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健 彭娜梅
摘 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分析智能科技視域下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從智能科技背景下財務會計的不足出發,研究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必要性。針對智能科技背景下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存在的風險,提出智能科技視域下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策略,以期為相關從業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智能科技;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轉型策略
中圖分類號:F234?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34-0128-02
智能科技的發展既是建立在不斷更新的人工智能技術基礎之上,又是現代社會客觀發展所需。隨著智能科技應用范圍的擴大,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應用智能科技或者參與由智能科技所帶來的改變之中。以企業會計工作為例,隨著日常會計工作中越來越多地應用智能科技技術,企業對一般會計工作的要求也變得更高,企業會計轉型迫在眉睫。從目前企業會計工作的要求來看,未來會計行業將由傳統財務會計向著管理會計的趨勢發展。因此,如何平穩過度企業會計工作的轉型時期并且實施正確的干預,促進企業會計工作的轉型,完善并優化企業財務的轉型是每一名相關從業人員所急需面對的問題。
一、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原因分析
1.企業會計工作由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是國家綜合國力上升的必然結果。新時期、新形勢下,我國經濟增長一方面受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敵對勢力的打壓,國內企業的對外貿易受到影響;另一方面進入瓶頸期后,我國企業要想獲得新的發展,就必須全方位地進行企業管理改進。
2.受到智能科技的發展影響,國內企業在日常財務工作中,面對重復性的單純計算工作,以各種財務機器人取代人力是企業發展的必經道路。而在此期間,勢必會引起會計人員不斷上升的失業率問題。與此同時,我國企業對管理會計人才需要卻急劇上升。相關調查顯示,這一缺口至少在300萬人。因此,不論是為了穩定社會的失業率,還是為了促進我國企業的發展,都必須促進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工作,加強對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
二、智能科技視域下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
1.預算編制。在智能科技視域下,企業會計工作的轉型對于所有企業以及企業的所屬員工都有積極意義。以預算編制為例,通過智能科技的應用,帶動企業財務會計快速向管理會計轉型,使得企業的財務分析化被動為主動,以企業的歷史財務數據為根本,通過智能科技財務工具,實時分析財務數據,篩選有效信息,整合企業資源,制定企業經營目標。通過管理會計,實現對企業經營目標的成本、產量和銷量的預算,為最終企業發展決策的制定,提供專業支持,使得預算結果更加準確和科學,以應對不斷變化的現代市場。
2.會計核算。在我國企業中,會計核算的變化是最為明顯的。“營改增”的出現,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同時也迫使我國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難度增加。特別是在“營改增”的推行過程中,對一些處于試點地區與非試點地區的城市和行業而言,具體到某一家企業時,由不同稅種的變更和銜接所帶來的核算難度,是對企業會計人員核算能力的一次重大挑戰,同時也是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一次機遇。通過智能科技,提升企業會計人員對數據處理的速度,排除大量無效信息,提高數據精確性,減小數據冗余性,有序準確實施會計核算各項工作。
3.以過去的財務數據預測未來發展。智能科技視域下,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還反映在財務數據報告上。在財務報告的內容上,從過去的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現金流量的體現,到對企業未來經營的預測,這種轉變對企業經營而言意義十分重大。傳統事后財務報告具有諸多弊端,它的低效影響了企業的決策精確度。將財務信息技術和智能科技技術結合產生的實時財務報告對企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網絡環境,可根據用戶自身需求選擇必要信息,過濾不必要的大量無效數據,實時生成相關會計報告。從反映過去的“傳統”中向預測未來發展逐步提升變革,在企業中發揮更具戰略性和“前瞻性”的作用。
三、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存在的風險
1.智能科技技術帶來的風險。任何一項新的技術除了帶來進步之外,必然伴隨著一定的風險。企業會計工作中,引入智能科技技術,并將傳統的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過程中,這種風險也是存在的。主要體現在:首先,盡管智能財務工具具備極高的技術優勢,但是很多財務人員本身并不具備相關知識。而現階段,財務人員的培養模式也缺乏一定量的智能財務工具的應用培訓,使得這部分人員沒有辦法利用智能財務工具進行業務的提升,無法將原始數據轉換成高質量的決策,使企業財務資源難以與市場環境相匹配,影響企業會計轉型。其次,智能科技的應用必然以電子信息替代大量的紙質數據。與此同時,數據儲存、網絡安全、電子病毒、違規操作等問題,也將干擾智能科技在企業會計工作的應用,并且造成企業損失,導致財務會計難以向管理會計轉型良性發展循環。
2.人才培養目標和轉型方向的風險。在高職會計教育中,長期以來,以財務會計人才培養為主,導致人們忽略會計發展的新趨勢,無法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不能積極應對智能科技新時代的到來。在人才培養目標和轉型方向上,存在著自覺性和主動性不強的風險。主要體現在:第一,缺乏明確的管理會計專業化路徑。部分會計從業人員無法分清財務會計同管理會計的具體區別。如果在管理會計的專業化路徑中,依然按照財務會計的職能范圍和工作內容,對待管理會計,勢必無法有效發揮管理會計的決策職能,難以體現管理會計在企業決策中的價值。第二,無法將管理會計和智能科技相融合。現階段,盡管市面上存在著較高水平的管理會計人才的后續教育,但是在企業內部,大量企業依然缺乏一支高素質的智能科技管理會計團隊。同時,在教育機構中,會計專業教師間,也缺乏一支高端的智能科技管理會計的研究團隊。這意味著,無論是實踐中還是理論上,對智能科技管理會計的人才培養都不夠。
四、智能科技視域下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策略
1.提高財務人員的職業素質。影響智能科技視域下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財務人員的個人職業素質。對企業而言,需要財務人員擁有對企業關鍵資源進行整合的能力。而培養管理型財務人才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積累知識的持續過程。現實中,我國管理會計的人才培養系統呈現兩極化的局面:一方面,較高的市場化程度使得管理會計人才的后續教育得以實現,保障了管理會計人才的終身學習的可能;另一方面,在高等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學中缺乏系統性的管理會計教學,教學內容同實際應用脫軌。鑒于此,在提高財務人員的職業素質方面,要加強對高等院校會計專業人才的實務應用教育,基于“大智移云”的基礎上,改進教學的同時,加強同企業的戰略合作,確保培養出專業的管理型會計人才。同時,加強管理會計人才的后續教育中對現有財務智能技術的分析,以更加科學有效的方式找到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問題,幫助企業管理會計人員提高智能科技搜集與分析能力。
2.決策視角要面向未來。傳統的企業會計工作中,會計人員只需要提供相關的財務報告以及進行大量重復性的計算工作,并不需要參與到企業資源分析和企業管理經營決策的制定當中。而在企業會計轉型的過程中,這一現象被打破,會計人員的職務范圍進一步擴大,工作內容發生較大變化。最主要的是,企業會計人員的視角要轉變,要從面向企業的過去轉變到面向企業的未來。具體來說,企業會計人員要主動發現企業潛伏風險,提高自身覺察企業潛在問題的能力,并依靠智能科技會計工具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提供企業財務分析給利益相關者,為企業的管理決策提供來自會計方面的支持。同時,企業會計人員的工作重點,也要由傳統的財務管理轉型,為企業進行高效管理規劃、管理控制提供信息。
3.加強信息化建設。智能科技視域下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實際上也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一種具體的表現。不同于對龐大的數據信息的掌握,企業管理會計實質是在智能科技的幫助下,進行海量數據的分析,對其中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換言之,是通過智能科技技術的幫助,提升企業會計人員對數據的加工能力,為企業實現盈利實現財務數據的增值。鑒于此,企業在實現會計工作由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過程中,要求財務會計人員轉變思想,不再緊盯數據本身,而是把握數據的特性與趨勢,利用智能科技推動數據的適應性發展。構建全新的企業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突破傳統思維,創新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在此基礎上,重視數據信息的安全保障問題與存儲空間問題,以便進一步地實現管理會計在企業經營管理決策中的重要作用。
五、結語
綜上所述,智能科技在21世紀中不斷突破,取得新的成果的同時,這些成果也被逐漸引入到各行各業之中。截至目前,國內眾多企業中已經依稀可見大量智能科技的身影。一方面,智能科技對企業管理、生產效率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另一方面,智能科技又沖擊了現有企業用人方式。對企業會計工作而言,智能科技讓其不斷數據化、智能化、信息化,由此促使企業會計工作,不得不由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本文重點探討了智能科技視域下企業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及對策,旨在更好地推動企業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過渡與轉型。
參考文獻:
[1]? 樊春霞.探究大數據背景下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策略[J].當代經濟,2016,(36).
[2]? 王力強,李丹.大數據背景下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5).
[3]? 鞏曉娟.企業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初探[J].商場現代化,2018,(24).
[4]? 蘇苡萌,溫如玉,權金娜,索佳敏,張舸航.財務會計希望與荊棘并存的轉型之路[J].中外企業家,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