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瑞牯 余紅敏
摘 要:通過分析奉新縣林業特色,結合地方歷史人文底蘊,發展具有奉新特色的森林旅游產業。
關鍵詞:旅游;森林;發展;探討
奉新縣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地處長江中下游,境內南、西、北三面環山,九嶺山脈盤踞其中,分南、西、北三大支脈自西向南、向東延伸,形成典型的山區、丘陵地貌。奉新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屬中、亞熱帶北部濕潤地帶,森林植被豐富。奉新地理位置、交通條件及文化歷史底蘊均十分適宜發展森林旅游。如何發揮奉新縣林業優勢,促進奉新森林旅游發展,達到“生態立縣”目的,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生態旅游需要,實現森林旅游的巨大效益。
一、利用林業特色發展森林旅游,實現綠色發展
1.充分利用奉新縣毛竹林資源優勢,開發旅游項目
奉新縣為中國毛竹生長區劃最適宜區,全縣有毛竹林面積43807公頃,占林地面積的43.0%,毛竹林蓄積近9500萬株。奉新縣毛竹以“徑大、節直、肉厚、質優”聞名浙、閩、徽一帶,其中縣境柳溪鄉港尾村小沙坪山場生長的一株特大毛竹,胸徑20.4cm,枝下高10.5cm,被評為2002年吉尼斯上海大世界之最大的毛竹。奉新境內連綿不斷的毛竹資源,分布在全縣十個相連的山區、丘陵鄉鎮,夏季氣候涼爽,春季竹枝搖曳,秋季翠色欲滴,冬季白雪壓枝。廣闊的毛竹林海為奉新森林旅游夯實了堅實的基礎。
2.闊葉林資源
奉新縣植被分布帶為常綠闊葉林帶,全縣分布有木本植物840多種,其中喬木350余種,珍貴稀有植物近80種,如樟、楠、梓、銀杏、青檀、杜仲等。全縣闊葉及針闊混交林19509公頃,占全縣喬木林比例達33.6%。每到秋冬季節,漫山紅葉遍野,其中,木荷、楓香、檫樹、檀樹等闊葉樹種參差其間。一到春天,則又是白茫茫一片。成片成片的闊葉林非常適宜發展天然觀花、觀葉旅游區,及天然氧吧地。
3.茗茶
奉新縣山區氣候涼爽,適宜茗茶生長,奉新縣東風墾殖場古跡茶場,海拔1051米,茶場面積約70公頃,為出名的高山茗茶。唐宋年間,古跡翠峰為奉新縣特產貢茶。其外形條索緊細,茶香持久,湯色嫩綠明亮,滋味醇和,葉底嫩勻。奉新縣丘陵鄉鎮,處于境內越山山腳,交通方便,附近有昌銅高速公路會埠出口。山場土壤沙質,氣候條件均適宜茶葉生長,對發展茶葉生產條件十分有利。目前已連片種植茶葉面積近130公頃。茶樹長勢優良,出產的茶葉品質好。
二、利用奉新地貌、歷史人文底蘊,發展有特色的森林景觀項目
1.結合林地地貌,培育生態林,發展旅游業
奉新縣九嶺山脈連綿不斷,河流湍流不息,山峰險峻,地貌高聳。奉新縣千米以上的高山50余座,山脈主峰九嶺尖,為奉新縣與修水縣交界處,海拔1794米。九嶺山主脈由百丈大雄山,跨越縣境百丈山、柳溪、石溪、澡溪四個鄉,全長27千米,九峰突出,故名九嶺山。三大支脈主峰北支萊陽山、中支晏嶂峰,向東延伸至越山,南支蜿蜒至奉新縣城附近的華林山。九嶺山脈最高峰五梅山,海拔1516.3米,為境內最高點。這些高山險峰,傳說眾多,修竹茂林,構筑了奉新縣堅實的生態屏障。在這類區域,宜實行封山育林措施,實行保護生態優先措施,同時利用這些優美的生態景觀與地貌環境,采取多種旅游方式④,發展高質量的森林旅游項目。
2.結合厚重的歷史人文,開發有特色的森林景觀項目
奉新縣文化厚重,建縣歷史悠久。漢景帝三年始命名為海昏縣。奉新縣是佛教禪宗“天下清規”發祥地,是明代著名科學《天工開物》作者宋應星故里,“一門三刺史,四代五尚書”的華林胡氏,至今留有“華林書院”、“耿氏太婆”等遺址。座落于奉新縣會埠鎮的濟美牌坊是江西省唯一的四方牌樓,牌坊建筑結構平面為正方形,由4根方形石柱構成4門。造型精美,極具文物價值。奉新縣人文景觀眾多,可結合現有森林風貌,打造形色各異的特色兼具文化韻味的旅游項目。
3.人工栽培有特色的森林旅游產品
在林相相對單一的平原丘陵鄉鎮,可結合地方土壤、氣候,交流狀況,在景點范圍采取人工培育森林方法,豐富旅游內容層次。可選擇水果類獼猴桃、杏、李等樹種,觀葉類銀杏、楓香、木荷等樹種,觀花類嬰花、梅花、桂花等,及采筍類雷竹、哺雞竹等筍用竹種,人工栽培豐富多樣的森林旅游景觀。
三、發展森林旅游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1.面臨的問題
(1)建設森林旅游用地的困難。目前,奉新縣森林旅游仍處于初始階段,開發森林旅游必然面臨基礎設施建設,通路通電及一些住房建設,必然占用林地,但很多位于縣級自然保護區內、國家重點公益林分布地,如縣境內的九嶺山脈、越山等。
(2)森林旅游開發與森林保護之間的矛盾。涉及旅游開發,必然有旅游基礎工程的建設,自然涉及到林木的采伐,及一些原生森林生態的破壞。
(3)森林旅游的開發,會導致當地生態環境的破壞。建設過程中水土的流失,游客對環境的污染,垃圾的堆積等等。
2.對策
(1)森林旅游要立項嚴謹。要結合實際情況,在法律允許范圍內進行開發建設,合理規劃,嚴格做好環評工作,避免片面追求項目大規模、上檔次。不能邊開工邊建設,甚至先建設再報批。
(2)森林旅游建設嚴謹。要嚴格按照規劃搞建設,保護生態環境,按照環評要求,防范在先,防止出現大量的水土流失。
(3)結合實地,盡量保護規劃區及沿線的古樹、珍貴樹種,及較好的自然與森林景觀。
參考文獻:
[1]陳溯.我國森林旅游產值去年突破萬億 游客達13.9億人次[J].? ?中國林業產業. 2018(Z1).
[2]馮玉超,鄭曉陽,蘭思仁. 森林公園綠色發展新模式:“森林人家”[J].? 閩江學院學報. 2018(03).
[3]林業部林業區劃辦公室等編著 《中國毛竹生態經濟區劃與發展戰略的研究》 中國林業出版社,1992.
[4]滕玲. 國家森林步道 帶你穿越萬里中華美景[J].? 地球.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