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明濤
摘要:書法(寫字)教育在全國范圍內的普及程度不高,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提高,與教育主管部門和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對書法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定位偏差有很大關系。筆者認為:義務教育階段書法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書法藝術人才培養有實質性區別。承擔義務教育階段書法教育任務的教師與書法家在基本素養、學識水平,尤其是在書法實踐能力方面的要求有實質性區別。
關鍵詞:義務教育 ? 書法教育 ? 定位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電腦、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在全社會得到基本普及,人們的交流方式、學習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在享受各類電子產品帶來便利的同時,書寫在很多時候被邊緣化。教育部1984年頒發《關于加強小學生寫字訓練的通知》,原國家教委1990年頒發《關于加強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寫字教學的通知》,教育部1998年發布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寫字教學指導綱要(試用)》。2002年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在中小學加強寫字教學的若干意見》指出:“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寫字教學應該加強,不應削弱;當前在重視掌握計算機漢字輸入技術的同時,必須繼續強調中小學生寫好漢字。”隨著這些文件的陸續頒布和反復強調,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全國各地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寫字教學。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和學校的寫字教學和中小學生漢字書寫能力的培養仍然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為了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精神,教育部2011年8月頒發《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2013年1月印發《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進一步強調和規范中小學書法教育,但調查發現書法教育的普及程度依然不高,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也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提高。究其原因,與教育主管部門和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對書法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定位偏差有很大關系。
首先,義務教育階段書法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素質教育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和讓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模式,其教育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和諧與全面發展。
李嵐清副總理1994年就提出:“認真開展書法教育,研究推廣書法藝術,弘揚中華優良文化傳統,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貢獻。”1997年12月在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上講話時進一步強調:“各級各類學校,特別是中小學校、師范院校要繼續把說好普通話,寫好規范字,提高語言文字能力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意見》指出:“通過書法教育對中小學生進行書寫基本技能的培養和書法藝術欣賞,是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培養愛國情懷的重要途徑;是提高學生漢字書寫能力,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養,促進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正如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萬國權所說,書法教育“既能育德益智,又能養心健體;既有利于實用,又關聯著藝術;既訓練基本技能,又培養全面素質”。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也說:“教孩子們寫好規范漢字,促進素質教育是崇高的事業,功在千秋。……要讓孩子們規規矩矩寫字,堂堂正正做人。”由此可見,書法教育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養,促進其全面發展,而且能夠促進學生學會怎樣做人。
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書法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瑰寶,也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早已走向全世界,理應成為我國學校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其次,義務教育階段書法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大家都知道,語文課是主課,是中小學生每個學習階段的必修課。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成績的好壞是評價學生成績優劣的關鍵,因而大家都非常重視語文課。然而,人們在高度重視學生語文成績的時候,沒有注意到學生的語文能力包含著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寫”的能力,不僅是指寫作能力,而且包含漢字書寫能力,即寫字能力,寫字課應該成為語文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定:“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寫字教學指導綱要(試行)》中也明確指出:“寫字是小學生應具備的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所以,我們必須將寫字課放在主課的位置,理應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
書法教育在義務教育階段稱為寫字教學,寫字和識字都是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學中重要的基本功訓練,識字是寫字的基礎,寫字 “是鞏固識字的手段”;從教學層面上說,“寫字教學是識字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和手段。”它們互為補充,相輔相成。但是識字課和書法課作為兩種不同的課程在教學意義、教學要求和教學手段等方面具有本質區別,不能相互替代。
先從教學的意義和作用看: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側重于認讀、聽說能力的培養,在培養口語交際能力上發揮重要作用。寫字同樣也是寫作的基礎,但它“是鞏固識字的手段”,是利用書面語交流必須具備的能力。同時,書法藝術是我國的傳統藝術,學生通過長期的寫字訓練,可以受到書法藝術美的熏陶,強化審美修養,提高審美能力;可以陶冶品德情操,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還可以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再從教學的目的和要求看:識字教學主要提高學生的識字數量和提高學生的識字質量,培養學生認識漢字的能力。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就明確規定:“在小學階段,要使學生學會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要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并能正確地書寫、運用。” 《綱要》明確規定書法教育的基本目標是“提高漢字書寫能力”,“讓每一個學生寫好漢字”,“讓每一個學生達到規范書寫漢字的基本要求”。因此,寫字教學的要求主要是培養學生正確、規范書寫漢字的能力,鞏固識字教學的成果。
由于寫字教學與識字教學的意義作用、目的和要求不同,也就決定了它們在教學內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不同。識字教學側重漢字的形、音、義的掌握,寫字教學的重點則是漢字的筆畫、偏旁、結構等方面的書寫。由此可見,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中,有了識字教學就不要寫字教學的想法和做法是不恰當的。
再次,義務教育階段書法教育與書法藝術人才培養有實質性區別
寫字是一種技能,主要是為了實用;書法是一門藝術,具有觀賞價值和審美情趣。寫字是書法的基礎,書法是寫字的發展和升華。《意見》對書法教學提出的要求是:“中小學書法教育應本著打好技能基礎、堅持循序漸進、注重書法修養、提高文化素質的原則。”《綱要》明確指出:“中小學書法教育以語文課程中識字和寫字教學為基本內容,以提高漢字書寫能力為基本目標,以書寫實踐為基本途徑,適度融入書法審美和書法文化教育。”由此我們不難發現,義務教育階段的書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還只是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只能是書法藝術教育的啟蒙。
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原理事長、著名書法家劉炳森先生說:“書法教育的初級階段則是寫字教學,這個階段是在小學時期。”教育部語言文字管理司王鐵昆同志指出:“寫字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一種普及性教育,要求每個學生不寫錯別字,書寫規范,端正,整潔,‘雙姿正確,字型、筆順等符合要求,通過寫字訓練達到掌握規范漢字的目的。而書法是一門藝術,書法教育是面對少數書法特長生進行的一種提高性教育,可以通過課外興趣小組等形式進行。因為要求每個學生都成為書法家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所以這二者雖然聯系密切,但又不能混為一談。”盡管目前已經將“寫字教學”提升為“書法教育”,但劉炳森、王鐵昆兩同志的觀點不無道理,筆者認為更切合實際。寫字教學只能是書法教育的基礎,書法教育是一種在寫字教學基礎上進行的更高層次的藝術教育。
書法藝術是中國的一門傳統藝術,幾千年之前就已經躋身于世界藝術之林。著名書法家、書法藝術教育家歐陽中石先生更進一步地認為:“書法不僅是一種高尚的藝術,而且是一門內容豐富、含蘊深邃的學問。”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化,漢學在世界各國廣泛傳播,書法藝術作為漢學的精髓更加受到世界人民的認同和推崇。由于我國長期以來在義務教育階段忽視了書法教育,新一代中國公民對書法這門傳統藝術認識不夠,中國本土的書法研究和書法教育的普及遠遠落后于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日本、韓國以及一些東南亞國家。面對這種形勢,劉炳森先生曾經在全國政協會議上大聲呼吁:“為了下一代人,下兩代人高品位的綜合素質能夠得以保障,無論如何也不應該砍掉或者大大削弱小學中的寫字教學,萬萬不可以做出這等鼠目寸光的蠢事。”
這種局面的出現,與基層教育主管部門和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尤其是偏遠的農村學校沒有完全領會《綱要》的精神,沒有弄清書法教育的基本目標,加大了書法教育的難度有關。一方面導致學生失去接受書法教育的興趣,另一方面人為地拔高了書法課的開課條件,促使學生家長望書法課所需材料的高消費而生畏,書法教師聞對教師的高標準而心虛。因此,很有必要弄清書法教育的內容、目標和途徑,按照《綱要》的要求,循序漸進地開展書法教育,切忌揠苗助長。
最后,義務教育階段書法教育教師的基本素養,尤其是在書法實踐能力方面的要求與書法家有實質性區別。
作為一名書法家,顧名思義必須是漢字書寫方面的專家,必須全面了解漢字各種書體(篆、隸、草、楷、行)的歷史流變及其藝術特點,能夠熟練掌握各種書體書寫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且至少在其中一種書體的書寫技巧上有很深的造詣,形成自己的風格。當代著名書法家施政明先生認為:書法家在具備基本的書寫規范、技巧之外,還要具備書法知識和創新精神,從詩文、繪畫、音樂、舞蹈和社會實踐活動中,提高素養并獲取書法藝術創作所需要的靈感,從而豐富書法形象,營造書法意境,表現書法神韻,提升書法藝術創作能力。因此,書法家的綜合素養關鍵在于能夠在書法實踐活動中創作出形式美與內容美相統一的、具有個性特征的、高質量的優秀書法作品方面。
作為一名書法教育教師,首先必須在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學識水平、教育技巧等方面具備教師的基本素養。“幫助學生學會寫字”是書法教育教師的基本任務,這就決定了書法教育教師必須具備比一般教師更多更強的書法實踐能力。但是,正如一名語文教師沒有必要像語言學家、文學家是語言文學方面的專家和一名數學教師沒有必要必須是在數學研究領域有突出成就的數學家一樣,書法教育教師也沒有必要必須是在書法創作實踐方面有很高成就的書法家。因此,對于學生家長而言,特別是教育主管部門在挑選擔任書法教育任務的教師和在制訂對書法教育教師考核標準的時候,不能人為地拔高對書法教育教師的要求,求全責備,讓基本具備承擔書法教育任務的教師望而卻步。對于具備承擔書法教育教學任務的教師而言,也大可不必在書法專業學識水平和書法創作實踐能力方面用書法家的標準衡量自己,從而自慚形穢,以致于望洋興嘆。
參考文獻:
[1]胡弼成.高等教育學[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2]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小學寫字教學手冊[M].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
[3]歐陽中石.漢字與中國文化[M].人民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湘中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