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珠

[摘要] 目的 研究康復護理程序在腦卒中患者偏癱康復中應用的實際價值。 方法 方便選取2018年9月— 2019年4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30例腦卒中患者,根據護理方式差異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15例)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15例)給予康復護理程序,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 結果 實驗組護理有效率為93.3%,明顯高于對照組(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58,P=0.031 <0.05);經過護理干預以后,實驗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Brunnstrom運動功能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5.139,8.225,P=0.000,0.000 <0.05)。 結論 康復護理程序應用在腦卒中患者偏癱康復中的效果比較顯著,能夠促進患者肢體功能康復,應該在臨床中進行推廣。
[關鍵詞] 康復護理;腦卒中;效果
[中圖分類號] R249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11(a)-0131-03
Application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Procedure in Hemiplegia Rehabilitation of Stroke Patients
ZHOU Jin-zhu
Department of Nursing, Xiamen Hong'ai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Xiamen, Fujian Province, 36100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actical value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procedure in hemiplegia rehabilitation of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ed thirty stroke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8 to April 2019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nursing methods. The control group (15 cases)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15 cases).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program was given to compare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3.3%,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60.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4.658,P=0.031 <0.05). 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Brunnstrommotor function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15.139,8.225,P=0.000,0.000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procedure in hemiplegia rehabilitation of stroke patients is significant, which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limb function in patients and should be promot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nursing; Stroke; Effect
腦卒中在中老年患者當中十分常見,其發病后致殘率和致死率比較高,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臨床中大多通過脫水、擴血管等進行對癥治療。藥物以靜脈輸注為主[1]。腦卒中作為一種神經內科比較常見的腦血管疾病類型之一,大多是由于患者出現急性腦循環障礙所導致的,患者在病情發展過程中會出現全面性或者局限性的腦功能缺損綜合征。由于患者治療的周期比較長,會造成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不便,甚至在多種影響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會出現腦血液循環障礙、肢體癱瘓等不良現象,近年來腦卒中患者的數量在不斷增加,如果在病情發展初期不能有效處理會導致患者出現關節痙攣,生活不能自理等現象,導致患者死亡率和致殘率不斷增長。因此有效的康復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該次就2018年9月— 2019年4月對該院收治的腦卒中患者偏癱康復中應用康復護理程序的效果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30例腦卒中患者進行研究,該次研究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和家屬對于該次研究均知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將所有患者根據康復護理程序開始實施前后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5例。對照組中,男11例,女4例;年齡為24~83歲,平均年齡為(55.16±11.52)歲;體重為42~79 kg,平均體重為(64.75±10.24)kg;病程為7~68 d,平均病程為(37.4±5.5)d。實驗組中,男、女分別有11例和4例;最小年齡為27歲,最大年齡為81歲,平均年齡為(54.18±11.55)歲;體重為43~80 kg,平均體重為(64.77±10.26)kg。病程為7~70 d,平均病程為(38.6±5.3)d。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采用制定好的康復護理程序,通過詢問、觀察及體檢等方法,對患者進行生理、心理、社會、功能等方面的評估,了解患者的一般情況、功能障礙情況、身心狀況以及對護理的要求等,根據評估結果制定合適的康復護理計劃[2]。其中,根據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及肢體的運動功能障礙按照腦卒中后各分期予實施相應的康復護理。具體包括:①早期:以預防并發癥和繼發性損害為主。包括良肢位擺放和被動運動等。良肢位可選擇患側臥位、健側臥位、仰臥位等體位。被動運動是預防廢用綜合征最有效的措施,由康復醫師及治療師評估后,根據病人病情決定其開始的時間,一般每日2~3次,每次5 min以上,活動順序從近端關節到遠端關節。被動活動要求循序漸進,在無痛或者少痛的范圍內進行。②軟癱期(發病1~3周內):此期在護士的指導下進行早期床上體位變換等訓練。主要包括翻身訓練、橋式運動、座位及座位平衡等訓練。翻身訓練開始以被動為主,待患者掌握翻身動作要領后,由其主動完成。患者急性期過后,應盡快開始橋式運動,早期由護士協助完成被動橋式運動,每次可維持3~10 S,反復做10次以上;橋式運動訓練由被動向主動、抗阻及加強橋式運動過渡,每次維持5~10 S,每天可做3~4次。③痙攣期:此期以控制痙攣和異常運動模式,促進分離運動出現為主。主要包括抗痙攣訓練、立位及站位平衡訓練、步行訓練和上、下樓梯訓練為主。其中,抗痙攣訓練主要是抑制上肢屈肌痙攣和下肢伸肌痙攣;站立、步行及上下樓梯應注意循序漸進,保護患者安全,避免二次損傷。④相對恢復期:此期以改善手功能和改善步態訓練為主。患手反復進行放開、抓物和取物品訓練,進行編織、橡皮泥塑形等兩手協同操作,以及打字、搭積木等手的精細動作訓練。下肢主要是加強站立平衡、屈膝和踝背屈訓練,同時進一步完善下肢的負重能力,提高步行效率。⑤后遺癥期:此期以繼續康復訓練和利用殘存功能,指導家屬盡可能改善患者的周圍環境,爭取患者最大限度的生活自理。定期進行康復效果評價,詳細詢問及觀察患者康復鍛煉情況、遵醫行為及遇到的問題,結合醫師、治療師的治療意見制定新的康復護理計劃。
1.3 ?觀察指標
利用Brunnstrom運動功能評定法、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對患者的運動功能和感覺功能進行評分。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顯效:經過干預后,偏癱側的癥狀基本消失,四肢肌力提升幅度大于3級;有效:經過干預后,偏癱側的癥狀有一定改善,并且四肢肌力的提升幅度大于2級;無效:經過干預后,偏癱側的癥狀沒有任何改變甚至加重。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對比
實驗組顯效10例,有效4例,無效1例,總體有效率為93.3%;對照組顯效、有效、無效分別有7例2例和6例,總體有效率為60.00%。實驗組護理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58,P=0.031<0.05)。
2.2 ?兩組患者Brunnstrom運動功能、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評分情況
干預前兩組患者Brunnstrom運動功能、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干預后,實驗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低于對照組,Brunnstrom運動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腦卒中是一種十分嚴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比較急切,病情變化比較快,是造成中老年患者殘疾或者死亡最為主要的原因,會加大患者家庭和社會的經濟負擔,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質量[2]。近些年來,我國腦卒中的發生率有明顯提升的趨勢,并且患者的年齡逐漸變小。臨床治療以后,腦卒中患者都會發生偏癱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嚴重者甚至會發生殘疾等情況。因此,早期采用一切有效的康復措施,預防腦卒中后可能發生的殘疾和并發癥,能夠有效提高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質量,使之順利重返家庭和工作崗位。腦卒中損傷后,患者神經系統還存在一定的可塑性,通過功能鍛煉能夠促使患者感受器接受到傳入神經沖動,對促進其大腦功能的恢復具有積極影響。相關研究資料表示,在腦卒中患者治療過程中應用康復治療措施,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針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對其實施早期康復治療具有積極影響,一般情況下在患者實施治療以后的7 d以內實施康復治療,其病發以后的3個月為最佳的治療時機,因此在患者生命體征穩定的情況下,應盡早對患者實施康復護理治療。
康復護理程序來源于護理程序,是為護理對象提供健康服務時所應用的工作程序,由評估、診斷、計劃、實施和評價五個步驟所組成,它是一種系統地、科學地為康復對象解決問題的工作方法,是一個持續的、循環動態的過程。腦卒中患者在早期治療時責任護士應用康復護理程序的方法實施康復護理,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基礎資料,通過與患者和家屬的溝通交流,對患者心理和生理進行全方位的預估,幫助患者分散注意力,向患者說明可能發生的并發癥,以此來制定出有針對性和個性化的康復護理措施,提升護理的效果和質量[3]。
促進腦卒中患者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后功能恢復需要有效的功能訓練,通過輸入不同的運動功能模式來獲取最為正確的運動輸出,從而形成正常的功能模式[4]。要提升功能恢復的程度,患者要經過大量的訓練和學習。因此,功能訓練至關重要。在早期介入康復治療還能夠避免發生如痙攣、肌肉萎縮等并發癥,為患者的功能恢復夯實基礎;利用按摩或者被動活動患者患肢的刺激方式,一方面能夠提升患側感覺的刺激輸入,降低患者對于偏癱肢體產生忽略的情況[5]。另外,患者在床上要進行反復的翻身,通過站姿、坐姿、步行訓練等輸入正確的運動模式,通過反復性的刺激在患者病灶周圍生成全新的神經通路;通過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引導,讓患者和家屬提升對于疾病的認知程度,能夠認識到進行康復訓練的必要性[6]。在進行康復訓練的過程當中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主動參與到功能訓練當中去,實現自我護理的目的[7]。
在該次研究當中,實驗組護理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分別為95%和75%);實驗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低于對照組,Brunnstrom運動功能評分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形成統計學價值。研究數據充分證實,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實施康復治療措施對改善患者運動功能缺損程度具有積極影響。在該文研究實驗過程中,針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從心理護理、肢體訓練、功能鍛煉等方面對其進行康復治療,最終實驗組護理有效率高于對照組,顯示實施康復護理程序能夠顯著提升患者肌力和生活能力,能夠增強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自信心,對促進其功能康復具有理想作用。范天倫等[8]對8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實施康復護理程序,最終結果顯示,實驗組有效率為97.5%,對照組為72.5%,與該次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康復護理程序在卒中患者偏癱康復中的應用價值比較高,能夠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提升患者肢體功能,具有推廣的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 ?徐博然.穴位按摩聯合康復鍛煉在腦卒中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17,24(1):84-87.
[2] ?陳素芹,賴蔥蔥,廖麗霞,等.強化康復護理對腦梗死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6,31(5):72-73.
[3] ?孫潔.早期綜合康復護理及腸內營養支持對腦卒中康復的效果探討[J].飲食保健,2018,5(32):142.
[4] ?孫麗丹.基于認知度的神經內科護理人員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24):178.
[5] ?趙琳,陳霞,郭兵妹,等.腦卒中偏癱患者遠程康復干預效果的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33):2570-2574.
[6] ?吳智水,周偉,陸雯雯,等.基于行動研究法的照顧者參與腦卒中急性期康復護理模式的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18, 34(1):151-155.
[7] ?曾亞華,孫光華,封蔚彬,等.腦卒中患者并發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康復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 33(36):2811-2814.
[8] ?范天倫,符川,李嬌紅,等.康復護理預防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效果觀察[J].海南醫學,2016,27(10):1719-1720.
(收稿日期:2019-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