天即將來臨,讓我們擔任起傳播數學文化的始作俑者,將數學文化傳承并發揚光大,讓高職數學課不再是讓學生頭痛讓教師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