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

1949年的11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立了一個夢寐以求的軍種——人民空軍!七十年的披荊斬棘,一路飛來,人民空軍不忘初心、展翅翱翔!從零起步已經發展到今天的空天一體、攻防兼備!曾經令我們無比羨慕的各種先進機型現在也都列裝人民空軍。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部隊不斷加強質量建設,維護國家主權、保衛祖國領空、促進統一大業的能力顯著增強,在高技術條件下軍事斗爭中發揮重要作用,已經邁入了世界前列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部隊,值得全體國人驕傲和自豪。在人民空軍成立七十周年之際,本刊記者連線采集和整理了幾位軍事專家就人民空軍建設發展暢談的觀點——
著名軍事專家徐光裕將軍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談到,衡量一支空軍部隊的作戰能力,基本上有三大要素,第一,飛機的硬件要十分過硬,如果我們的飛機能夠達到三代半,能夠與國外同類戰機在性能上進行抗衡;第二是飛行員駕駛飛機的技巧,經常能夠進行實戰訓練,人機結合非常緊密,而且非常熟練,這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是作戰理念和作戰方法以及戰略戰術也十分重要,單機怎么做,編隊怎么做,以及空軍的不同機種之間怎么結合,現在空軍作戰不但是要飛行員駕駛飛機進行空中戰斗的問題,還有加油機、預警機、電子偵察機等等好多機種構成一個系統、一個整體在空中爭奪制空權來進行作戰,再復雜一點還涉及到空軍和海軍、陸軍、戰略支援部隊等軍種的結合。當前,中國正在努力加強這些方面的建設,前景也是很廣闊的,完全可以在這些方面做得更好。
我軍空軍新增武器裝備中的亮點多:如剛剛參加完國慶七十周年大閱兵的無人機方隊中,就出現了多款較為先進的無人機,還出現了上噸重的無人機,這說明我軍無人機的技術水平大大提高,我軍戰場感知能力和偵打結合水平都得到增強。無人機方隊中,還看到了類似隱形轟炸機樣式的大型無人機,這也說明,我軍還加強了無人機的隱形功能設計,使無人機的戰場生存能力得到大大提升。
最為值得一提的是殲20,這款先進的國產戰斗機已經裝備了部隊,與此前在實驗階段的各種試飛意義是大不相同的,進一步增強了國人對我軍捍衛主權安全的信心,這款國產最新一代隱形戰機,與世界同類最先進戰機相比毫不遜色,部分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它的正式亮相依然對那些試圖破壞祖國統一、侵犯我國主權、破壞和平的敵對勢力起到了強大的震懾作用。還有運20,它的體型龐大,承載量同樣龐大,具有較遠的航程,因此是一款技術含量很高,軍事作用很大的國產大飛機,這對于我軍戰略投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運20列裝也是中國空軍成為戰略空軍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當然,我軍裝備的新型飛機中還有多款我國自行研制的處于世界前沿水平的預警機、殲擊機、加油機、武裝直升機等,組合在一起向世人證明了祖國空中力量的強大。
“雙十一”被人稱為“買買買”的購物狂歡,而這一天,恰恰也是中國空軍的誕生紀念日。那空軍節的熱度是否會被“雙十一”沖淡?空軍專家王明亮教授對此談到:的確聽到有人說,空軍節是不是被購物節給沖淡了?我認為,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也沒關系,人民空軍征戰長空是為了什么?不就是讓中國的老百姓平平安安的過好日子嗎?“雙十一”購物節中展現出來這種社會繁榮、人民幸福的景象,其實是我們中國空軍樂于看到的。
人民空軍歷史上的傳奇非常多,抗美援朝期間中國飛行員平均飛行時間不超過200小時,噴氣式飛機飛行時間不到20小時,就敢于跟當時世界空戰中的老大美國空軍掰手腕,還能不輸給它,并能打下美國王牌飛行員駕駛的戰機;中國的地空導彈部隊開創了世界上首次擊落敵機的紀錄;中國的殲擊機飛行員所駕駛的殲-6戰斗機在升限不到18000米的情況下,能夠打下來飛行在20000米以上的高空偵察機,等等,這一系列傳奇說明什么呢?說明人民空軍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捍衛共和國的領空所作出的貢獻。能夠形成這些傳奇有兩個原因,第一是鐵血精神、敢于亮劍捍衛國家領空的精神,這是非常可貴的,我們許多飛行員因此而獻出自己的生命。第二是中國空軍在實戰訓練中苦練出來駕駛飛機和空中作戰的高超本領,這樣才能把敵機一架一架的打下來。這兩種東西,對于已經掌握先進武器裝備的中國空軍來講,在新的時期還是要把它傳承下來的。
王明亮對記者說,初創時期的中國空軍作戰準備在大規模戰爭背景下展開,實戰性強,應急色彩濃厚,可以說是為打而建、邊打邊建、建打并重,經歷了朝鮮戰爭的空中作戰和國土防空的防空作戰兩個超常發展階段,中國空軍逐步走上了“國土防空”型空中力量建設發展之路。
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透過幾場高技術局部戰爭的硝煙,中國空軍開始重新審視空軍在現代戰爭中的地位作用,并開始從單純的全面防御到強調進攻的進攻防御方向發展。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中國空軍開始加速推進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和訓練改革,從編制體制、武器裝備、人才結構到訓練指導思想,開始了向攻防兼備的全面轉型,部隊整體建設水平發生了質的變化,空軍部隊攻防兼備、應對局部戰爭的能力得到全面加強。
王明亮說,空軍這一戰略軍種將加速發展,中國空軍兵力結構將進一步向攻防力量配套、兵(機)種比例協調的方向發展,既有能夠穩定全國空防的國土防空力量,又有進行大規模、高強度空中打擊的空中進攻力量,部隊的編成和職能將逐步趨向攻防兼備,突出進攻。一方面,航空兵部隊正逐步成為攻防兼備的多功能混成型部隊,傳統的殲擊機、強擊機和轟炸機部隊正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具有多功能、多用途的三代戰機以及加油機、預警機陸續裝備部隊,并成體系地具備作戰能力,空中進攻力量及相應的配套建設得到顯著加強。另一方面,地面防空兵向防空防天一體化方向發展。新型地空導彈的作戰范圍越來越大,反應速度越來越快,抗飽和反輻射打擊的能力越來越強,攔截精度越來越高,地面防空向防空防天一體化方向發展。
軍事裝備學科帶頭人、空軍指揮學院教授姜明遠:自1949年起,我人民空軍已經有70年的發展歷史,一代代人民空軍頂住巨大的壓力,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抓住先機,前赴后繼,實現了我國空軍裝備飛躍式的發展與歷史性的跨越。現如今我國已成為現代化軍事強國,空軍軍事裝備發展進入快車道,但也面臨著嚴峻的空天安全威脅,未來的發展必然是機遇與挑戰并存。他勉勵更多年輕人關注、投身我國空軍裝備建設以及國防事業發展。
空軍專家陳洪教授認為,中國空軍當前的技術裝備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也告訴世界,中國空軍有能力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出手,以保護和捍衛國家的主權和民族的尊嚴。同時這也是對一些域外大國的宣示,對“臺獨分子”的震懾。今天我軍的空中力量已經可以環繞臺灣島飛行,那么如果今后有情況的話,我們可以從臺灣島的四面八方360度抑制“臺獨分子”。中國空中力量的發展已經今非昔比,我們的力量已經站在了一個非常高的平臺,也走向了世界。中國空軍是有能力來捍衛祖國尊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