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健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北京 102602)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國基礎設施建設日漸走上了高速度、高質量發展道路。據民航空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共有頒證運輸機場235個,民用航空運輸事業的發展進入快車道。民用機場在選址規劃時需綜合考慮的因素很多,并非任何地方都符合機場建設要求。
在機場選址前需要調研選址的需求性因素,即對機場性質和功能的確定。目前我國機場通常劃分為軍用、民用和軍民合用三種性質。其中,民用航空機場又包括通用航空機場和民用運輸機場。從等級上來看,機場通常可以劃分為4F、4E、4D、4C四個級別。因此,在機場選址之前,有必要對建設什么樣的機場,滿足什么樣的需求進行確定,這樣才有利于下一步進行可研性研究論證。此外,2017年印發的《全國民用運輸機場布局規劃》要求統籌考慮運輸機場、通用機場的規劃建設,推進軍民航融合發展,注重系統資源整合和優化配置。
在確定機場性質、功能定位之后,還需要從適用性的角度對選址進行再三考慮。首先需要考量的是選址位置的空域條件,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空域條件相差很大,甚至同一個城市的不同地區空域條件也不盡相同,在選址工作開展前,要將空域條件納入首要考慮因素。其次,需要對機場建設的規模和備選方案進行對比,規模的大小關系到紅線內機場使用面積大小。一般情況下,要從長遠角度考慮機場運行規模,并據此在備選方案中確定最終選址。
1.凈空要素
機場能否安全有效地運行,與凈空條件緊密相關。為保證航空器起飛著陸的安全,升降帶、端凈空區和側凈空區都有著嚴格的規范性要求。新建機場在選址時要事先對備選方案中的凈空條件進行驗算和評估,凈空條件復雜,可能會對航空器安全和飛行程序造成諸多不利影響的選址一般情況下無法作為最優方案被選用。
2.氣象要素
機場運輸對氣象條件要求比較苛刻,在復雜的氣象條件下,航空器的起飛、降落和復飛都面臨著很大的挑戰。以成田機場為例,由于側風風力強,許多飛機在著落前都被迫在備用機場降落,因而飽受詬病。新建機場在選址前,必須對備選場址及其附近區域近年來的氣象資料進行充分研究,避免建成后因此而帶來的不利影響。
3.空域要素
國際民航組織將空域劃分為七類,主要目的是滿足公共運輸航空、通用航空和軍用航空不同空域資源使用需求。我國空域資源由軍方進行管理,由各地民航空管局負責提供管制服務。總體來說,空域資源使用存在著使用總量低、分布失衡現象,民用航空運輸空域資源十分有限,且航線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城市。在選址時,要充分考慮機場空域資源是否能從軍方協調獲準,是否能有效接入周邊機場的航線網絡以及能否滿足空中管制要求。
4.其他自然環境要素
地質條件、防洪條件、海拔條件以及鳥類活動都是機場選址時需要考慮的自然環境要素。以地質條件為例,新建機場前應當對選址方案的地質構造、地形地貌等進行深入實地勘察,以避免出現塌方、滑坡現象。同時,機場選址時應當考慮是否處于地震的活躍帶,濱海機場還應對臺風、海嘯等自然災害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謹慎評估。
1.臨空經濟區要素
機場的建設需要考慮其效用發揮的延展性,機場會對周邊地區產生直接或者間接的經濟影響,臨空經濟區就是依托于機場,以發展臨空產業為核心的產業區域,涵蓋物流配送、商務餐飲等相關產業。意味著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一個地區的聚集,是臨空經濟區所獨有的特殊資源。因此,在選址規劃時應當對其所產生的帶動效應進行預估,將臨空經濟區一并納入建設規劃的范圍。
2.環保影響要素
機場在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主要在噪聲污染、生態系統破壞方面。飛機噪聲污染是機場對環境造成的主要影響之一,在新建機場時要注意盡量避免居住人口密集區域,這也是大多數機場位于郊區的原因。噪聲污染對機場范圍內的影響更為顯著,尤其是航站樓以及紅線區域內的建筑物和人員。機場在建成后,原有的耕地、林地、草地等將會不復存在,在生態環境脆弱的地區,這些不可逆的損害將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在選址時應當盡量避開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生態敏感區域和生態環境脆弱地區1。
3.投入資金要素
機場建設的資金主要有國家財政資金和社會資金兩個來源。可以確定的是,不論采用何種方式,機場的選址建設以及后期的運營維護都應當經濟合理,既保證質量又充分發揮資本作用。投入資金要素的考慮范疇應當包括機場配套工程設施和主體設施兩個部分。要根據機場規模和功能定位科學合理地考慮工程建設資金的投入結構,在項目預算時兼顧各項目資本需求,盡量保證高效利用投資。
機場選址規劃時還需要考慮機場產權、使用權的問題以及地方政府和軍方的意見。隨著人民交通出行需求的日益增長,機場的建設速度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因此產生了一些軍用機場轉為民用機場以及軍民合用機場。這兩種類型的機場在劃分產權和使用權時往往并不清晰,難免會造成管理界限不明,影響正常運轉的情況。與此同時,機場在選址時必須注重與地方政府和軍方的溝通協調。機場建設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在規劃設計時應當與地方政府加強協調,確保與臨空經濟、區域經濟、交通規劃等相互銜接,使機場場地條件、資源條件滿足近期和中遠期的發展需求2。此外,機場選址應當獲得空軍的相關意見和批準,尤其是軍民合用的機場在選址中需要充分征求空軍的意見。而且,在有些情況下,出于國防安全原因,軍方的意見會對機場選址起到主導性影響。
總之,民用機場在選址規劃時需要明確機場的功能定位,綜合考慮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在方案最終落地前需要進行大量前期調研和論證工作,還要協調各方做好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