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東廣
進入新時代,世界正發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戰略格局、全球治理體系、全球經濟秩序、全球地緣政治、綜合國力競爭以及各類國際組織都發生了深刻復雜變化。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美國特朗普政府不按常規出牌,黑手到處攪局,成為亂象叢生的主要根源。總體看,世界變局中危機與機遇相生并存。我國進入由大向強發展的關鍵階段,世界新軍事革命加速發展,軍事技術和戰爭形態發生革命性變化,軍事競爭戰略主動權的爭奪更趨白熱化。習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各種國際力量加快分化組合,大國關系進入全方位角力新階段,圍繞權力和利益再分配的斗爭十分激烈,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新干涉主義有所上升, 局部動蕩頻繁發生,世界依然面臨著現實和潛在的戰爭威脅。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新時代我國安全的內涵外延、時空領域、諸多因素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安全需求的綜合性、全域性、多維性特征更加突出。對此,我們必須深入領會、準確把握習主席提出的總體國家安全觀,科學把握國家安全形勢新變化新特點,堅持高度警惕和戒備國家被分裂的危險,突出防控可能遲滯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全局性重大風險。綜合分析,當前國家安全形勢有這樣幾個鮮明特點。
一是欲靜還亂,局部戰事接二連三。這個世界并不太平,必須清醒認識到戰爭離我們并不遙遠。2014年6月,在伊拉克境內的極端恐怖組織宣稱,在其控制的伊拉克和敘利亞領土上建立“伊斯蘭國”。自此后,美軍戰機空襲“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境內的目標,并把空襲范圍擴大到敘利亞。無獨有偶,巴勒斯坦與以色列再添新仇,以軍對加沙地帶發動“護刃行動”軍事打擊,中東地區又深陷戰亂之中。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舉行全民公決,宣告60年前由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贈送給烏克蘭的這塊土地重新加入俄羅斯聯邦。由此,美歐同俄羅斯之間圍繞烏克蘭問題展開激烈博弈,烏克蘭東部頻現武裝沖突。敘利亞戰爭從2011年1月開始持續至今,成了美、俄、英、法以至土耳其多個大國博弈、新式武器裝備角力、斗智斗勇斗法的試驗場。世界緊密相連,環球同此涼熱。無情的戰亂與沖突,不僅造成了生命和財產的重大損失。國際上的風吹草動,都會影響與危及我國安全和發展。
二是焦點在海,海上斗爭此起彼伏。經驗告訴我們,面向海洋則興,放棄海洋則衰。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擁有1.8萬多公里大陸海岸線、1.4萬多公里島嶼岸線、300萬平方公里管轄海域,有著廣泛的海洋戰略利益。當前,圍繞東海和南海的爭端愈加激烈。南海形勢日趨嚴峻。我國南海資源豐富,僅石油資源儲量就高達400多億噸,被稱為第二個波斯灣。在東海亦是紛爭不斷。我國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后,日本自衛隊以假想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被武裝“攻占”為背景多次舉行奪島演習,在距離釣魚島170公里的沖繩宮古島完成地對艦導彈部署,妄圖威懾我國進出太平洋艦艇,極具挑釁性。美國打著“航行自由”的幌子,不但極力在南海耀武揚威,而且還不時挑戰我國臺灣海峽,越來越具有軍事上的挑釁性和威脅性。甚至于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也極力效仿美國主子。這使得我國與強敵發生海上沖突甚至激化為局部戰爭的可能性日趨嚴峻。在臺灣問題上,“臺獨”分裂勢力始終是影響臺海局勢的最大亂源,其不斷試探我國戰略底線,未來不排除發生重大“臺獨”事變的可能。近期的香港暴亂分子之所以猖獗,其幕后黑手就是美國等西方反華勢力。這不但對我國防和軍隊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對我軍現代化建設也提出了新標準,著眼實現國家統一,我們必須全面推進我軍現代化建設步伐。
三是周邊博弈,生亂生戰日趨復雜。當前,我國地緣戰略環境日趨復雜,亞太地區正成為大國博弈的焦點之一,存在多重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在家門口發生戰亂的可能性加大。美國在我周邊緊鑼密鼓調整在日本本土及沖繩、關島和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地的軍事部署,裝備大批先進裝備,拋出“??找惑w戰”理論,與所謂的亞洲盟友頻繁舉行軍事演習,進一步強化對我軍事上的包圍。插手地區熱點問題,在南海、釣魚島爭端中明顯偏袒越南和日本等國,并慫恿其挑起事端,在韓國部署所謂的“薩德”系統。特朗普極盡霸權之能事,到處“美國優先”“美國第一”,加大對我全面圍堵與遏制,不斷擠壓我生存和發展空間,使我國周邊安全形勢有惡化的趨勢。
四是變革加速,軍事力量失衡有所加重。當前,新軍事革命呈加速發展。太空技術、網絡攻防技術、高超音速技術、新概念武器、自主武器技術、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納米技術等新興技術群,向實戰轉換,使得武器裝備和保障裝備遠程化、精確化、智能化、隱身化、無人化等趨勢更加明顯。戰爭形態發生了全新演變。軍事技術差引起的軍隊發展差距不斷拉大,進一步加劇了國家安全形勢的嚴峻性和復雜性。美軍在總結反思近幾場局部戰爭經驗教訓基礎上推動“二次轉型”。俄羅斯圍繞建設“職業化、常備化、精干化”軍隊,強勢推進武裝力量“新面貌”改革,大力更新武器裝備,全面調整組織結構,并重建遠洋海軍,改革成效明顯。新軍事變革加速發展引起世界軍事力量的不平衡,使得歷史上西方國家以洋槍洋炮對落后國家大刀長矛的軍事技術優勢,正在轉變為信息化、智能化對半機械化、機械化的新軍事技術優勢。我軍現代化建設邁出了堅實步伐,取得顯著成效,但與發達國家軍隊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我們必須緊跟世界新軍事革命潮流,加快推進軍隊建設和改革,盡快縮小同世界強國在軍事實力上的差距,努力掌握軍事領域斗爭的戰略主動權。
五是角逐熱點,新興領域較量愈演愈烈。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因資源短缺不斷引發激烈的較量。當前,角逐的戰場不斷向太空、網絡、深海、極地、人工智能、生物技術、量子技術等新興領域延伸。深海油氣資源、可燃冰、海濱砂礦等深度開發引發了新的國際競爭,由此引發的海洋爭端頻繁亮相國際舞臺,南北極爭端、英阿馬島爭端等輪番上演,海底資源的爭奪也從暗斗轉為明爭。太空競爭成為大國新的軍事角逐場。當前,許多國家高度重視航天技術和航天資源的開發運用,拓展“天際”、研發“天器”、打造“天軍”,想盡一切辦法爭奪太空、利用太空。相關國家的一次次衛星發射、一輪輪反導試驗等,都在構建軍事航天力量體系,背后都是爭奪戰略主動權的競爭。隨著航天技術迅猛發展和太空日益軍事化,太空已成為國家安全的高邊疆和戰爭制高點。網絡空間的競爭和較量日趨激烈。信息網絡直接關乎社會穩定,國家安全也因此有了新的內涵。2013年的“斯諾登事件”不僅折射了美國的網絡霸權,而且為各國的國家安全敲響了警鐘。據美國情報機構評估,2010年“震網”計算機病毒攻擊,使伊朗擁核時間至少推遲了一年半。近年來發生的局部戰爭及網絡攻防行動表明,網絡空間已經成為攻防對抗的新戰場?;诖?,許多國家爭先恐后的制定網絡戰略、發展網戰部隊。2018年11月1日,伊朗媒體發布報道稱,在過去的幾天里,一種比“震網病毒”更厲害、更先進、毒害更大的電腦病毒入侵了伊朗基礎設施和戰略網絡系統。這個消息已經被伊朗軍方證實,并稱讓伊朗核設施出現了嚴重的癱瘓。此事,美國則率先聲明這不是美軍干的。今年6月份以來,圍繞著美軍先進的無人機被伊朗軍方擊落,美軍多次采用網絡攻擊,妄圖對伊朗導彈控制系統和情報系統進行破壞,但伊朗軍方稱均沒有成功。說明美國對世界任何國家都可能采用網絡攻擊,這是我們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近一個時期以來,美國特朗普政府對許多國家動不動就搞貿易戰,更說明美國極端自私的霸權主義嘴臉。如今,隨著高新科技特別是大數據、網絡通信、人工智能、量子科學的空前發展,使得“信息網絡疆域”成為國家利益的重要戰略空間。這一空間不僅包括了人們通常所理解的狹義互聯網,更包括了高效運行的諸如金融、電力、電信、運輸、能源、軍事等事關國家安全、社會保障體系及其核心命脈的網絡系統。所以,我們在看到信息時代在為國家和人們生活提供了全新的機遇和發展空間的同時,也必須高度重視網電空間可能帶來的新的安全威脅。
六是嚴密關注,各種“獨”派挾洋自欺。捍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提供戰略支撐,這是我們堅定不移的決心。我國還沒有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同周邊多個國家存在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爭端。解決好這些問題,是我們必須跨越的關口,也是我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必須正確處理和應對的重大風險挑戰。完成祖國統一是我們黨和人民軍隊三大歷史性任務之一,關系中國人民根本利益和民族感情。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要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但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使用武力,任何時候都要堅決威懾和遏制“臺獨”分裂活動。臺獨勢力妄圖借力美國搞“臺獨”,其用心極其險惡,是絕對不能得逞的。極少數“港獨”分子,也在西方妄圖亂港的敵對勢力支持下,到處打砸搶,公然挑戰“一國兩制”,等等。對于這些各種“獨”派的分裂活動,我們都要嚴密防范、堅決打擊。事實上,歷史已經反復證明美國是靠不住的。我軍要做好充分準備,確保平時能穩控局勢,戰時能決戰決勝。我們絕不許任何人、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誰都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涉及我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爭端錯綜復雜,解決起來都不容易,要善于謀勢造勢,講求高超的斗爭策略,應該斗爭的要堅決斗爭,該周旋的要善于周旋,該合作的要積極合作,有利有節,積累優勢,贏得未來。我軍必須做好隨時打硬仗的準備,堅持原則上的堅定、斗爭策略上的靈活,堅決捍衛國家核心利益。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強力的戰略支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有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和周邊環境,這就要求我們積極參與和塑造國際體系,營造于我有利的國際戰略態勢。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軍隊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不斷提高,國際社會對我國關注和重視程度空前提升,我們保持了在國際體系中的主動有利地位。同時,國際體系變革實質是國際權力和利益的再分配,斗爭復雜而激烈。我們越是發展壯大,面臨的結構性矛盾和敵對勢力阻擊就越大。加強國際戰略運籌,營造良好國際環境,關鍵靠國家戰略能力特別是軍事實力。要充分認清軍事力量對國際體系的戰略影響和塑造功能,加快提升我國在國際安全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我們要善于運用“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和實踐,為推動整個世界經濟發展,積極貢獻力量,同時也要善于在這個過程當中,借力推進我們的戰略目標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