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平
人民空軍自1949年11月11日誕生以來,創造了歷史,鑄就了輝煌。
從階段性的發展歷程來看,國外學者報道把它劃為5個部分:啟蒙階段(1924-1949);基礎階段(1949-1953);大躍進(1954-1966);文革時期(1966-1979)和現代化時期(1976-至今)。
經研究,我個人認為,擬大致劃分為:一是先辦學后組建的歷史時期,其典型標志就是東北老航校的建設;二是邊戰邊建的歷史時期,如在抗美援朝空中對抗中,我空軍出動10個殲擊航空兵師21個團和2個轟炸航空兵師3個大隊,共起飛2457批26491架次,實戰366批472架次,擊落美機330架,擊傷95架,美軍對此的敗因至今還是個迷;三是保衛祖國領空戰斗的歷史時期,共計擊落擊傷美制高空偵察機43架,高空氣球多個;四是條例條令、制度建設的歷史時期;五是文革期間特別是“9.13事件”中,空軍戰斗力全面停滯倒退;六是撥亂反正,從嚴治軍,正規化建設的歷史時期;七是由數量積累到質量提升的跨越式發展的歷史時期;八是新時代新征程新起點:信息主導、體系建設、攻防兼備、經略空天,進而邁向現代化空軍和世界一流空軍的歷史時期。
航空科技和工業,是空軍發展建設的物質基礎。一代先進技術裝備,必將催生一代新質戰斗力模式的變革。在軍事戰略指導和軍事需求的牽引下,隨著空軍建設的歷史時期,武器裝備的建設與之相適應,其大體經歷了:一是進口武器裝備的歷史時期;二是武器裝備修理保障的歷史時期;三是測繪、仿制的歷史時期;四是對引進的武器裝備消化吸收、改進改型研制的歷史時期;五是自行研制、自主創新和自主可控的歷史時期;六是“殺手锏”武器裝備和新質拳頭裝備建設發展的歷史時期;七是信息主導、體系建設、聯合作戰、經略空天,逐步與現代化空軍和世界一流空軍建設相適應,提供先進武器裝備支撐與保障的歷史時期。
上述從宏觀上歸納講,武器裝備的發展大體還可劃為3個歷史時期:一是進口仿制、改型研制,原蘇聯給予了極大的援助和支持;二是引進原蘇聯蘇-27戰機及其生產線,形成國產化能力,為此,劉華清、謝光、林虎、朱育里等領導同志,作出了重大貢獻,功不可沒、載入史冊;三是自行研制第三代、第四代戰機等,以總師為首的設計師系統和行政總指揮系統,作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和里程碑意義的卓越貢獻。
當今,中國空軍40萬官兵已站在新時代的空天戰略制高點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決聽從習主席的指揮,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忠實履行戰略空軍的使命任務,其能力和水平已處于空軍歷史發展的最好時期。
近幾年來,空軍政治生態、精神風貌和戰斗精神煥然一新;綜合作戰能力與實戰化的訓練水平顯著提升;武器裝備呈現出以第四代為骨干、第三代為主體的新質戰斗力;遂行軍事任務的能力,向高原、大海、遠洋、天基等漸展延伸;警巡東海、戰巡南海、前出西太、繞島巡航等,彰顯出奪取和保持空中優勢的能力;飛行軍事人才培訓模式,走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從飛行院校到改裝基地、再到作戰部隊的全新三級訓練體制,效益高、成長快、能力強,飛行人員具有“雙學籍”,具有通飛多種機型的能力;軍事教育著力在提高指揮員綜合素質和能力、聯合作訓的能力、著眼未來貼近戰場與強敵抗衡的能力;傳統空軍優秀文化得到了發揚光大,進一步鍛造空天比拼的智力、定力、血性和品質;在完成軍事化任務的同時,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主動參與搶險救災、打贏脫貧攻堅戰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等,以人民為中心,共筑美好藍天幸福夢。
總之,我空軍已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航空型向空天型、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正在新的起點上,加快全面建設實戰空軍、轉型空軍、戰略空軍和現代化空軍,接續鍛造出制勝空天的世界一流軍種。
人民空軍七十年一路走來,之所以能夠取得歷史性的輝煌成就和具有更大的發展潛能、實力,讓世界矚目、人民信賴,有其必然的客觀性、規律性和特色性。其根本性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黨中央特別是幾代領導人的英明正確的領導和指揮;二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期待和支援;三是戰斗的錘煉、洗禮和軍事斗爭準備的牽引;四是國防工業特別是航空科技和工業的高質量臺階式的發展;五是空軍優秀傳統文化和英雄群體基因的傳承;六是空軍領導者獨特的聰明才智、指揮組織才能和個人品行魅力等,如劉亞樓、張廷發等;七是空軍數代人的團結拼搏、風雨兼程、接續奮斗的結果。
回顧歷史,展望未來,我們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民空軍的高飛遠航,勢必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困難,需要以問題為導向,苦練內生新質戰斗力體系。
我個人認為:目前空軍一是在全面履行黨中央習主席賦予的使命任務方面還有差距;二是全面為強國建設提供空中戰略支撐和保障方面還有差距;三是多年未戰,缺乏新鮮的大規模空中交戰和聯合作戰的實踐經驗;四是與世界強敵全面空天抗衡還有差距;五是打贏信息化、智能化的空中戰爭還有差距。另外,在政策制度的改革,指揮員貼近實戰、高質量高效益的教育訓練體系改革,在武器裝備發展的短板、心病和痛點方面,還有戰勤精確化支援保障方面等,亟待于深度改革、系統改革、配套改革。
其中值得關注的方面,如:遠程戰略轟炸能力;遠程投送能力;空天戰略預警能力;防空反導能力;各類支援飛機的質量和規模建設;以臨近空間為平臺的天基作戰能力;戰場突擊救護能力等,亟需有效提升解決。
隨著戰爭形態由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智能化戰爭的轉變,中國空軍必將遂行現代聯合作戰、空天作戰、空海作戰,履行捍衛國家利益拓展的境外軍事任務,等等。其任務越來越繁重,責任越來越重大。“能打仗、打勝仗”永遠是人民空軍的使命所在、擔當所在、能力所在和血性所在!
(本文作者系空軍原裝備科研部部長、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