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音樂治療與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療愈的關系。方法:選取2017年4月到2018年九月半年內在我院進行治療的80例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作為研究的對象,將他們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患者38例,實驗組患者42例,對照組患者采用醫教結合模式進行治療,實驗組患者采用音樂治療方式。采用兒童自閉癥行為檢查表(ABC)和兒童自閉癥譜系障礙評定表(CARS)進行評估,最后根據評估的結果,判斷音樂治療是否對療愈兒童自閉癥譜系障礙有效果。結果:實驗組兒童的ABC表各項指標有所下降,CARS表的評分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音樂治療可以幫助改善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在認知、語言能力、表達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的缺失,對治療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療愈有明顯效果。
關鍵詞:音樂治療 ? 自閉癥譜系障礙 ? 痊愈
自閉癥譜系障礙是一種發育障礙性疾病,又稱孤獨癥。自閉癥這個醫學名字現多用于兒童身上,它的典型特征是患病者的社交能力、語言能力、儀式化的刻板行為都具有缺陷。自閉癥譜系障礙對一個家庭影響非常大,是一種嚴重影響家庭幸福的疾病,病因至今醫學界仍未找到,因此臨床上也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當今醫學界通常采用特殊教育治療、語言治療、感統治療以及心理矯正等手段來進行干預。音樂治療作為一種新型手段,能有效減少兒童的不良行為,對療愈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的缺陷具有特殊功效[1]。為了探究音樂治療對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的療愈效果,本文通過隨機分組對照的研究方式,根據對照組與試驗組得到的數據,分析音樂治療的實際功效。
一、對象和方法
(一)對象
選取2017年四月到2018年九月半年內本院收治的80名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將他們隨機分為兩個組,分別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患者38例,實驗組患者42例,并且他們符合美國精神障礙精神統計手冊第五版(DSM-V)里面對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的定義標準,此研究經過兒童家長和院級領導同意。對照組男患者20例,女18例,年齡為2-7歲,平均(4.30±0.28)歲,重度患者7例,中度患者20例,輕度患者11例。實驗組男患者26例,女患者16例,年齡為2-8歲,平均(6.21±0.32)歲;其中,重度患者8例,中度患者24例,輕度患者10例。對比兩組患者的病情、性別和年齡及家長智力水平,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1.對照組護理方式
所有患者采用醫教結合模式進行干預。首先實行干預前對兒童進行病情評估,根據不同程度的病情,制定有效合理的學習方案。在學習方案的設計上,多開展孩子們感興趣的活動,也可以將孩子們分組,每組五個人左右,多開展情景劇或者吸引力強的親子活動。在訓練孩子們感官方面,干預小組開設語言課、認知課、社交課等相關課程,通過教育形式,幫助緩解孩子們的病情。在時長安排上,要做到每天固定課程時間,堅持6個月的時間,家長也要積極配合護理小組,每天學習完成后,記錄孩子們每天學習之的病情。
2.實驗組護理方式
實驗組患者的訓練是在實行了對照組患者實行的醫教結合模式后,再對患者進行音樂治療。音樂治療是由專門的音樂治療師實行,它分為兩個階段。首先第一階段是判斷患者面對音樂的表現,剛開始對患者進行音樂治療時,音樂治療師通過觀察患者的表現,分析兒童的心理,借用樂器對孩子自然引導,為之后長期治療培養一個穩定的環境,使孩子們能夠適應音樂環境。第二個階段就是通過音樂對孩子進行愈療,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后,觀察孩子在認知、溝通、語言、情緒控制等方面有沒有改善。
通過第一階段初患者面對音樂治療的態度,將其分為主動音樂治療和被動音樂治療[2]。對于面對音樂積極的患者,干預小組可以采用音樂演唱、歌曲接唱的方式進行音樂治療,要有目的的引導他們隨著音樂律動,這有助于他們對身體器官的認知,提升他們的肢體協調能力。面對對音樂不積極的患者,首先主要采用聆聽音樂、賞析音樂的方式,使患者對音樂產生一定積極型。音樂治療師設計有趣的活動,將音樂治療與游戲相結合,使患者在進行游戲的時候,得到足夠充分的音樂治療力度。
(三)觀察指標
通過半年的治療干預,根據患者治療前后的檢查表(ABC),分析對比患者治療前后的效果以及分別采用醫教結合模式干預和才用音樂治療模式干預后,兩組患者的病情區別。
自閉癥譜系障礙行為檢查表(ABC)是由Krug編制的,他將表分為感覺、交往、肢體運動、語言和生活自理五個部分,通過記錄患者這五個方面,根據分值不同,對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的病情進行評分判斷,總體分值為158分,當孩子的得分高于67分,則可確定為自閉癥[3]。
兒童自閉癥譜系障礙評價定量表(CARS),滿分為60分,若孩子測試分值高于30分,則評定為孤獨癥。
(四)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使用t和“x±s”表示計量資料,使用x2和%表示計數資料,P<0.05表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治療之前對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患者進行了感覺、交往、肢體運動、語言、生活自理方面的評估,兩組患者在ABC表和CARS評分中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半年的醫教結合模式治療和音樂治療之后,兩組兒童的ABC 單項指標評分和CARS總分都相較于之前下降了,但是實驗組的ABC表指標都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CARS 總分也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患自閉癥譜系障礙的兒童,在感官、語言、肢體動作、社交上都存在缺陷,注意力短暫不集中,他們又經常沉迷于一些特別的、狹隘的樂趣之中,對外界變化毫不關注。在他們專注于自己事情的時候,如果有人強行打擾破壞,使他們從中脫離出來,他們很有可能從此會產生厭惡心理,這時候想要再次得到他們的信任就難上加難了。
雖然他們缺乏對外界的關注度,但是研究發現,自閉癥兒童對音樂有強烈的關注度,因此,音樂治療成為了醫學界療愈自閉癥譜系障礙的兒童的熱門方式。音樂治療最初起源于外國,發展至今,從結果來看,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音樂治療把音樂作為媒介,通過觀察患者在面對音樂時身體的各種反應,采取相應的措施,達到改善患者行為的目的。其中,音樂治療師在音樂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4]。一方面,他們要根據患者在音樂面前的不同反應,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他們需要設計課程,將文化知識與生活知識融入到音樂課程中,有意識的教授知識;另一方面,他們還要用音樂來引導患者,給他們營造舒適的空間,使患者不抗拒處于這樣的環境里。
適當的音樂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將他們帶到音樂環境中來,在音樂里進行一些活動還可以促進他們的社交能力。而小組活動的設計還可以使患者在語言、試聽方面都能進步,孩子們通過模仿及實踐,可以真正感受到外界傳遞給他們的信息。通過長時間的持續治療,患者可以在音樂實踐中,提升他們的語言、交流、社交、肢體動作以及社交能力。
本研究表明,音樂治療對自閉癥譜系障礙的兒童的療愈上發揮著重大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獻娜,李華鈺,駱維維等.音樂治療在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康復訓練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04):166-168.
[2]周青蕊,景玉珍,甘曉燕等.音樂治療對兒童孤獨癥譜系障礙的康復效果[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7,(05):278-279.
[3]黃零一.音樂治療在自閉癥兒童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18):153-154.
[4]邱天龍.音樂治療干預自閉癥兒童的原理和方法[J].宜春學院春報,2012,(14):143-146.
(作者簡介:敖寶華,呼和浩特職業學院,碩士學歷,講師,研究方向: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