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柳
(遼陽市委黨校,遼寧 遼陽 110000)
調研了解到,我國智慧社區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分布不均,并且在不同的地區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在我國的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發展相對較快,在其他地區的發展狀況不容樂觀。本課題通過調研遼陽市實際的智慧社區情況,遼陽市的智慧社區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后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隨著我國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的成熟和應用的普及,老百姓已經對社區生活有了比較高的要求,這些都推動了慧社區建設的快速發展。“智慧社區”既基于生活應用場景,又結合了政府公共服務、公共管理、社區基礎設施、物聯網、互聯網技術,是一種生活新模式。遼陽是東北地區最早的城市,是一座有著24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也是遼中南地區的中心城市之一。位于遼寧省中部的地理優勢,作為沈陽經濟區副中心城市,應結合自身特點設計出獨具特色的智慧社區發展模式。
隨著城市的發展,不夠完善的監管體制同居民對于各類生活服務迅速增長的需求不匹配,政府服務型職能的轉變,缺乏同群眾交流溝通的渠道。以政府管理為切入口,就是打通過去的各個部門的條線管理,進行橫向連接,方便老百姓。著力于社區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的建造,構建社區應用專題數據庫,實現以地理空間信息為載體的深度信息資源融合。從社區入手,以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為實現手段,搭建統一的平臺智慧社區服務系統,整合社區資源,為個人提供生活區域周邊的生活服務、餐飲、購物以及休閑娛樂等領域的商戶信息、為個人提供生活區域周邊的生活服務、餐飲、購物以及休閑娛樂等領域的商戶信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打造的全方位智能物業服務平臺,以業主為中心,全面滿足社區居民的生活服務所需。
在當前互聯網+傳統行業的大背景下,智慧社區服務模塊需要發展必須依托于互聯網,利用互聯網的快速、便捷等特點,完善智慧社區服務平臺的功能,將智慧社區服務模塊的服務人群、服務對象,更好地覆蓋到社區中眾多的居民。社區居民所需要的生活服務大多數都能在智慧社區平臺上進行需求的發布,發布后由社區有專項技能的居民或者是有閑暇時間的居民進行服務的對接。將社區居民的生活服務需求在社區內對接完成,無需居民到社區外尋求服務,從而形成智慧社區的生活服務閉環。
互聯網時代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打通線上線下,智慧社區具有獨特的地理聚合優勢,而新媒體和信息手段又能作為線下聚合的重要輔助手段。通過O2O模式,可以實現有形與無形相結合、虛擬與現實相融合的智慧社區服務。不同的服務模塊都可以在線上進行信息傳播,在線下轉化為真實服務,并在多角度考慮差異化的問題。
在智慧社區平臺上,社區居民一旦發出服務需求,平臺需要精確地定位社區居民的服務要求,匹配適合的服務提供商或者個體。在服務的提供方面,要對服務提供者進行培訓,強化服務提供者的專業能力。對在平臺登記的服務提供人員,要記錄詳細的個人信息,并且針對服務質量設置一個評價制度,促進服務提供者對于服務質量的不斷改進,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智慧社區目標和內容是智慧物業管理——電子商務服務——智慧養老服務——智慧家居,通過技術手段和高度技術人才的設計,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服務。因而智慧社區不應該僅僅在居民社區,還更應該打開范圍,圍繞公共服務、公共安全尤其是產業經濟等方面進行開展,貫穿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居民感受到“足不出戶”的方便,把居民和社區之間的紐帶緊緊地連在一起。把智慧社區落在實處,融入社會體系并穩固下來,開創社區生活的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