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超
(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第六小學,河北 承德 068350)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那什么是習慣呢?習慣就是一個人在長時間內逐漸養成的具有長期穩定性的行為,人的一生都離不開習慣的培養,可以說,習慣是人生之基,良好的學習習慣會使學生受益無窮,小學美術課堂的目的是為了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相結合,掌握基本的美術知識及技法,實際上也是一個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由于學生的天生好動,再加上美術課堂的教學內容豐富,教學環境多樣,學生往往會在美術課堂上放松警惕,將自己平時的一些不好的學習習慣暴露出來,主要表現為學習沒有明確目標,定下了目標又沒有實現的動力,所以我們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及美術課堂的教學特點,有目的性的對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進行糾正指導。
要改變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必須從提高學生的文明意識入手,這也是美術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筆者認為主要應該從三個方面抓起:
(一)緊抓課前秩序:在上課鈴響前三四分鐘,教師要求學生必須集合到美術教室,在集合的過程中,要緊抓紀律,要求學生集合必須快,靜,齊,在上課之前必須有一個良好的精神風貌,提前做好課堂準備工作。
(二)講究個人衛生和公共衛生:在美術教室等公共場所,必須衣著整潔,著裝得體,對公共環境要愛護,不得亂扔垃圾,隨地吐痰,課堂垃圾個人要及時處理回收,保持教室公共衛生。
(三)鼓勵文明用語,提倡助人為樂
在公共場所講話語言要文明,要求學生學習公共場所語言禮儀,在美術課堂中,要讓學生分組完成任務,提高學生的集體責任感和歸屬感。
審美意識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這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小學生在學習生涯啟蒙階段,對周圍的事物和價值觀接受迅速,所以一旦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將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如果學生對審美觀念沒有一個正確的把握,那么很容易會被不良的審美傾向所影響,作為教育者而言,我們在美術課堂上應該滲透進對學生的審美觀念方面知識的教育,講明不良審美傾向的危害,要根據學生的具體特點對其進行糾正,并教授其正確的審美方法。
美術課堂是一個比較開放的課堂,其中具有很多不穩定的因素,筆者認為,很多課堂任務完成的結果不理想主要是因為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影響了學生正常水平的發揮,所以,在美術課堂上應該對學生進行“三愛”教育:
(一)愛自己: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掌握基本的美術技能,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獨立的探討發現并形成自己的作品,在完成作品的過程中,學會愛惜自己的勞動成果,明確自己完成作品的價值所在,只有學會愛惜自己的智慧結晶,才會更加的愛護自己。
(二)愛集體:在美術課堂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合作完成任務,使學生在合作中成長,懂得在集體中協調意見,樹立將集體放在首位的責任意識,從集體中實現個人的價值。
(三)愛器材: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學會正確使用器材的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有意識的組織學生搬運器材,培養學生愛護器材的意識和習慣,這也是學生自我成長的一個過程。
學生個體始終脫離不了集體而獨立存在,所以學生集體行為對學生自身的個人行為習慣的養成具有很大的影響,所以美術課堂上應該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訓練:
(一)嚴肅課堂紀律:課堂紀律是保證課堂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前提之一,一個良好的課堂紀律可以使整個課堂的學習面貌煥然一新,對學生自身在集體中良好習慣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必須引導學生打造一個鐵一般的課堂紀律。
(二)觀察學生行為,及時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緊緊抓住審美這條主線,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學生的共同合作,集體責任感等行為習慣,對組織松散,無所事事的現象要及時糾正批評,讓學生明確是非界限,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愉快的成長。
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心態會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干擾,我們只有不斷的重復,堅持不懈的訓練才能將良好的學習習慣穩定住,另外,也要營造一個良好的集體氛圍,通過集體氛圍的渲染使學生自覺的約束自己的行為習慣,這種辦法是十分有效的。美術課堂由于其自身的特點,能夠很容易的把握學生的不足之處,教師應該針對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種種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及時的糾正,最終使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此同時,教師要發揮為人師表的作用,為學生做出示范和表率,只有這樣,才能令行禁止,為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提供一個更加積極的氛圍。