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慶杰
摘 要:目前我國的城鎮化率已達到54.8%,并以1%的增長速度進入快速發展期。而國內小城市由于區域資源發展不平衡,基礎設施建設與居民素質發展不匹配,鄉村土地資源利用與優勢產業不配套,城鎮空間布局和規模結構不合理等原因,易在城鎮化建設進程中進入瓶頸期。因此,建議以特色小鎮建設為契機,打破瓶頸,釋放特色小鎮的核心輻射、帶動效應,促進特色縣域經濟發展,推進小城市新型城鎮化,加快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關鍵詞:特色小鎮;城鄉一體化;小城市
中圖分類號:F291?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34-0142-02
2016年7月份,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在聯合發文中提出:“在2020年,培育1 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新型城鎮化全面推進,產城融合進一步深化,生產、生活、生態融合得到強化,一批新的獨特風格的風情小鎮得以形成。”至今,特色小鎮的建設情況如何?產城人融合發展有何變化?特色小鎮對小城市的發展有無拉動輻射帶動效果?本文僅就小城市的特色小鎮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發現,特色小鎮已成為小城市經濟文化發展的新機遇之一。
一、特色小鎮的基本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有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特色小鎮試點共403個,加上各地創建的省級特色小鎮,數量超2 000個。從調研結果看,國內特色小鎮的主題大致分為以下三類:一是擁有自然風光、人文景致的文旅小鎮;二是走創業培育、產業項目孵化、產業成熟之路的夢想小鎮;三是美麗鄉村加現代農業的宜居小鎮。三者能占全國特色小鎮的70%以上,不同主題的小鎮的崛起,為小城市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譬如浙江的夢想小鎮,聚集了一大批互聯網電商平臺企業,成為國內重要的大數據科技創業基地;冬奧會承辦地之一的崇禮冰雪小鎮,借著大型賽事與地方特色景觀,發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冰雪旅游產業。不少特色小鎮在資源優勢的基礎上,通過合理的產業規劃和政策引導,以市場化的方式成長起來,而這正是成功的特色小鎮發展的基礎。
不過,很多地方的特色小鎮建設仍存在問題,一是小鎮定位不準,概念模糊。一些地方把特色小鎮當成招商引資的抓手,甚至變相搞房地產開發項目。二是小鎮建設多重概念、輕實質。部分政府與企業盲目投資,急于求成。小鎮的功能定位偏離區域優勢,小鎮與城市之間橫向聯系松散。一些地方政府強調片面政績,一些投資企業謀劃各級補助資金和土地資源。但從自身條件來看,又多準備不充分,前期規劃設計不到位,后期運營駕馭不了,最后導致重復建設,同一區域之間,小鎮低水平、同質化競爭,不僅會使特色小鎮喪失集聚產業和人口的能力,而且會嚴重制約特色小鎮實體經濟的發展,對特色小鎮和當地整個經濟社會發展都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失。三是政府主導傾向明顯,市場化機制不足,政府將建設小鎮列入考核,將指標和任務層層分解攤派,以行政命令代替市場規律,導致小鎮缺乏市場吸引力,后期可持續發展困難。四是規劃不完善、重物不重人,搞形象工程。部分特色小鎮建設或側重產業發展,或偏重鎮區建設,忽視環境營造和生活配套,缺乏對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沒有兼顧宜居與宜業,沒能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的有機融合。這樣建成的特色小鎮,總體未達到經濟聚合輻射形成所需人口規模臨界值,難以吸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和技術流等生產要素流入特色產業聚集配置。
二、發展建議
1.按照“市場主導、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要求,通過政府政策引導,劃清政府和市場職能,政府通過建設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創業人才引進平臺等公共服務平臺,針對龍頭企業和潛力企業實施優惠的稅收政策和篩選科技創新資質企業等形式,化解外部環境等因素的制約,為特色小鎮建設和運營創造良好的環境。企業通過市場的優勝劣汰,激發主體作用,營造開放、創新、綠色、共享的企業文化,進一步優化小城市產業結構。比如政府更多地承擔一些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社會治理。而企業幫助政府引進適宜的特色產業,推動特色產業的培育和發展,各司其職、共同發展,實現共贏發展。
2.以人才為中心,構建新型城鎮服務圈。知識密集、技術密集、資金密集的特色小鎮,人才是基本的生產資料。特色小鎮建設中,以“軟環境”建設吸引創業者,打造集生產、生活、生態于一體的創新小鎮服務圈,是特色數字經濟小鎮的生態服務戰略之一。創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平臺和配套設施建設人才高地,不斷完善政策補貼、子女就學等人才服務措施。平臺為小鎮創新企業提供軟件開發、云桌面、技術支持、專家咨詢、人才培養、產業生態等服務,幫助小鎮解決融資、采購、市場和招商四大難題,致力于構建良性發展的互通共濟生態圈,幫助走出信息化困境,打造標桿企業。
3.以當地特色產業作為發展基礎促進小鎮振興,同時還需要按照實際情況大力發展經濟產業。此外,還應該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避免污染。利用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充分利用已有的自然資源、環境資源等優勢進行發展,如以城市區域主導的產業或產業集群配套產業,以工業資源為基礎的加工制造業、資源開發,以農業、自然景觀為基礎大力發展休閑旅游觀光產業等。
4.各地政府還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求發展,一定要量力而行,實事求是,遵循市場規則、經濟規律,不能一窩蜂似的搞形象工程,用片面政績觀,把特色小鎮房地產化。導致小鎮出現空城化風險、房地產風險、脫實向虛風險和債務風險。還應該把控好有關特色小鎮的數量質量,充分的展現出小鎮區域的差異,從而讓小鎮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而不是一味地為了政績而盲目地建設發展,這樣往往會導致區域經濟建設發展失衡,產業失衡,雖然數量上達標了,但是在發展潛力上卻會斷送前程。
5.按照全域城市化發展的理念,統籌推動特色小鎮的建設發展,在區域上進行協調發展,建設中心市區、特色小鎮、美麗鄉村、濱海新城等,從而全方位打造出適合居住的生態城市。在建設上,還應該要求更為高效的入住利用率,讓城市變得更開放、多中心化。此外,為了提升質量上的發展要求,還可以加大將“綠色”“宜居”“智慧城市”等先進的設計理念融入城市環境建設當中,進而打造出更為適宜的居住環境,并將特色小鎮發展的質量水平提升至更高的國際化水準。
參考文獻:
[1]? 孟慶連.浙江特色小鎮建設發展的思考與建議[J].浙江經濟,2016,(11).
[2]? 孟朝旭.旅游特色小鎮的未來[N].現代日報,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