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志會
(河北省隆堯縣城關校區(qū)義豐小學,河北 隆堯 055350)
班主任如何運用批評藝術呢?下面結合自己多年從事小學班主任的實際,談談我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尊重學生是批評教育的前提,也是實施批評教育時必須把握的一個基本原則。小學階段是少年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奠基階段,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都將在這一時期萌芽和發(fā)展。所以老師批評學生時應當理解他們獨特的情感體驗,尊重他們的意見和想法,并進行正確的引導,促使他們健康地成長。具體地說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對事不對人。當學生犯錯誤時,老師對其批評教育應當批評他們這樣錯誤的行為,而不是批評他這個人,這樣才能避免傷害學生自尊,使學生真正明白為什么會被批評,需要改進什么,這才是批評的目的。教師批評學生是幫助學生改正缺點錯誤,而不是否定學生本身,切記因為學生犯錯而一棍子打死或者全盤否定。
二是就事論事,說此事不說彼事。特別是不要翻出“陳年老帳”,否則會讓學生誤以為老師是整人,從心里就產(chǎn)生強烈的逆反心理,不利于達到批評效果。
三是以理服人。老師必須正確認識到學生犯錯誤的必然性與偶然性,明確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品質和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批評學生時,老師尤其要以事實為依據(jù),講明道理,不僅要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并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用真情去感動學生,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切記在學生面前耍態(tài)度,拿威嚴,我說了就算。
四是一視同仁。教育要公平,教師要公正,這是教師贏得學生尊重的重要條件,也是順利開展批評的保證,學生是比較幼稚和敏感的群體,他們把平等二字看得尤為重要,面對同樣錯誤,如果教師在心里上有所偏向,學生的反應比成年人還強烈。所以教師在批評學生的時候,一定要一視同仁,無論是班干部還是普通同學,不論是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還是成績落后的學生,犯了錯誤,都要進行批評,否則挨批評的學生心生不滿,沒挨批評的學生會恃寵而驕,同學之間還可能產(chǎn)生嫉妒和嫌隙。事實上,那些平時表現(xiàn)差而又經(jīng)常被老師批評的學生更需要得到關心、幫助和鼓勵。
尊重學生哪怕是犯錯誤的學生是開展批評教育的一個前提。但是要達到批評教育效果還要注意批評藝術的選擇。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通常運用如下一些批評方法。
小學生身上的錯誤一般都是無意識犯錯,本質上并沒有惡意,針對這一情況,我往往采取防患于未然、捕風捉影的批評方法。對那些可能出現(xiàn)并且?guī)в衅毡樾缘膯栴},拿到課堂上公開批評,說明現(xiàn)象,指出危害,提出希望。如亂扔垃圾、說臟話、不愛勞動等都可以采用這種方法,他的好處在于沒有具體針對性,學生不用對號入座,從而容易接受教育目的。
一般說來,學生犯錯誤更多的是個別現(xiàn)象,所以批評時就更有針對性。教師為了到達批評效果,藥到病除,就在批評前一定要了解事情真相,掌握實情,必要時準備證據(jù),這樣在批評時就有理有據(jù),言之鑿鑿,句句切到要害,犯錯學生因為你言辭犀利,直達要害,犯錯學生往往能主動認錯,少走彎路。
有些學生特別敏感心細,特別是一些女生,犯錯了不主動承認,老師還不能視而不見,這時老師可以適當?shù)亟o予犯錯學生點“顏色”,故意冷淡他或者他們,這個或這些學生因為接受到了老師的“信號“,就會主動找上門來承認錯誤,或者主動改正缺點,叫你老師看得見感受得到。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對于小學生來說也同樣不例外,甚至有些學生的自尊心強得超出我們的想象。教師如果不分場合,在公開場合隨便地批評學生,即使教師的態(tài)度再誠懇,批評的語言再溫和,也會讓學生感到難堪,很容易使學生自尊心受到傷害。所以我認為暗地里批評較為適宜。這樣可以讓學生感覺到老師非常顧及他們的面子和名譽,心存感激,從而努力改掉自己的不良做法。比方有個別學生早戀、偷竊行為的就適用這種方法。
批評教育小學生,班主任是所當然的是主力軍,但是也離不開科任老師、學校政教處以及家長。這里班主任應該起到一個溝通和橋梁作用。班主任不要有家丑不外揚的偏袒心里,應該定期主動和任課教師、學校和家長聯(lián)系,掌握學生平時的表現(xiàn),特別是了解學生帶有一些傾向性的東西,這樣班主任工作起來就主動多了,力量也強大起來,對一些學生就會產(chǎn)生一種強大的震懾作用。現(xiàn)在有些孩子由于多方面原因是很難教育的,所以多方面配合形成合力,就會大大提高教學效果。有一次,我們班上有個學生,平時不愛學習,上學不老實,多次教育效果也不是很明顯,后來和其他老師溝通,和學校政教處溝通,多方面一起抓,結果不長時間這個學生就“服了”。可見,對癥下藥形成教育合力,必不可少。
總之,批評是教育的一部分,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是這種批評是一種責任,更是一門愛的藝術,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就是要把這份責任融入到批評藝術當中去,為孩子們健康成長、幸福成長而指點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