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上海,楊 焰,馬麟英
(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柳州 545004)
園林景觀工程施工是一門綜合性高、操作性強的技術,它主要包括園林建筑小品工程施工、園林地形工程施工、園林鋪裝工程施工、園林水景工程施工、園林假山工程施工、園林給排水工程施工、園林景觀照明工程施工和園林綠化工程施工等部分。園林景觀工程施工的技能主要包括施工圖識讀能力、施工放樣能力、施工工藝把握能力等。
當前高職院校的生源特點是學生入學前的文化素質總體偏弱[1],高等院校的園林景觀工程施工課通常在實訓基地中以實訓的形式訓練學生的施工技能,希望用真實的施工訓練使學生盡快掌握園林景觀施工的技能。施工實訓需要建設大面積的實訓基地,使用真實的材料進行建造,比如,建造鋼筋混凝土景觀水池,建成后這些材料將不能再次使用,會帶來巨大的浪費;又比如,建造木結構花架、堆疊假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且由于使用真實的石頭和木頭,其重量很大,在施工操作過程中學生會有較大的安全風險,若使用機械進行吊裝則施工進程會很緩慢,這些都不利于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基于上述情況限制,目前常規的課堂實訓教學會缺失部分施工工藝步驟,或者只是建造一些缺乏真實尺度的微縮模型,以至學生在課堂訓練中難以掌握全面的園林景觀工程施工技能。
“做中學”(learningbydoing)是20世紀初美國著名教育家約翰·杜威( John Dewey 1859-1952)創立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原則。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操作能力、探究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適應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具有顯著的優勢,因此,“做中學”的教學模式適合于強實踐、重操作的高職教育,并已成為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主流[2]。學習不簡單是先獲得一套知識技能,然后在有關的實踐情境中拿出來應用。相反,學習者需要通過對正在進行的社會實踐的參與,學會如何在該實踐環境之中做出合理有效的行動,并在行動之中不斷進行反思,改進自己的知識,也改進自己的實踐活動[3]。
園林景觀工程的實踐性非常強,訓練裝置能把真實項目從場地現狀展示、場地分析、設計策略構思、方案圖紙繪制、施工圖紙繪制逐步展示講解[4],也能讓學生在“做中學”理解圖紙的做法,教學效果將更好。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由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J.S.Bruner)提出,他在1966年出版的《教學理論之建構》一書中,對于教師如何改革學習指導方法以促進學習效率,提出了自己的精辟見解:“教學生學習任何科目,絕不是對學生心靈中灌輸一些固定的知識,而是啟發學生主動去求取知識與組織知識。教師不能把學生教成一個活動的書櫥,而是教學生學習如何思維;教他學習如何像歷史學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樣,從求知過程中去組織屬于他自己的知識。因此,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動歷程,而非只是被動地承受前人研究的結果”[5]。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動地建構信息的意義,這種建構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視學生為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只對學生的意義建構起幫助和促進作用[6,7]。訓練裝置在學生的組裝施工過程中逐步建構起其工程的知識體系。
園林景觀工程施工訓練裝置是一個占地約30 m2的庭院景觀工程項目,它通過優選包括土山坡、木花架、鋼筋混凝土景觀瀑布水池、景觀石、道路鋪裝、喬木、灌木與地被花卉、給排水系統、景觀照明系統在內的典型分項園林景觀工程,通過合理的布局組合成一個具有真實尺度、具有園林景觀現場真實感的園林景觀工程施工訓練裝置,除了給排水系統的雨水口、閥門井、球閥、彎頭、噴頭、水泵、塑料管等構造構件以及景觀照明系統的控制開關、電線、燈泡、水底射燈使用真實的材料,灌木與地被花卉采用真實的盆栽植物,其它構件由輕質材料高密度珍珠棉模擬組成,可以在室外也可以在室內展開訓練。
園林景觀工程施工訓練裝置具有如下特點:①裝置包括施工圖紙部分和實體部分,圖紙與實體相對應。實體可以根據施工圖紙拆解組裝。②大部分使用了輕質材料替代真實的材料,降低了學生訓練的安全風險。③可以拆裝的分項工程構成部件,能重復使用,減少了工程材料的浪費,降低了學校的教學成本,使教學過程更環保、低碳。④優化篩選的分部工程設計組合,使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的施工技能得到更全面的提升。⑤真實尺度的裝置系統不管是全部還是分項實施均有現場真實感,能大大提升學生參與訓練的興趣。⑥搬運方便,模塊化組裝施工,不分室內外,只需有30~40 m2的場地即可展開訓練,可以做到全天候教學,也方便學生自我學習。
以“做中學”和“建構主義”的理論為指導,利用訓練裝置組織施工教學,讓學生在模擬工作的情境中,通過實踐活動去體會一項園林景觀工程建設主要過程,從而建構起自己的園林景觀工程施工知識和能力意義體系。
利用訓練裝置開展教學的主要步驟可以分為施工圖紙會審、施工方案撰寫、模擬施工、竣工圖繪制和考核評估5大部分。
3.2.1 施工圖紙會審
施工圖紙會審是園林景觀工程施工前施工方介入的重要階段,通過此階段可以提前預見設計圖紙在施工中存在的不足,包括設計的詳細程度、工藝及材料等方面需要改進的地方。因此,圖紙的審讀是施工人員必備的一項技能,在園林景觀工程施工課教學中須有意識地結合實際項目對學生展開訓練。園林景觀工程施工訓練裝置具有圖紙與實際場景對應的便利條件,可以充分開展探究式情境教學。
將學生按每3個學生分成一個小組,并讓不同小組扮演甲方、設計方、施工方和監理方,由教師組織各小組召開施工圖紙會審課堂活動,學生通讀施工圖紙、現場提問、答疑并記錄施工圖紙的疑問及認為不夠完善之處,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施工圖紙會審紀要。
3.2.2 施工方案撰寫
教師提供相關的參考資料,包括教材、輔助書籍、互聯網檢索方法等,以小組為單位根據圖紙撰寫施工方案。通過撰寫施工方案使學生再次充分閱讀圖紙,通過閱讀圖紙思考其施工工藝各小組完成簡單的工程施工方案,這具有雙促進的作用。學生在編寫過程中教師要隨時給予恰當的指導。
3.2.3 模擬施工
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施工圖紙和工程施工方案,采用羅盤儀、全站儀、皮尺等儀器和工具進行場地定點放樣(圖1),逐項完成土壤層鋪設、土山坡堆造、木花架安裝、鋼筋混凝土景觀水池澆筑、景觀石安裝(圖2)、道路鋪裝鋪設、給排水系統安裝、景觀照明系統安裝、喬灌木與地被花卉種植的分項工程施工,施工過程模擬真實的施工工藝。鋼筋混凝土景觀水池澆筑并沒有使用真實的鋼筋混凝土,而是采用輕質模擬材料配合模擬的施工澆搗流程。施工訓練結束后,各小組完成典型分項園林景觀各組成構件的拆解和堆放,并清理施工現場。

圖1 施工放樣

圖2 假山瀑布
3.2.4 竣工圖繪制
每一小組完成施工后需對各分部工程尺寸進行測量、對苗木數量進行統計并繪制竣工圖,通過此步驟使學生掌握繪制竣工圖的具體做法。
3.2.5 考核評估
考核評估分為兩部分,一是訓練過程中的表現記錄,包括施工圖紙會審紀要完成的質量、施工方案的質量、各分項工程施工的完成時間和質量;二是施工訓練結束后通過考卷進行評估。評估重在學生對施工步驟、工藝及質量把控的掌握情況。為了激發學生完成工作任務的熱情,施工訓練裝置融入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全部任務的完成均設時效評價項,把學習效率和工作效率對應起來。
各實施環節具有高度仿真的工作情境,學生在“做”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園林景觀工程施工的相關技術流程及質量控制知識和能力體系,主要收到了幾方面的教學效果。
(1)提升了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激發了學生展現自我的創新力(圖3)。個體創新力的培育是物質環境和人文環境長期綜合作用的過程[8]。通過訓練裝置展開的授課情境平和有趣,探究式的真實園林景觀物質場景給學生帶來美的感受,這成為學生逐步建構創新力的一部分。

圖3 學生在完工的庭院景觀中演奏
(2)輕質的材料能大大降低訓練過程的安全風險,減輕了學生學習過程中挖掘土方、搬運材料等環節的工作強度,縮減了低技術工作環節的時間,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3)較輕的勞動強度提升了女生的參與度,激發了女生學習園林景觀工程工藝的熱情,沒有了象以前的教學中對真正用鋤頭拉斗車、挖土的消極抵觸情緒。
(4)促進了小組學生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因為施工組裝的過程需要較好的合作才能高效完成工程,取得良好的成績。
(5)設計圖紙與裝置施工相對應,各環節需要多次反復讀圖,使學生對識圖、施工流程和質量監控有清晰的認識。
園林景觀工程施工技術訓練裝置由于具有輕便、可重復操作、景觀場景真實感強等特點,把其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使園林景觀工程施工理論知識的學習與操作能力的訓練充分對接起來,符合“做中學”和“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是一種園林景觀工程施工創新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具有推廣的教學價值。
該“園林景觀工程施工訓練裝置”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