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志強
摘要:目前,我國的松樹類資源大多數集中于我國的東北地區,這些地區的森林植物大多數以落葉松、紅松、油松、樟子松等為主,受氣候變化因素以及人為的過度采伐等因素的影響,破壞了森林原有的生態結構,降低了森林樹木的抵御能力,增加了落葉松毛蟲害爆發的幾率,給當地的森林資源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加強對落葉松毛蟲的防治工作顯得尤為必要。本文針對這些地區多發的落葉松毛蟲害問題及其產生原因進行了簡單的分析,然后就如何提高落葉松毛蟲防治效果,提出了幾點無公害防治技術措施,以改善落葉松毛蟲防治效果。
關鍵詞:落葉松毛蟲害 ? 無公害防治技術 ? 應用分析
一、落葉松毛蟲的危害及致病原因分析
落葉松毛蟲屬鱗翅目枯葉蛾科,落葉松毛蟲習性喜歡生活在無風向陽、干燥的環境中,繁殖能力較強,多數生存于落葉松純林聚集、排水便利、腐殖層且較厚被風的地帶,如東北等地區,對于松樹危害較大,是進行營林活動主要的蟲害。
(一)落葉松毛蟲的危害性分析
落葉松毛蟲幼蟲一般在每年的10月份,下樹以1-2齡幼蟲進入林下的枯枝落葉層進行越冬,在來年的3-4月份,其幼蟲在氣溫回升時,開始結束越冬期,開始上樹危害采食松樹嫩葉、枝芽,在夏季松樹枝葉長出后,取食樹木葉片;在7-8月份時,老熟幼蟲開始織繭化蛹,大約經過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成蟲開始破繭羽化成蛾,然后立即在天氣良好的傍晚時分開始交配產卵,9月中下旬孵化幼蟲。
落葉松毛蟲的幼蟲喜歡食用落葉松等松木的葉片,并且其大多為群居生活,干旱天氣條件會促使其大量繁殖,這樣大量的落葉松毛蟲的幼蟲集中在一定區域,會很快導致松木的葉片被吃光,致使松樹無法進行必要的光合作用,不能供給樹木正常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導致樹木生長不良甚至干枯死亡;此外,落葉松毛蟲的成蟲身體和其繭殼等處遍布含有劇烈神經毒素的剛毛,人一旦接觸,其便會將神經毒素注入人體中,使人的身體關節、神經等受到損傷,產生劇痛感,甚至會危及人的生命。
(二)落葉松毛蟲危害產生的原因分析
近年來,我國一些林區落葉松毛蟲危害屢屢發生,給林區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分析落葉松毛蟲危害頻繁發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極端天氣的產生。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近年來一些極端天氣時有發生,我國一些林區變得干旱炎熱,而干旱炎熱的氣候條件使得落葉松毛蟲的越冬期變短,再加上降水量的減少,使得落葉松毛蟲的生殖速率加快,使得其數量不斷劇增,進而引發落葉松毛蟲病蟲害的高發。
二是落葉松毛蟲天敵數目減少。還是因為極端天氣的出現,致使一些落葉松毛蟲的天敵,因為不適應劇烈的氣候變化或者是食物來源變得匱乏,致使他們的種族繁衍產生了嚴重的問題,破壞了原本較為平衡的林間生態環境,像落葉松毛蟲的天敵赤眼蜂,由于不適應環境的變化,導致其數量驟減,而缺少天敵的制約使得落葉松毛蟲的蟲口密度急劇上升進而發生蟲災。
三是人類活動的影響。2013年前,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木材原料的需求劇增,致使人們對森林的砍伐量逐年遞增,加上林區人員活動頻繁,禁牧力度不夠,林地內牲畜破壞嚴重,森林失去了自控能力和林間生態平衡,并且這種破壞活動沒有得到及時修復,為落葉松毛蟲的滋生,營造了便利條件。
二、落葉松毛蟲的無公害治理技術分析
(一)物理防治技術
一是設置誘潛場所進行誘殺。可以利用落葉松毛蟲下樹越冬的特性,在林下枯枝落葉層設置條件良好的越冬場所,誘使其前往越冬,然后將這些枯枝層進行集中隔離銷毀,滅殺落葉松毛蟲幼蟲。
二是設置食物誘餌進行誘殺。利用落葉松毛蟲一定的趨化特性,根據其采食喜好配制相應地劇毒誘液,吸引其吸食進而誘殺落葉松毛蟲。目前,較為常見的配方是糖醋毒液誘液,其配置通常是在一定體積的糖醋酒水溶液中,加入適量的敵百蟲晶體。
三是燈光誘殺。利用落葉松毛蟲具有的趨光性特質,利用落葉松毛蟲較為喜歡的特定光波,設置合理的光波區間,綜合運用光、波等物理特性,誘使落葉松毛蟲成蟲在燈光處集結,然后在燈光外圍設置高壓電網,進行捕殺,白天清理誘到的成蟲集中處理。
四是利用特定的性息激素進行誘殺。利用性息激素可以調節落葉松毛蟲的交配行為,促使其向設置誘殺裝置的地區集結,通過高壓電網等設備以殺死成蟲的定向誘殺技術。該技術只針對特定的落葉松毛蟲害對象,而不會對其天敵產生危害,對整個食物鏈的影響較低,并且能夠高效的殺死落葉松毛蟲的成蟲,影響其交配產卵進而降低落葉松毛蟲數量,在此過程中無需使用額外的藥物,大大減少了防治成本,并且顯著提高對落葉松毛蟲的防治效果[1]。
(二)營林生產性的防治技術
落葉松毛蟲的繁殖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因此,我們在進行防治過程中要,注重合理的配置林間植物的種類,合理的進行密集種植增加林間植被的覆蓋面積,減少適宜落葉松毛蟲繁殖的生長環境:在落葉松毛蟲害發生率較低的地區,我們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來隔離相關的林區,并進行相關的改造活動,增強林木的抵抗力;豐富林間樹種的搭配種類,積極地開展針闊混交林營造活動,對于落葉松毛蟲害發生率較高的地區,要積極的優化林間樹種配置,在空余的地帶設置灌木等樹種,減少枯枝落葉層的產生,減少適宜落葉松毛蟲越冬的環境,進而降低其數量;加強后續對樹木的維護管理工作,人為的干預林間生態的構成,及時的對發生落葉松毛蟲害的林區進行滅蟲處理,同時注意引進落葉松毛蟲的天敵,形成完善的林間生態鏈條,進而達到抑制落葉松毛蟲害發生。
(三)生物防治方法
在完整的食物鏈當中,落葉松毛蟲有許多的天敵,并且在其不同的生長階段,天敵也有所差異:落葉松毛蟲卵是赤眼蜂、黑卵蜂等比較喜歡的食物,此時如果有這些天敵存在,可以有效地減少落葉松毛蟲卵數量;當落葉松毛蟲處在幼蟲狀態時,主要面臨枯葉蛾絨繭蜂等天敵的威脅;另外,成年的落葉松毛蟲面臨胡蜂、螞蟻等昆蟲的威脅。從完善林間生物鏈的角度來說,我們可以采取放置落葉松毛蟲不同生長時期天敵的方式,來有效的遏制落葉松毛蟲的泛濫,另外,投放適量的蜂類生物還可以幫助植物授粉,提高經濟效益。
(四)提高樹木的抵抗力
松類植物可以分泌松膠等分泌物,可以有效地抵御一些病蟲害的侵襲,因而防治落葉松毛蟲害的一大思路就是來提高樹木的抵御能力。而提高抵御力的方式之一,就是要保證樹木生長所需的水分、肥料供應,目前提高松林保水能力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建設保水工程設施來實現的,常用的是挖掘水平溝和魚鱗坑的方式。其中水平溝是在松林內土質適中、坡度陡峭的地帶,挖掘上寬下窄呈梯形狀、水平的蓄水溝;每個魚鱗坑大約半平米左右,數量每平方公頃大約以500個左右為宜[2]。
(五)加強對林區樹木的管理工作
森林落葉松毛蟲害的防治工作,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需要我們合理的利用好各類資源條件,像前文敘述的利用落葉松毛蟲的天敵或者破壞其生長環境等來防治落葉松毛蟲害的發生,也可以適當增加林間植物的種類和栽植數量,降低林間的光照時間和強度,營造高溫高濕的林間氣候條件,破壞適合落葉松毛蟲幼蟲生長的適宜條件,進而控制落葉松毛蟲的數量。
此外,我們還要加強對林區的管理維護工作,在落葉松毛蟲害多發的時節,適當的增加巡查強度,及時的發現落葉松毛蟲害發生區域,做好防治工作并且對蟲害爆發林區做好隔離,防治害情擴大;加強對林區的監管力度,密切關注樹木的生長情況,同時必要時采取灌水增肥措施,確保為樹木生長提供,充足的水肥供應,保證樹木的健康生長;做好林木的保護工作,對于成熟的樹木加強保護,防止偷伐現象發生,避免林區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同時加強環保教育,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避免破壞林木現象發生[3]。
三、結語
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改善生態環境條件,因而在進行植樹造林活動的同時還要加強對現有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我國松林資源大多數集中于北方地區,總的來說,多發的病蟲害主要是落葉松毛蟲害問題。一方面受全球變暖影響,極端天氣多發,樹木生長狀況受到影響,但是,卻為落葉松毛蟲的繁殖提供了便利條件,致使其數量變得不可控制;另一方面,我國森林地區普遍面臨林木品種單一、森林生態結構脆弱以及管理維護不到位的問題,這進一步降低了森林樹木自身的抵御能力。今后造林應營造混交林、按比例更新現有落葉松純林使其變成混交林提升森林自控能力。當前,我們采取的防治落葉松毛蟲害措施主要有物理防治技術、生物防治技術以及提高森林樹木自身抵御力等措施來保護松林,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落葉松毛蟲害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但是整體上來說,還存在許多的不足之處,需要我們進一步的采取措施來加大對落葉松毛蟲害的治理力度和效果,例如加大新技術的研發應用力度、加強環保理念的宣傳等,來保護我們寶貴的松林資源和生態系統。
參考文獻:
[1]陳晰.分析無公害防治技術在松毛蟲防治中的應用[J].花卉,2017,(20):212.
[2]宋玉雙.林業有害生物的無公害防治中國森林病蟲[J].中國森林病蟲,2006,(03):41-44.
[3]姚國龍,曹川健,晃建勇,等.高效弓箭捕殺既鼠技術[J].中國森林病蟲,2004,(04):40-41.
(作者單位:赤峰市巴林左旗烏蘭壩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